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半年量化私募再崛起,百億級量化私募增至18家,量化總規模超萬億,卻有兩家黯然掉隊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國內百億級私募達到89家,突破前期高位,數量同比去年增長75%。其中,百億級量化私募擴容到18家,引起業內注意。

不過,就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在百億級量化私募梯隊迎來新鮮血液的同時,此前佳期投資和上海鋭天投資卻也“黯然”掉出百億級量化私募梯隊。

業內人士表示,量化私募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但相比於主觀多頭策略,量化私募機構間的競爭更為直接和激烈。當前,量化投資行業進入的門檻已經發展到較高的階段,規模化的管理和品牌效應都在快速的形成,不少投資人對於頭部機構產生了更多的信任,更願意將資金託付,而這種“馬太效應”會加大頭部機構與中小機構在管理規模上的差距。部分中小型量化私募可能在資金、人才、技術、策略迭代方面面臨挑戰。

百億級量化私募擴容至18家

百億級私募繼續擴容。與6月底的79家百億級私募相比,最新的百億級私募數量已經激增至89家,與90家大關僅一步之遙,而去年同期百億級私募僅為51家,增速同比高達75%。在7月底及8月初晉級百億級陣營的分別是因諾資產、瑞豐匯邦、清和泉資本、久期投資、黑翼資產、睿郡資產、千象資產、呈瑞投資、國新新格局(北京)私募證券基金。

對於私募而言,立足百億,既與業績相關,也與機構資金的支持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量化私募規模的大幅增長。而隨着黑翼資產、因諾資產的加入,最新百億級量化私募已經擴容到18家,可見近幾年投資者對於量化投資的青睞。

具體來看,這些百億級量化私募還包括鳴石投資、金鍀資產、九坤投資、誠奇資產、明汯投資、進化論資產、靈均投資、盛泉恆元、啓林投資、九章資產、寧波幻方量化、衍復投資、千象資產、天演資本、呈瑞投資、佳期投資,其中部分量化私募的規模甚至超過了500億元。

事實上,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估算,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國內量化類證券私募基金行業管理資產總規模10340億元,正式邁過“1萬億”關口,並在同時期證券私募行業4.87萬億元總規模的佔比攀升到21%。

但就在4年前的2017年二季度末,國內量化類私募基金總規模只有約1000億元。從大約2013年國內量化類私募基金行業起步,到目前不到10年的時間,已經承載了投資人“1萬億的認可”,這是量化類私募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蓬勃發展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行業,1萬億元的體量也是量化類私募行業發展的新起點,反映出量化私募產品正在受到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羣的青睞。

量化私募優勢何在?

相比於“主觀”而言,“量化”只是一種處理數據和信息的方式。所謂量化交易,是指交易者不通過自主判斷、分析、感覺、經驗等主觀手段進行交易,而是通過一套經過精密計算的系統,把買賣點、倉量、持倉週期等交易要素用數字化形式得以呈現,並嚴格按照系統執行的交易。

厚石天成基金侯延軍表示,在市場形勢不好及震盪的行情下,相對於其他投資策略,量化投資的優勢更能夠凸顯,尤其是量化對沖等追求絕對收益的策略,能夠為投資人帶來持續穩健的收益。實際上私募管理人的業績與規模也有很大的關係,需要特別注意管理人的規模對於業績的影響。不過,私募的各種策略表現需要一個觀察週期,如果觀察時間太短,則策略效果有很大的隨機性,這個時候可能會產生一些誤導。

相較而言,量化交易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和主動策略的私募基金相比,量化私募策略基金通過數理統計分析,選擇那些未來回報可能會超越基準的證券進行投資,以期獲取超越指數基金的收益,主要是採用量化投資策略來進行投資組合管理。

其次,採用量化策略的基金擁有自己的選股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基金經理的個人偏好和個人情緒,避免基金經理追漲殺跌的行為。因此,和主動型的基金相比更加具有紀律性。

再次,量化交易只要觸發價格指令就會自動進行交易。和主動管理類型的基金相比,可以更好地抓住機會,減少時滯,從而從交易中賺取更高的收益。

最後,量化策略的規則可根據需求多維度、多角度來進行配置。可以從資產配置、行業分散,也可以從宏觀週期、市場結構等角度來進行配置。所以量化策略的系統性,能捕捉到更大的投資機會。

不過,對於股票市場而言,無論是主觀選股還是量化配置,對於目前不擇時的接近滿倉的策略而言,無論是主觀私募還是量化私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跑贏指數,比如跑贏市場主流的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這兩個指數的股指期貨也是金融期貨的主流品種。

進一步來看,如跑不贏指數,或者跑贏指數的幅度較弱(比如弱於股指期貨的貼水幅度),投資人就會選擇直接投資指數基金,或者直接投資該指數的股指期貨。在跑贏指數的共同目標面前,量化基金與主觀基金是沒有區別的,因此在相同的風險特徵之下,主觀基金和量化基金也是可以進行直接比較的。

量化私募“馬太效應”顯現

一方面,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斬獲7月百億級私募收益冠亞軍的兩家機構均來自量化私募,分別是鳴石投資與天演資本,兩傢俬募不僅是百億級私募的7月冠亞軍,也是今年以來(1-7月)的冠亞軍。

其中,斬獲今年以來的百億私募冠軍的鳴石投資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成立時間最早的百億量化私募之一,公司今年前7月收益為29.54%。據瞭解,2021年以來鳴石投資的底層策略進行了多策略混合的迭代,從純高頻策略轉變為高頻、中頻相結合,兼顧交易邏輯與投資邏輯進行綜合的量化建模。一季度中頻策略更優、二季度高頻策略更優,因此混合後對市場風格適應能力明顯提升。

另一方面,私募排排網數據還顯示,截至7月14日,運行中的量化策略基金共有17126只,而2020年同期運行中的量化策略基金僅為9153只,2019年同期運行中的量化策略基金則為5710只。但就在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就在百億級量化私募梯隊迎來新鮮血液的同時,此前佳期投資和上海鋭天投資卻也“黯然”掉出百億級量化私募梯隊。

針對上述現象,業內人士表示,頭部量化私募經歷了多輪的技術和策略的迭代,不僅優勢比較明顯,未來量化策略還會隨着市場的變化而不斷進化,量化私募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而國內私募行業出現類似海外超大規模私募的契機,可能就出現在國內大資管行業向淨值化、科技化演進的過程中,將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進一步來看,中小私募主要考慮兩件事,一是資金端,二是資產端。對於資金端而言,部分小型私募由於未能跑出超額收益或募資困難等原因,導致無資金來承擔高昂的運營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的投入;資產端就是策略的有效性,為客户提供長期穩健的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大型私募具備更豐厚的資金優勢和規模效應,有利於吸引更多優質的人才,進而提高其資產管理能力。“百億級量化私募的團隊人數大概在60至100人之間,技術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高,只有管理規模較大的公司才能覆蓋這一成本,並且有能力不斷強化投研團隊實力,形成正反饋。”某私募業內人士表示。

當前,量化投資行業顯然已進入門檻較高的階段,規模化的管理和品牌效應都在快速形成,不少投資人對於頭部機構產生了更多的信任,更願意將資金託付,這種“馬太效應”料加大頭部機構與中小機構在管理規模上的差距。部分中小型量化私募可能在資金、人才、技術、策略迭代方面面臨挑戰。

整體而言,針對量化行業未來發展,天演資本表示,目前A股市場中量化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佔比相對很小,只要進步的速度快於市場平均水平,相信憑藉強大的超額收益,依舊能在多變的A股市場為投資者持續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