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家談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是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能只依託“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國際大循環,而是應該建立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可以説,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綜合評估國內外經濟形勢和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基礎上,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而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是新發展階段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中心所在,活力所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長江經濟帶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責無旁貸的使命。為了有效發揮長江經濟帶在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中的作用,需要長江經濟帶在以下方面重點發力。

推進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促進總供給與總需求走向均衡。不平衡、不協調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為此,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需要推動國內經濟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之間的暢通,包括總量上的供求關係均衡,國民經濟各類結構性均衡,國內與國際經濟之間的均衡,國民經濟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方面的協調,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之間的協調等。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有效需求側改革,提高供給側質量和效率,創造有效供給,理順需求機制、消除堵點、釋放需求,從而把需求牽引和供給創造有機結合起來。

樹立全國一盤棋理念,加強政策協調,建立有效分工機制。長江經濟帶橫跨經濟發展條件和發展水平存在梯度差異的三大地帶。進入新發展階段,三大地帶的發展任務和發展目標也存在明顯差別。為此,各省市要在全國一盤棋思想指導下,充分發揮各自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產業基礎和能力上的優勢,加強各省市之間規劃和政策協調與溝通,建立有效的地區間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分工機制,優化省市產業地區佈局,推進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瓶頸,鍛造“殺手鐧”技術,補齊產業鏈短板。各省市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建立有效的科技創新協同機制和激勵機制,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加緊佈局一批重大創新平台,通過加強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的聯合攻關,迅速有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供保障。在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的大學、科研機構和創新能力強的大型國有、民營企業,支持建設一批先進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實驗室,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推動原發性、開創性和顛覆性基礎理論和科技創新,鍛造“殺手鐧”技術。

加強工藝技術創新,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有效供給。要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激化各市場主體的漸進性產品創新活力,追求精益製造,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高品質產品的有效供給,實現進口替代,不斷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品質的需求。

加快都市經濟圈和城市羣建設,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場,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人員、資本、技術和土地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改革城鄉户籍管理制度,破除城鄉户籍障礙。加快大都市圈、城市羣的形成和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需求。

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造就業機會,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進國內經濟大循環,需要進一步擴大內需市場需要,創造高收入的就業機會,壯大中產階層隊伍,提高中低收入羣體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商品和服務消費能力,推動消費轉型和升級。為此,需要全面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就業、教育、社保、醫療投入力度,促進便利共享,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暢通經濟循環。運輸市場是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主動脈。良好的運輸通道和有效的運輸組織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以保障經濟在流通環節暢通無阻,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為此,需要加快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創新運輸組織模式,確保人員和商品在全國市場暢通無阻。此外,建設現代物流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城市發達的物流網絡相比,鄉村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等原因,存在配送成本高、時間長等問題,難以得到相應的服務。因此,當前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一個重要任務是打通鄉村物流這“最後一公里”。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來源:作者:人民論壇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9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大家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