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9月20日遭遇黑色星期一以後,港股新力控股(02103.HK,簡稱“新力”)停牌至今。當天收盤後,新力公告稱,公司股份及債務證券(股份代號:40557及40413)已自2021年9月20日(星期一)下午3時38分起於香港聯交所短暫停止買賣,以待刊發一份載有內幕消息的公告。
彼時業內猜測,新力要公告旗下物業公司出售事項;也有另一種説法是,新力要披露大股東股票質押爆倉。新力相關人士對此兩種説法均表示不知情。
新力控股停牌前報0.5港元/股,當日跌逾87%,最低位曾見0.37港元/股;最新市值17.85億港元。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部分傳聞向新力內部人士求證,瞭解到新力正在從幾個方面入手,試圖緩解公司資金壓力,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償債危機。但從新力出售物業公司與全國項目進展來看,目前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這條路走得並不順暢。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新力長三角地區江蘇有項目在談出售,全國其他地區已有項目成功出售,正在辦理交接手續。
“金融監管收緊,疊加調控政策,導致回款乾涸,加上公司近期一些負面輿論導致融資快速收緊,現金流就難以支撐了。”前述內部人士透露。
然而,新力內部人士的看法僅僅説出了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政策施壓下,抗壓能力弱的企業容易“出事”。如果把新力作為案例來解讀,這家房企遭遇的危機恰恰暴露了自身運營與戰略的部分問題,比如少數股東權益佔比較高、過度依賴外部資金髮展。
“自救”
日前,新力爆雷的輿論已甚囂塵上。截至目前,據澎湃新聞報道,新力一筆金額為540萬元的商票此前在8月逾期,現已全部兑付。這也是“920”事件之後,新力對外界傳達的唯一積極信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新力目前有一筆400多萬元的信託已逾期,該公司財務部尚在努力調配資金償還。10月18日,新力有一筆2.44億美元的美元債要兑付。事實上,“920”事件前後,新力存續期內的三筆美元債都跟着暴跌,跌幅最大的正是這筆將於一個月內到期的美元債。
近期,聯合國際、標普相應調低了新力評級至“CCC+”,並繼續將其列入評級負面觀察名單;惠譽將新力控股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由“B+”下調至“CCC”,並將其高級無抵押評級由“B+”下調至“CCC-”,回收率評級由“RR4”下調至“RR5”。
“920”事件之後,新力在三個方面的舉措也表明這家房企陷入了資金困境,包括“降薪裁員、出售新力服務、出售項目股權”。
據瞭解,此前的9月15日,新力公司總部員工已陸續收到降薪50%的口頭通知,但至今公司內部也沒有發佈關於降薪的具體文件,且當月工資已正常發放,有待下月工資發放情況才能求證降薪真實情況。日前,新力又傳出裁員,新力服務裁員50%。
新力服務招股書自9月初失效之後,沒有更新招股書的動作。業內人士指出,新力大概率要出售物業。
從碧桂園到金科,坊間傳聞新力已在市場上“兜售”新力服務有一段時間了,但至今這筆生意都沒有落錘。從招股書可見,新力服務2020年收入10億元,相比同為黑馬房企的中梁旗下物業公司——中梁百悦智佳2020年的7億元營收,並不遜色。
知情人士透露,新力董事長張園林與金科董事長黃紅雲之間相互熟悉,很有可能可以促成生意。但金科服務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非常確切的消息。
“從物業市場角度看,新力賣物業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今年物業公司估值已經見底了。主要看新力集團目前的困難能否撐過去。”一名物業老兵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今年開發商日子越來越難過,賣子求生的情況很常見,再者太多物業企業上市,資本市場已融不到太多錢。
合聯營困境
除了降低人力成本與出售手中資產,張園林在融資層面已沒有更多辦法。此前南昌項目傳出停工,新力方面解釋是由於工程流程中某一個環節供應商質量出了問題,工程方要求其整改,導致停工。
由此可見,新力要出售這些在建項目的話,收購方要考慮新力項目目前是否存在停工風險。此外,還要考慮合聯營公司的佔股比。
在停牌期間的9月24日,新力發佈了2021年中報。新力一直是黃檔房企,一直以來只有剔除預收賬款之後的資產負債率這一項不達標。今年上半年,新力銷售587.89億元,開發中物業約為225億元,應付給合聯營公司的出資為約46.83億元。這從一個側面表明,新力在其開發項目中的權益佔比較低,如果要引入資金方或者説合作方,還要與此前的合作方的溝通好。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新力的流動資產比去年年底增加約20%,中報披露稱,主要是由於期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開發中物業增加所致。
從合聯營公司的墊資情況來看,新力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並不是很樂觀。該公司合營公司墊資比去年少3億元左右,但聯營公司墊資情況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加。聯營公司今年上半年墊資超過18億元,去年同期僅為4億元。從新力償還合聯營公司情況來看,上半年,新力償還合營公司墊資15億元,比去年同期少大約1億元;償還聯營公司墊資2.5億元,去年同期卻償還了8.9億元。
新力少數股東權益過高這一問題在2019年年報暴露,年末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權益為67.29億元,同比增長723.95%,超過7倍的增長。2021年上半年,新力非控股權益1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91億元,又增長了9億元。
也正是由於合作開發模式,新力才獲得了高速發展。如今,新力牽一髮而動全身,項目合聯營公司能否配合新力渡過難關尚不得而知。
債務承壓
知情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新力最近有一筆400多萬人民幣的信託還不上。此外,10月18日即將到期的一筆2.5億美元債,成為資本市場關注點,當下可見的資金缺口就有15億元左右。
截至2021年6月末,新力流動負債754億元,有息負債約295.5億元,其中有抵押負債243.6億元,未來一年內約有133.6億元債務到期。
按照中報披露的上半年淨利潤7.3億,非受限制資金約140億,新力短期內的償債能力為何消失了?為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微信上曾多次聯繫新力首席財務官許進業,對方一直沒有回應。知情人士透露,新力香港辦公室多名工作人員也都無法取得聯繫。
由張園林2010年創辦的新力,10年間伴隨中國房地產發展火速成長為千億房企,“黑馬10年,趕上別人發展30年,但崩得也快”。知情人士曾經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高週轉的模式必須配以相應的金融環境。短期內金融政策收縮過快,對企業無異於釜底抽薪。
“這麼多年土地財政和貨幣問題讓房地產行業過於受寵,其實很多房企經不起推敲。”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房企過往通過買榜單等非常規手段實現高負債的模式應該喊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