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日電 題:註冊制來臨,關於“創業板2.0”你有哪些應知應會?
新華社記者劉慧、吳燕婷
即將開啓2.0時代的創業板吸引着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目光。近期,創業板在註冊制下受理的IPO企業已增至100多家,改革進入“實操”階段。
很多符合條件的投資者開通了創業板交易權限,曾開通過的投資者也在開户券商引導下重新簽訂風險揭示書,保證未來交易順暢。投資前,這些應知應會你瞭解嗎?
存量在審項目平移申報期結束了嗎?
目前已經“亮相”的100多家企業是創業板存量在審企業“平移”到註冊制下進行審核的。記者從深交所獲悉,目前創業板存量在審項目平移申報期已經結束,已於6月30日開始進入新申報企業受理期。
隨着創業板在註冊制下受理IPO企業數量增多,不少投資者拿出科創板註冊制試點開啓時前幾批IPO企業與之對比。在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龐溟等業內人士看來,把創業板存量在審企業與科創板初期受理的IPO企業直接對比並不十分妥當。龐溟説:“創業板在審過渡企業是在舊審核標準下提交的申請。如果要進行對比,也應該用新審核標準下提交上市申請的企業來進行。”
有市場聲音認為,目前創業板受理的IPO企業沒有當初科創板的“亮麗”。悦誠資本合夥人嚴特認為,部分投資者產生這種感受,可能是因為科創板上市的大部分企業都是科技類公司,比較符合市場預期。“企業質量不能從科技含量等單一維度來評判。很多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成本控制、營銷渠道非常好,發展同樣很有前景。”
註冊制下上市公司質量會放鬆嗎?
投資“創業板2.0”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註冊制下上市公司質量如何變化。畢竟上市公司質量與投資者的收益息息相關。
“由核准制向註冊制轉變,是以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及透明度為考題,以全社會、全市場為考官,對已上市公司、擬上市企業、中介機構乃至監管機構和交易所舉行的大考。”龐溟表示,創業板改革通過市場力量調整各市場主體之間的關係,也將以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法則逐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嚴特説,註冊制並不意味着對上市公司質量的放鬆,而是將財務質量等各方面的審核工作前置,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對上市公司質量進行全方位審視,讓市場發揮最大作用。
大批新股上市會不會影響打新“紅利”?
北京的趙女士和很多投資者一樣,盤算着創業板註冊制之後大批新股上市,打新機會更多,中籤率可能會提高,而且市場熱情高,收益也會高,所以開通了創業板權限。那麼,大批新股上市到底會不會影響打新“紅利”呢?
龐溟的判斷較為樂觀:科創板新股發行市盈率大多高於23倍,且帶動A股平均新股發行市盈率從2018年的21.5倍上升至2019年的34.3倍和2020年以來的25.3倍。過去幾年,創業板打新收益保持穩定,新股在上市後10個交易日的平均打新收益超過100%。但股價長期走勢分化,市場更願意給優質股票更高的估值。
“對比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下的打新收益短期可能會有所提升。”嚴特認為,隨着上市企業增多,投資人的選擇也會增多,打新收益不會完全消失,但是中長期看收益可能會逐步迴歸到正常水平,大家對新股的看法也會趨於理性。
漲跌幅限制放寬至20%帶來哪些“震動”?
除了關注打新收益,不少投資者對創業板全部股票漲跌幅放寬至20%特別關心。放寬後,投資者需要注意哪些?
業內人士指出,從科創板經驗來看,20%的漲跌幅限制到目前為止運行整體平穩,個股幾乎沒有出現連續多日漲停或跌停的情形。隨着機構投資者佔比持續上升、創業板企業陣容不斷擴大、投資者逐漸適應新的交易制度,創業板的總體波動將趨向平穩。
專家提醒,放寬漲跌幅限制後,市場有效性會提高。當定價出現偏差時,市場可能會在更短時間內進行糾偏,這種情形下個股日內漲跌幅會放大。投資者需要更加關注企業的基本面情況,選擇財務報表更加健康、發展更加紮實穩健的企業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