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過渡期倒計時僅剩兩月有餘 中小銀行加碼佈局理財子牌照

  2021年是資管新規實施的三週年,也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隨着過渡期臨近結束,銀行理財業務未來如何發展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銀行理財業務轉型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發展相伴相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此前,市場曾傳言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新增理財業務。事實上,並非所有銀行都有能力或有資格成立理財子公司,特別是能力較弱的中小銀行,他們的理財業務將何去何從?

  理財子牌照“吃香”

  自2018年12月份銀保監會正式批准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籌建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數量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已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涵蓋6家國有大行、11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以及1家農商行。同時,還有4家外資控股理財子公司也已獲批籌建。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銀行在“門外”候場。據烏魯木齊銀行官網信息顯示,該行定於10月19日召開2021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於請求授權設立理財子公司和信託公司的特別議案等事宜。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北京銀行、富滇銀行、東莞銀行等一些城商行已公佈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農商行也不甘示弱,包括廣東順德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上海農商行等在內的多家地方銀行均公佈了設立理財子公司相關議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理財子公司設立的目的主要是將銀行理財業務剝離,進行更加專業的理財運營,同時在理財子公司和商業銀行之間通過隸屬關係設置風險屏障,避免風險傳導。理財子公司通過專業性和集中式營銷,推動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通過投資者教育、風險評價等方式,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以及產品管理能力,降低投資風險。

  銀行理財仍面臨轉型壓力

  隨着銀行理財子公司陣營不斷壯大,相關公司發行理財產品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發行理財產品6765款。

  從目前已公佈三季報的銀行來看,淨值型產品轉型工作仍在加速推進。例如,據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2021年9月底,該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8351.38億元,其中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淨值型產品規模達7371.94億元,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比例上升至88.3%。

  同時,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盈利情況也備受矚目。截至目前,獲批籌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大部分已經開業,且今年上半年整體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已公佈的上市商業銀行半年報中,有18家上市銀行披露了理財子公司的經營情況。整體來看,這18家上市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實現盈利,總盈利額為101.18億元。

  資管新規過渡期即將結束,銀行理財業務在持續轉型和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定調整壓力,包括存量整改、銀行理財產品估值、推介和銷售等問題。

  存量改造仍是銀行理財轉型過程中最艱鉅的任務。業內專家表示,在已獲批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中,部分商業銀行已將存量理財業務逐步遷移至其理財子公司,但產品遷移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按照監管層態度,理財子公司應“潔淨起步”,因此銀行對不合規產品的整改效率會影響理財子公司的承接節奏。同時,在推進“老產品”壓降同時,部分銀行的淨值型產品比重已持續上升至80%以上,非淨值型產品仍佔據一定比例,給銀行造成一定壓力。

  據2021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國有商業銀行既有產品存量較大,遷移節奏相對較慢。例如,建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合計18493.93億元,其中建設銀行理財產品規模9031.27億元,理財子公司產品規模9462.66億元。

  此外,銀行理財轉型過程中最核心的問題是估值問題。儘管現在市場上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超過80%,但具體的估值方式仍各不相同,攤餘成本法很難反映資產價值的實時變動。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理財產品的估值問題,近日監管部門採取包括窗口指導在內的一系列舉措加以規範,相信銀行能夠及時整改,實現產品的‘真淨值’。”

  “當下理財子公司的投研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相對不足,需要在這兩方面繼續加強。”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理財產品淨值化、投資標的範圍變大等是大勢所趨。銀行理財子公司應在繼續保持風控管理能力優勢的基礎上,加快推動產品淨值化轉型,提升投研能力,增強業務競爭力。

  中小銀行理財業務何去何從?

  理財業務整改轉型和理財子公司建設有序推進的同時,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方向備受關注。近日,業內傳出消息稱,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將無法新增理財業務。

  對於大量中小銀行而言,在人員團隊、系統、專業等方面的配備較為有限,直接投資能力不足,並非所有銀行都有能力或有資格成立理財子公司,特別是能力較弱的中小銀行。

  “中小銀行的吸儲能力本身較弱,理財業務資源也有限,目前面臨的理財業務轉型升級挑戰較大。對於無法爭取到理財子公司資格的中小銀行,未來可能較難獲得大規模的外部資金用於理財投資。但事實上,許多區域性的中小銀行的核心業務為信貸和區域金融服務,並不以理財業務作為重要的業務收入來源。”陶金表示。

  盤和林認為,“中小銀行如果沒有辦法成立理財子公司,又沒有辦法新增理財業務,或作為理財產品代銷渠道而存在。”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理財規模小於1000億元的中小銀行而言,成立理財子公司並不是最佳選擇,而應抓住相關辦法暫未開放第三方機構銷售理財產品的時間窗口,提升理財產品銷售能力,打造成為理財產品的“綜合超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67 字。

轉載請註明: 資管新規過渡期倒計時僅剩兩月有餘 中小銀行加碼佈局理財子牌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