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大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政策號召下,銀行也紛紛啓動“補血”計劃。6月13日,廈門銀保監局發佈關於廈門銀行資本工具計劃發行額度的批覆顯示,監管同意廈門銀行申請的40億元資本工具計劃發行額度。除廈門銀行外,近期亦有多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部分銀行配股事項也正在推進中。在分析人士看來,銀行的資本積累,一方面是內生性的利潤留存,另一方面是外部融資。在複雜環境下,中小銀行普遍面臨增長放緩和不良上升等經營壓力,因此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需求增加。
中小銀行多渠道“補血”
自2020年上市以來,廈門銀行陸續通過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進行資本金補充。除剛剛獲批的40億元資本工具外,近期,廈門銀行可轉債發行事項也正在推進中。
根據5月12日廈門銀行發佈的可轉債券募集説明書(修訂稿)顯示,廈門銀保監局於2022年8月19日批覆批准廈門銀行公開發行不超過人民幣50億元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目前,上述可轉債發行尚需經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並經證監會同意註冊。
廈門銀行公告指出,截至2022年末,廈門銀行合併口徑的資本充足率為13.76%,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6%,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5%。未來幾年,隨着業務持續發展,預計資本缺口將對廈門銀行發展構成一定製約。此外,最近幾年國內外監管機構不斷加強對銀行資本監管的要求,銀行資本需求將進一步提高。該行需要在持續滿足監管部門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的基礎上預留一定比例的風險緩衝資本,進一步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以應對未來宏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各方面因素影響下,今年多家銀行通過定增、配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方式密集籌措資本。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除廈門銀行外,包括海峽銀行、中原銀行、濰坊銀行及浙江嘉善農村商業銀行、浙江長興農村商業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二級資本債或資本工具計劃已獲監管批覆。同時,目前也有多家股份制銀行正推進配股事宜,用於補充資本。
例如,浙商銀行近期發佈了A股配股發行公告,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A股及H股股東配售,配股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80億元(含180億元),配股價格為2.02元人民幣每股。
同樣正在推進配股工作的還有中信銀行,今年3月3日中信銀行收到上交所出具的《關於受理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滬市主板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申請的通知》。不過,由於此次配股尚待上交所審核通過並獲得證監會同意註冊,該行擬延長配股決議有效期,目前尚待6月21日股東大會特別決議案審議。
關於中小銀行密集補充資本的原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近年來宏觀經濟波動,部分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增大,盈利受影響,內源性補充資本偏弱,同時銀行還需持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此外,隨着經濟復甦,實體融資需求回暖以及融資渠道明顯拓寬、市場融資成本降低等也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市場需求。
資本補充需內外發力
從資本補充渠道上來看,永續債、二級資本債也是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重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因中小銀行可使用的資本補充工具有限,地方政府發行的中小銀行專項債亦是資本補充的重要手段。
“在近兩年經濟增速下行、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小銀行普遍面臨增長放緩和不良上升等經營壓力,因此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需求也在增加。”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於百程表示,中小銀行是為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提供金融支持的重要力量,同時近幾年自身又面臨發展和風險防範問題,銀行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充足的資本金是中小銀行轉型發展的基礎,同時銀行監管也有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在周茂華看來,銀行的資本積累,一方面是內生性的利潤留存,另一方面是外部融資。相比大型銀行,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的壓力較大,但渠道又相對有限。過去三年,部分地方政府試點發行中小銀行專項債,專項債一般為十年期,為中小銀行的中長期融資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也為中小銀行的轉型贏得了資金和時間。
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為了能夠緩解資本補充成本上升的壓力,周茂華指出,在補充資本金的過程中,中小銀行也要藉此轉型提升持續盈利能力,增強內生資本積累,另外,加強非利息業務,一定程度上降低資本依賴。
於百程也認為,中小銀行需要提升內源性補充能力與拓寬外源性補充渠道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完善內部治理,提升經營能力;另一方面,選擇多元化資本補充工具,拓寬融資渠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