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底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是對下半年乃至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工作的定調,政策導向作用十分明顯,今年又逢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因而備受關注。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提及“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雖然兩個循環的説法此前已被業內頻繁談到。所謂的內循環即國內大循環——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際循環俗稱外循環,即通過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經濟發展,近幾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深度參與全球化功不可沒。
此次會議提出這樣的新發展格局,與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有關。眾所周知,受突發的疫情影響,中國經濟上半年罕見出現負增長,雖然在疫情控制得力後全面推動經濟復甦,不過囿於國內零散疫情及國外疫情擴散得不到遏制,經濟全面復甦受到了制約,外需外貿影響尤為突出。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將萎縮8%,美國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經濟下滑達32.9%。
境外疫情一時之間難以徹底控制,決定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主要得依靠國內大循環。從近年數據看,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方式,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有所萎縮,需要重點激發。此次會議亦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欲提振內需,充分就業和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是基礎,因為內需的基礎在收入、在就業。同時以要素市場化改革為主線,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目前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合理流動仍存在不少障礙,物流成本仍然過高及農村市場與電商對接仍存在最後一公里問題,需要全民疏通。此外,政府購買也頗為重要,通過政府支持的公共投資來形成有效投資需求,未來仍有空間。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意味着不能有內無外,二者是辯證統一關係、相互影響,需要相互促進。需要指出的是,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不意味着關門封閉,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地聯通、促進。相反,形勢越困難,就越要擴大開放力度,以高水平開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營商環境反制“撤資論”。 而且,雙循環相互促進還表現在,國內大循環健康發展有利於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大循環,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又能夠提高企業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具體而言,目前中國需要通過放開行業准入限制、優化營商環境和穩步降低關税水平等舉措,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談判與制定,推動對外開放朝着更高、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進入更深入地融入全球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引導外貿企業積極尋變,藉助新模式、新技術,危中尋機,穩住自己的外貿盤。
總體而言,擁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倚靠,務必儘可能發揮其效用。同時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確保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