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邢煒撰文表示,保險行業離真正實現養老普惠金融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分別從“普”和“惠”兩個層面來看,已經取得的成績在部分領域、針對部分人羣實現了“惠”,切實提升了人民羣眾的保障和服務水平,但在實現“普”(擴大商業保險人羣覆蓋面)方面仍然任重道遠。
邢煒指出,在養老金融的三個板塊中,商業保險的發展都面臨着問題和挑戰。
一是我國養老金體系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較為突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已基本健全,覆蓋近10億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制度逐步完善,覆蓋5800多萬人;第三支柱的發展最為不足,如果嚴格從個人賬户意義上來看,税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覆蓋人數不到5萬人。根據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關於城鄉老年人口狀況的調查,80%以上的老年人沒有為養老進行儲蓄的習慣,而通過購買人壽保險產品作為補充性經濟保障的老年人佔比更是低於2%。
二是老年人的商業保險保障水平仍然不足。老年人的保險產品選擇面仍較為狹窄,大部分保險產品的投保年齡上限是65歲,且保費較高。此外,在過去5年裏2340億元的賠付金額中,大部分是人壽保險的責任給付,健康險和意外險的賠付佔比僅為15%。因此,無論從產品供給還是賠付支出來看,商業保險在真正解決老年人慢病治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意外事故等問題方面均存在較大的缺口。
三是保險行業佈局養老產業的經營模式還處於探索階段。大部分保險公司的養老社區項目都採取了投資規模較大的高端持續照護退休社區(CCRC)模式。CCRC模式提供的是機構養老服務,而按照我國“90-7-3”或“90-6-4”的“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模式頂層設計,僅能覆蓋3%或4%的老年人羣。目前很多CCRC社區都以高收入、高淨值人羣為目標客羣,入住門檻和入住後費用都較為高昂。
當前,已有保險公司開始嘗試輕資產的“嵌入式”社區養老模式,利用現有地產資源,專注提供養老社區運營服務。然而,與CCRC模式一樣,為實現普惠養老的目標,保險行業在降低運營成本、瞭解社區場景下的養老需求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何推動保險業在普惠養老金融領域更好發展?邢煒給出了關於制度和行業兩個層面的建議。
在制度層面的建議,一是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從“多層次”逐漸向“多支柱”進行過渡。隨着新業態不斷湧現,人們的就業和生活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和去中心化。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更能適應這種社會發展趨勢,更有利於實現養老普惠、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
二是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實行試點與全面鋪開的“兩階段推進”戰略。在第一階段,個人賬户以保險產品配置為主,將保險作為養老金融安全墊,建立底層保障。在第二階段,賬户可向投資型和信託型等多類養老金融產品放開,滿足人民羣眾多元化投資需求。
三是加強政府及監管部門對養老社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和有效引導。鼓勵保險公司開發與養老社區對接的各類保險產品,同時加強保險、醫療、民政等相關管理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建立信息交流和管理協作機制,並研究制定相關的標準體系和管理規範。
在行業層面的建議,一是專注專業化發展。強化行業在風險保障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優勢,加強針對老年人羣的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比如,探索開發與基本長期護理保險相銜接的補充型產品,覆蓋自付護理費用或補充護理服務項目,並研究結合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及機構護理等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的產品,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有益補充。
二是加強與醫療、健康及養老服務機構的合作,通過老年人健康管理、產品創新、數據共享和對接、服務規範標準建設等途徑,做好風險防控和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