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美股情報員 | Eli, Tommy

本文為您總結了期權市場上的最新大單異動情況。

通過監測這些市場數據,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常常被忽視的信息並制定投資策略。

本週期權市場,機構的財報季短期佈局正式開始主導訂單流量,雖然我們在期權鏈中看到了很多高質量持續的看漲押注,但是正因為是財報階段使得這些訂單的參考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鑑於財報預期差的投機性)。

板塊輪動迴流到科技板塊的資金是過去幾天機構最為激進的買入力量,其中以$蘋果(AAPL.US)$最為明顯。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標普500科技板塊ETF情緒走勢 來源:sentimentrader

有趣的是,科技股是本週為數不多的幾個情緒沒有過熱的板塊之一。(XLK情緒指標,趨勢趨近紅虛線代表情緒過熱,綠虛線代表情緒過渡悲觀,跟其他情緒指標一樣該指標具有反指屬性)。

情緒方面

大盤短期情緒有所降温,儘管美國銀行牛熊指標幾周以來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目前仍處於高位。衡量主動型投資策略的投顧和基金經理人的NAAIM情緒指標處於歷史高位,AAII美國散户情緒指標略有降温。

這裏要提醒各位的是,針對NAAIM極端看漲的高位水平,結合花姐團隊內部資源花旗銀行恐慌/極端貪婪指標(panic/euphoria)出現的峯值,權益類市場PUT/CALL之比的階段低位還有美國銀行基金經理人風險偏好水平提升,這都感覺是一個機構all in,市場醖釀早期泡沫的信號。

針對短期交易的同學,我們仍有大量的交易機會,特別是財報驅動資金流動性較強的FAANG和微盤毛股,要注意的是高位囤積的波動及隔夜風險還有財報暴雷黑天鵝。目前一些投機性較強的個股開始出現動能裂痕,通常這都是一個市場整體開始疲軟的前奏,這裏花姐還是建議少做多看,注意自己的倉位控制。

1月21日大盤ETF期權異動

1月21日(週四)到期的合約交易量超過3900萬份,較往日平均成交水平高5%,其中認購量略高於認沽量(13:7)。ETF和單隻股票成交量相對較多,而期指產品流向温和。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1月21日各個板塊的個股期權異動

科技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工業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週期型消費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金融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通訊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醫療健康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能源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房地產股

建材股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防禦型消費股

公用事業股

期權工具靈活好用,它被認為是至今為止金融市場上最完美的交易工具,小資金可以通過精準的判斷利用非線性的槓桿迅速積累財富,大資金可以通過多種策略綜合應用橫跨牛熊兼震盪市獲得穩定回報。但我們也要看到期權的買方風險(普通投資者慎做期權賣方,收益有限虧損無限):

1、 非線性巨大槓桿面臨着做錯方向的話會鉅虧。

2、 波動率下降,做對方向也可能虧錢。

3、 波動大心態容易失衡。

4、 時間是期權買方的敵人。

5、 股票思維嚴重。股票思維就是隻想做多,不會做空,跌多了就想抄底,套住了就不理等反彈,甚至還有人加倉攤低成本,結果越陷越深直至歸零。思維上不轉變過來,做期權很危險。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5 字。

轉載請註明: 機構all in的背後暗藏風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