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拿大低調迎來建交50年 專家:加方走下美國“戰車”,才能走出對華關係“冰點”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白雲怡】10月13日是中國與加拿大建交50週年,然而,兩國卻在“冰點”中低調度過這一紀念日。《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加拿大駐華使館當天未有隆重的慶祝活動,其官方微博賬號等甚至沒有提及這一紀念日。“中加關係正處於半世紀以來的最低點”,中加學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因孟晚舟案等事件,兩國互信遭遇極大挫折,但學者普遍認為,中加間無現實利害衝突,實現關係平穩好轉的機會長期看仍然較大。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3日對記者表示,近期中加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暴露出雙方間的確存在不少問題,但其核心在於加拿大不按照本國利益,而根據美國利益來規劃其對華政策,導致加對華政策出現明顯調整,進而使中加關係遭遇巨大挫折。
“放眼兩國建交以來的半個世紀,現在的情況都可稱得上是‘十分嚴重’”,這名中國學者分析認為,此前加拿大在政黨輪替時也時常有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對話攻擊,但實際執政時,該國政壇在整體上依然保有大局觀。但最近兩年來,加拿大有日漸跟隨美國走的趨勢,孟晚舟事件更導致兩國關係出現嚴重紛爭。
自2018年12月加拿大應美國方面的要求拘留在該國轉機的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後,中加關係急轉直下。隨後,加拿大在香港、南海、中加自貿協定談判等問題上,也先後發表對華負面言論或作出相應舉動,兩國關係進一步受到影響。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政治學教授包天民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為,包括反對黨領袖等一些加拿大人士對中國持有“誇大的懷疑”,“他們的觀點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一致”,兩國在香港等問題上也持不同觀點。
孟晚舟與兩名在華加拿大公民邁克爾和康明凱的案件被視為中加關係恢復正常的最大障礙。“孟晚舟案現在走的是法律解決路徑,未來也不排除政治解決的可能性”,李海東認為,現在的核心癥結在於,美國對此事的政治干預力度太大。
“美國大選對孟晚舟案進展的影響有待觀察:如果特朗普勝選,干預恐怕還將繼續;如果拜登勝選,換一個‘牽繩人’,策略會不會有所改變?倘若美國減少政治操弄力度,允許孟晚舟通過法律途徑辨明清白,該案解決的前景還是可以預期的。”他這樣分析稱。
不過,包天民認為,即使孟晚舟和兩名在華加拿大人的案件能得到解決,兩國間的信任在短期內也難以得到完全恢復。“兩個‘邁克爾’和孟晚舟女士的案子越早解決,中加關係就能越早恢復正常。然而,2016年兩國關係那充滿希望的狀態,恐怕不會很容易在短期內回覆。”
但這名加拿大學者強調,儘管目前不少加拿大人對中國持一定的“警惕”態度,但絕大多數人並不會把中國視為敵人。加拿大不希望與中國“脱鈎”,並將進一步尋求同中國建立更緊密的經貿聯繫,“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在加拿大非常不受歡迎,我們認為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們認識到,要從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衰退中走出,我們必須去尋找機會。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仍維持增長的國家,而且是其中最大的一個,這個市場對我們來説很重要。”他同時表示,希望在美國大選過後,看到一個“更加合作”的中美關係,“這將使中加關係得到更好的發展”。
據彭博社報道,在兩國外交危機的背景下,對華貿易在加拿大貿易總額中所佔比重仍達到歷史新高。報道稱,政治局勢緊張並未阻礙中加貿易穩步增長,對華進出口總額已佔加拿大全球商品貿易的6.9%。今年9月,加拿大駐華大使鮑達民曾呼籲,加拿大“應在對華關係上更努力”,因為世界的重心正在向亞洲轉移。
“中加之間沒有歷史糾葛,也沒有現實利害衝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和加拿大建交50年,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新形勢下,中加可以合作、能夠合作的領域“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但他同時強調,期待加拿大政府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糾正錯誤,讓孟晚舟女士儘早平安回國,“搬掉阻礙中加關係發展的這塊絆腳石,讓中加關係重回正軌。”
李海東指出,避免自身利益被美國綁架,增加獨立決斷,這將是加拿大決策者當前和未來必須面臨的重大考驗。“長期來看,中加關係迴歸平穩向好的機會仍然相當大,但是,倘若加拿大一直將自己的利益綁架在美國對華圍堵攻擊的‘戰車’上,這一天只會遲遲無法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