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投資老將看A股,國海富蘭克林投資總監徐荔蓉:投資是世界觀的體現,對後市充滿信心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國海富蘭克林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徐荔蓉有超過14年的基金管理經驗,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管理權益類基金。縱觀其投資生涯,任職以來基金經理總指數年化回報超16%。

財聯社對話了這位投資老將,在採訪中,徐荔蓉分享了他對未來A股的看法、市場表現以及十多年的投資心得。

他將投資的根本歸結為一個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會體現在選股上,體現在最終業績表現上,因為你是比較保守的心態,還是樂觀的心態,呈現的結果會差別比較大。”

對於下半年的市場,徐荔蓉更為看好偏週期、偏低估值的行業和公司。這類公司盈利持續超預期,在他看來,持續超預期就會成為公司短期上升的主要驅動力。

以下是財聯社與徐荔蓉的部分採訪實錄:

對未來A股市場充滿信心

財聯社:現在這個時間點大家對A股的分歧很大,看空的人也很多,你對A股持有何種看法?

徐荔蓉:歷史上A股從來沒有牛過三年,只要“牛”三年,後面幾年肯定是比較差的。所以有些人會從博弈和歷史經驗的角度,相對保守謹慎一些。當然漲多了肯定要跌,而且估值確實是擴張了。但我覺得這種心態一定意義上來説,跟底層的世界觀是相關的。

對未來如果我們看長一點,未來甚至5-10年,我個人是非常樂觀的,原因有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我們過去很多年對美股的判斷經常存在方向性的大的差異,總是判斷美股要見頂了。每個時間點市場看空美股的時候都有很多理由,而且理由都是很充分的,邏輯上可以自圓其説,但是結果都是錯的。

回到股市上,我覺得對於未來市場長期充滿信心的核心原因,是我認為A股是先有牛股後有牛市的。因為如果沒有一批公司的盈利能夠保持長期持續成長,那麼這個時候所謂的牛市就會變成以前市場的博弈、板塊輪動。而現在,我認為我們已經誕生了一批這樣的公司,他們在各自的子行業裏面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佔有率,並且擴大市場佔有率的速度也在提升,同時這些公司的淨資產回報率也能夠保持,甚至穩步上升。

在相對比較成熟的市場,即使是在大熊市裏,可能也有一批股票仍然是表現比較好的,我覺得這是市場成熟的一個標誌。我們現在也已經進入到了這個階段,正是有了這樣一批企業,我們的長期牛市才具備了基礎。

第二,從長期流動性上來看,其實完全具備支撐長期牛市的環境。流動性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國內的流動性,即股市的流動性。過去中國居民的絕大部分財富放在房地產上,這是一個高達400萬億體量的市場。而隨着房住不炒等一系列政策的限制,未來這部分資產會通過再配置流入股市,這個現象已經在發生了。二是國外流入的資產。外資在中國開通滬港通之後,投入資金接近4萬億,大概佔我們的流通總市值不到4%。而現在我們GDP佔全球16%,增量可能佔25%,今年可能佔27%,在這樣的經濟實力下,外資對中國的配置只有不到4%,是嚴重低配的。

中國是能夠提供超額收益的龐大市場,與其他市場的相關性又非常低,再加上中國正逐步推進金融對外開放,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海外資金流入國內市場。

明確的風格轉換未來會愈加淡化

財聯社:你覺得哪類公司會在下半年有更好的表現?

徐荔蓉:我覺得今年是盈利驅動的公司會有更好的表現,去年更多的是核心資產類的公司,受估值驅動的公司表現更好。我們觀察到,很多企業尤其是偏順週期、偏低估值的這些行業和公司,盈利不斷超市場的預期,那麼我覺得未來的三季報、四季報,甚至可能明年的一季報、二季報,很多這類型公司還是會持續超預期的,持續超預期就會成為公司短期上升的主要驅動力。

財聯社:如果這種週期行情一旦起來,那半導體、醫藥等主題性的機會,是不是就會發生風格轉換?

徐荔蓉:我個人是覺得比較明確的風格轉換,或者説輪換,未來會越來越淡化。包括今年我都不認為是出現非常明顯的風格轉換,可能更多體現在偏週期、偏低估值這一類資產表現好一些,而其他類型的資產,比如醫藥半導體等表現稍微弱一點。

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市場的資金結構在發生變化。我們發現,過去的半年,有些基金經理持有表現相對弱一些的資產,規模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增長了30%。這也意味着這些股票下跌對基金經理的影響沒有想的那麼大,因為被攤薄了。從短期來看,基金經理沒有動力和壓力去調倉,因為規模還在增加,長期業績仍然不錯。這些相對來説比較頭部的基金經理都有自己的投資思路和理念。

另外,市場開始逐步分層,有一部分錢只買某類資產,這部分錢不會跟隨市場熱點的變動而轉變。所以我覺得不同風格的幾類錢會長期並存,A股的趨勢性投資或者動量性投資會分化。不會像以前那樣,所有的錢都去投趨勢性資產,而另外一類資產都被大家拋棄掉。因為資金已經在分層,其實這也是市場走向成熟化的一個特徵。

逆向投資,不唯賽道論

財聯社:你的投資框架是如何構建的?

徐荔蓉:首先,我是自下而上選股的投資者,我的目標是希望選到在各個行業長期能夠創造超額收益的公司。基於此拉長時間看我們的組合就有可能超越業績基準。

其次,我的投資思路偏向逆向投資。A股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散户主導、動量驅動的市場,即所謂趨勢性投資仍然是更流行的方式。我們逆向投資的思路,有好有壞,不好的方面可能是很多時候得忍受比較長的時間,因為大家都覺得趨勢沒有出來,而這個等待的時間可能是幾個月,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一兩年。

好的方面是,市場是一個動量驅動的趨勢市場,當趨勢不好的時候,很多好公司的股價可能會被殺到很便宜的價格,意味着可以有以很便宜的價格買入這些公司的機會。但前提是在跌到那個程度的時候你敢去買,有信心去買,並且重倉買入,這是我覺得對我們做逆向投資來説是比較好的方式。

第三,還是在GARP合理估值下成長的框架。我認為投資股票市場總體上來看還是投資成長。只不過我更在意要為成長付多少價格,付多少溢價。基於此,我更會投入成長相對穩定的公司,比如銀行企業,它的成長是比較穩定的,可能不會超過20%,甚至是百分之十幾或者百分之十以內的水平,但是因為它的估值相對來説比較便宜。我也會去投一些高速成長的行業,但是這些行業一般來説估值肯定也不便宜。這類公司我希望能以相對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同時希望買到的公司成長是可持續的,比如在未來的3~5年都能有相對比較持續的成長。

財聯社:你的選股邏輯是什麼?

徐荔蓉:首先,我會看管理層或者是大股東是否值得信賴,在未來3-5年的投資週期裏,利益是否與我們是一致的。考察是否是值得信賴的管理層,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判斷,比如找公司的合作伙伴、前員工等了解,對管理層有更立體更全方位的認知,避免我們視角上的一些盲點。

第二是這個公司本身要有足夠高的成長空間,或者説天花板要足夠高。我自己選股是不太看賽道的,因為我覺得賽道論更多是自上而下的判斷。而且現在很多對好賽道的判斷,是缺乏對行業長期深度的理解的。舉個例子,教育是不是好的賽道,可能半年之前所有人都會説肯定是個好賽道,但是現在可能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好的賽道了對吧?

所以我不會去看賽道,也不相信所謂的在金子堆裏面淘金,儘管這一理論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是根本問題是如何判斷這是一個金子堆呢?

第三就是收益風險比,這種判斷通常有兩種,一是上漲空間的判斷,比如一個公司如果盈利或者市值空間是足夠高的,收益風險比足夠好,我就會去買。二是下跌空間的判斷。一些公司成長空間看起來並不是特別大,但是它的下跌空間非常小,那麼這種收益風險比較好的公司我也會去投。當然最理想的公司當然是成長性又好,估值又便宜的,但這種公司就只能通過長期跟蹤研究等待逢低買入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5 字。

轉載請註明: 14年投資老將看A股,國海富蘭克林投資總監徐荔蓉:投資是世界觀的體現,對後市充滿信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