新股首日破發連現,38只今年上市新股處於破發狀態
對於10月打新的股民而言,花錢踩雷的概率有些大。
10月25日,可孚醫療(301087.SZ)、福萊蒽特(605566.SH)和凱爾達(688255.SH)三隻新股正式上線交易,然而可孚醫療和凱爾達卻開盤遭遇破發。經過一日多空“較量”,發行價為47.11元的凱爾達,從最低44.1元衝高至58.68元,後又回落至52.18元,逃過上市即破發的慘劇。發行價為93.09元的可孚醫療就沒那麼好運了,全天都在發行價以下徘徊,截至收盤報收於88.97元,跌幅為4.43%。
事實上,今年來的新股市場持續分化。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25日收盤,2021年上市的393只新股中,有47只曾經跌破發行價,38只目前仍處於股價破發狀態,其中11只為8月以後上市的個股。
新股神話早已不在。但從“打到即賺到”的狀態,變為“打到即虧損”,股民的心裏難免會產生更大的落差。是什麼導致破發?又是什麼加速了分化?投資者該怎麼面對未來的打新?
又見上市首日破發
10月25日,可孚醫療開盤價為82.95元/股,遭遇開盤即破發,盤中最低下跌至80.93元/股,最終收跌4.43%,報88.97元/股,總市值為142.4億元,全天成交金額為15.65億元,換手率為47.96%。
另一隻開盤即破發的個股為凱爾達,但與可孚醫療不同的是,雖低開4.9%,但凱爾達早盤快速翻紅,一度漲逾20%觸發臨停,後股價雖有所回落,但收盤仍報52.18元/股,最終免於首日破發收場的結局。
除上述兩隻個股外,上週五(10月22日)正式上市交易的中自科技(688737.SH)也遭遇了上市即破發的“慘劇”。該股開盤(70元/股)即跌破發行價(70.9元/股),當日收盤報66.03元/股,跌幅6.87%,成為科創板開市以來第二隻上市首日即破發的新股,股民中一簽首日最多虧了6000元。25日,中自科技依舊未能收復失地,收盤報跌3.12%,報63.97元/股。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25日收盤,2021年上市的393只新股中,共有47只曾經跌破發行價。在這些個股中,目前仍有38只個股股價破發,其中11只為8月以後上市的個股。
10月迄今上市的21只個股中,有5只曾經跌破或依舊跌破發行價。截至10月25日收盤,除可孚醫療破發4.43%,中自科技破發9.77%外,還有C鴻富瀚破發7.2%,而麗臣實業股價在發行價附近“危險試探“多日後也於25日破發0.33%。
(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
將2021年上市的所有破發A股根據破發幅度進行排序後可以發現,38只個股中,目前依舊跌破發行價10%以上的個股數量高達22只,佔比超過58%;跌破發行價20%以上的有11只。
其中,4月19日上市的達瑞電子(300976.SZ)跌破發行價的幅度最大,首發價格168元/股,25日收盤報78.27元/股,距離發行價已然“腰斬”。另一隻股價打對摺破發的是3月10日上市的四方新材(605122.SH),首發價格為42.88元/股,現報21.14元/股,最低價曾跌至20.68元/股。
此外,德必集團、深圳瑞傑、東鋭股份、華綠生物、尤安設計等多隻上半年發行的新股,目前股價距離發行價也有較大距離,分別跌42.49%、40%、39.1%、36.16%和32.45%。
重新審視打新
2014年新股IPO重啓後,打新市場就熱鬧非凡,各類投資者爭相進入。2015年底詢價階段預交款制度的取消直接使得“打新”成為一項收益豐厚的投資方式。隨後的三年中新股發行規模持續攀升,直到2018年新股發審,節奏才逐步放緩,儘管融資規模及機構參與中籤率都在下滑,但對參與機構的收益貢獻仍頗為豐厚。
2019年下半年,科創板的推出催熱新股網下配售市場,各類參與配售的機構收益頗豐,網下打新收益再上一個台階。然而行至2021年,新股市場分化明顯。
2021年上市的新股中有162只實現翻倍,股價漲超5倍的有26只。其中力量鑽石(301071.SZ)股價從最高325.02元/股下跌至314.16元/股後,上漲幅度依舊高達1524%;讀客文化(201025.SZ)上市首日股價一度上漲至31.66元/股(相當於20.43倍),隨後經歷多重下跌,仍較發行價上漲1019%。
按網下募資金額加權計算,2021年前三個季度創業板新股開板漲幅平均達到272.16%,而科創板新股平均為179.84%,主板新股平均為76.28%。在此基礎上,仍然有超過10只新股在上市後5日收盤價格便低於發行價。排除普漲的上市首日後,更有超200只新股在上市五日後的收盤價格低於首日收盤價。
從上述2021年上市新股的具體股價走勢也可以看出,打新早已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稍不注意,就會成為打中“雷股”的那一位。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記者表示,這樣的分化情況顯然是高於市場預期的,而主要有兩點情況促使分化的產生。
首先,註冊制詢價方案改革突破了市盈率的20上限,使得部分註冊制新股上市時的估值水平過高,部分新股估值以遠高於行業均值的水平發行上市,因此在上市後出現分歧。
其次,存在有一級市場新股定價信息含量不充分的問題,未能反映該公司所處行業基本面,可能存在的不利預期,所以在新股上市之後,隨着行業發展趨勢的改變,也出現了分化。
具體到近期破發的兩隻新股,也可以發現基本面變化、業績下滑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可孚醫療為國內大型、綜合性家用醫療器械企業,專業從事家用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中自科技為一家專注於環保催化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我國移動污染源(機動車、非道路機械、船舶等)尾氣處理催化劑領域的國產廠商之一。
2018至2020年,可孚醫療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87億元、14.62億元、23.75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為6622.7萬元、1.24億元、4.24億元。最新數據顯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預計約為17.04億元,同比下降約2.18%;歸屬淨利潤約為3.1億元,同比下降約6.5%。
中自科技的業績“變臉”更為嚴重。2018至2020年,中自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10.01億元、25.7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5929.21萬元、8655.37萬元、2.18億元,處於穩步上升的態勢中。然而,最新數據卻顯示公司預計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8.6億~9.5億元,同比下滑57.48%至53.03%,預計歸屬淨利潤為4500萬~5400萬元,同比下滑75.33%至70.4%。
面對上述情況,投資者該怎麼辦?
“我們認為,未來新股市場分化的現象還會繼續存在,對新股市場定價能力將成為投資者的核心競爭力。”嚴凱文如是説道。同時,隨着機構各類打新產品越發齊全,意味着各類機構將成為市場打新資金的重要來源,更深入的分析、更精準的定價,將使得未來新股市場還將繼續分化。
此外,他認為打新時也要關注宏觀資金面的情況,年末宏觀流動性並不會像預期中的那麼寬適。“未來流動性在11月份政府專項券發行提速、税收繳款以及11、12月份巨量MLF到期的背景下,值得投資者去注意。”嚴凱文稱,目前美國就業狀況已滿足Taper的條件,11月4日的FOMC會議上大概率會宣佈Taper,因此宏觀流動性環境大概率也不存在有較為寬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