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恆主題。“央行研究”欄目11月19日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署名文章《堅定不移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強調,維護金融安全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郭樹清談到,經過持續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不僅成功避免了風險隱患向金融危機演變,也為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創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
具體來看,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違法與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得到初步控制,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
對於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國務院參事王兆星表示,風險源頭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內部和外部。對於源於內部的風險,應該加強公司治理,提高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的防範。對於源於外部的風險,要從宏觀上加強逆週期調節和宏觀審慎管理,防範經濟泡沫、房地產泡沫、金融泡沫等形成帶來的衝擊。
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郭樹清強調,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步入正常軌道;又要“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提升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能力
近年來,監管層對於金融違法犯罪保持高壓態勢,不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受到嚴厲懲治。“安邦”“明天”“華信”等不法金融集團資產清理、追贓挽損、風險隔離等工作紮實推進。恆豐銀行、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機構風險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效。
上述中小銀行風險事件中暴露出內部人控制、股東缺位越位等問題,這些問題均指向公司治理和內控失效。王兆星認為,從內部看,公司治理和風險內控的失效,導致了業務盲目擴張、違法違規經營。
監管部門近年來高度重視強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能力,近期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以下簡稱《修改建議稿》)更是從金融法治頂層設計層面對這一問題予以了強調。《修改建議稿》新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一章,包括增設股東義務與股東禁止行為;突出董事會核心作用,規範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獨立董事等事項;提升監事會獨立性與監督作用,建立監事會向監管機構報告機制;健全內部控制,規範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與關聯交易管理。
此外,郭樹清強調,健全存款保險制度和機構體系,充分發揮早介入、早預警、早處置的作用。在這方面,《修改建議稿》充實了“風險處置與市場退出”一章,從風險監測開始,完善了對金融機構早期糾正、重組、接管直至破產退出的全流程管控,為構建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渠道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短板也在加速補齊。9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人民銀行發佈《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業內人士認為,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監管,有利於規範金融控股公司的經營管理,防範風險交叉傳染,規範金融市場秩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
影子銀行風險亂象一度非常嚴重,是近年來集中整治的重點領域之一。2017年監管層整治不規範的同業、理財和表外業務,2018年資管新規落地實施,到目前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峯值壓降約20萬億元,從根本上維護了金融體系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此前介紹,到今年8月末,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資產合計90.1萬億元。隨着監管部門有序推進資管產品的整改、轉型,資管產品的風險狀況得到改善。主要表現在,淨值型產品佔比提高,去通道進程加快,同業交叉持有的佔比明顯下降,資管產品負債槓桿率回落。阮健弘建議,金融機構應加強資管產品研發和風險管理能力,推動資管產品從“銀行的影子”迴歸資管本源,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前一段時期,有的銀行通過證券的資管通道,購買自身的已貼現承兑匯票,由此實現票據假出表,因為貼現的票據佔信貸額度、有資本佔用。”人民銀行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表內業務和表外理財之間缺少有效的風險隔離,導致資本計量失真。所以要嚴格風險隔離,真實還原資本計量,強化法人隔離,嚴格業務隔離,不得通過違規調整淨值、滾動發行、自行墊資、委託代償等方式保本保收益,不得為資管產品投資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或股權類資產提供擔保、回購等代為承擔風險的承諾。
郭樹清強調,要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突出簡單、透明原則,規範交叉金融產品,做到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邊界清晰,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風險隔離,委託業務與自營業務分賬經營,儲蓄產品和投資產品涇渭分明。
服務實體是化解風險根本之道
談到外部風險時,王兆星提及了疫情的衝擊,“我們已經親身體驗到,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世界經濟、貿易乃至金融造成巨大影響,也引發了巨大的金融風險的累積。”
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穩步恢復,但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郭樹清提出,疫情發生後,金融領域出現新的重大挑戰,金融機構壞賬可能大幅增加,企業、居民、政府都可能增加債務,美國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侵蝕着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郭樹清表示,全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金融和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
國家開發銀行行長歐陽衞民也認為,要處理金融風險,首先是要做好服務實體經濟這篇文章,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是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之道。
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認為,這與金融業長期以來存在的供求失衡局面有關,要切實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服務力度。同時,考慮到當前金融服務仍以間接融資為主,所以要優化金融市場體系,大力推動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包括創業板、註冊制等,以多層次的金融市場來支持中國經濟良性循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