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737億元,同比增長33.8%;比2019年1月至2月份增長6.4%,兩年平均增速為3.2%。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63076億元,增長30.4%,兩年平均增長2.9%。扣除價格因素,2021年1月至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34.3%,兩年平均增長1.2%。
國家統計局給出兩年的數據對比,極具現實導向作用。去年1月至2月,疫情形勢嚴峻,社消陡然被疫情阻斷,由此帶來的消費動能減弱以及對供給側乃至宏觀經濟的負面傳導作用明顯。去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萎縮了6.8%,和去年消費數據進行對比意義不大,但和2019年消費進行同期對比,凸顯消費動能真正復甦。
目前疫情陰霾未完全散去,但中國良好的抗疫成果以及疫苗接種帶來的良好預期,進一步推動形成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趨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經濟形勢也趨向良好,各大機構和智庫紛紛調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在此情勢下,中國經濟預期增長超過6%,而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權威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計超過8%。
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均已恢復。然而,消費動力的復甦,對中國經濟而言更為重要。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政府工作報告還指出,要發展健康、文化、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引導平台企業合理降低商户服務費。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願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
新發展格局,也需要與之匹配的新消費模式,即消費升級。消費是個系統工程,既要保存量又要穩增量,既要持續提升平台消費活力又要賦能數字消費,既要搞活新消費又要保住傳統消費基本盤。看中國消費,不能只滿足於數字平台消費的“熱鬧”,也要正視消費模式均衡發展的“門道”,更須關注中國消費存在的短板。
中國14億人口中,中高收入人羣超過4億人,但激活龐大的內需市場仍有待繼續發力。疫情之前,不少中高收入者通過全球遊和全球購,消費動能被稀釋到全球市場。疫情發生以來,中高收入人羣的消費也受到遏制,一些普通消費者也產生了“不敢消費”的焦慮。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最終消費率接近55%,為近年來最高水平,但從消費支出、消費結構看,擴大內需的空間仍然很大。
近年來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雖然國內供給側得到了優化和改善,但國產消費品的吸引力還有待提升。無論是汽車還是奢侈品,國人龐大的消費需求還是集中在舶來品上。14億人的消費大市場,需要繼續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4億中高收入人羣的消費動力,不僅需要催化消費願景,更要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
疫情之後中國經濟強勢復甦,也給全球市場帶來樂觀預期,1月至2月份中國消費數據更釋放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信號。可預期的是,一季度宏觀經濟增長和消費數據會更好,進一步説明消費動力提振是經濟復甦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