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1.2萬億元——期市賦能大宗商品科學定價

  2021年,外部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強,疫情擾動、供需錯配和氣候異常等因素疊加,中國期貨市場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一年。

  “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更好服務和引領實體經濟發展”是期貨市場重要的歷史使命。回首2021年,我國期貨市場在服務保供穩價大局、防範化解風險隱患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對於賦能大宗商品科學定價,深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新經驗,也面臨新挑戰。

  提升“中國價格”影響力

  曾幾何時,人們用“小池子”形容期市,然而今日期市已華麗蝶變。近日,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1.2萬億元,比2020年末增長44.5%。1月至11月場內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成交額分別達到69.19億手和536.4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61%和40.27%,市場容量和深度持續增加。事實上,我國商品期貨交易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越來越多產業客户和機構投資者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配置資產,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明顯。截止到10月底,期貨市場產業和機構投資者客户權益、成交量、持倉量佔比分別為68.0%、38.4%和64.9%,同比分別增長7.4個、4.3個和9.5個百分點。

  從市場廣度和多元化程度來看,目前我國場內期貨期權品種達94個。今年新上市生豬期貨、花生期貨、棕櫚油期權、原油期權,面向低碳經濟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期貨業法治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期貨和衍生品法通過一讀和二讀,有望在2022年三讀後正式發佈。以期貨立法為契機,我國期貨市場將持續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

  期市國際化進一步深化。商品期貨期權國際化品種增至9個,新增商品期貨、商品期權、股指期權三類品種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開放。引人注目的是,期市開放模式多元化初見端倪。隨着海外交割庫佈局的推進,一種“交易端引進來,交割端走出去”的開放模式逐漸成型。“交易端引進來”是指繼續擴大特定開放品種範圍,引入更多境外交易者參與國內市場,深化開放品種價格影響力;“交割端走出去”是指以低硫燃料油期貨為代表,實現了境外提貨業務順利落地,“境內交割+境外提貨”,拓展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跨境經營覆蓋面。

  在此基礎上,我國期市對重要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繼續提升。“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上海膠”等“中國價格”越來越多地在國際金融市場使用,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更多交易機會和發展新機遇。

  充分發揮穩預期控風險功能

  2021年,大宗商品價格“過山車”。我國期貨市場堅持守住風險底線,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及時果斷出台一系列風險防控措施,堅決抑制交易過熱,服務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大局,保證了交易、交割、結算的穩健運行。與此同時,立足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功能,以市場化手段助力產業企業應對風險。

  首先是充分發揮期貨價格信號作用,明確和穩定市場預期。期貨價格就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市場上,公開、透明、即時更新,體現了價格發現功能。在供需基本面決定的範圍內,期貨市場由於信息消化快、期貨價格反應靈敏,能夠促使現貨價格加快調整到位,從而提高市場定價和實體企業運行效率。

  在第17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舉例,今年以來,國家相關大宗商品調控政策出台後,期貨市場快速反應,釋放出一系列價格信號,使得宏觀政策意圖得以迅速傳導,在關鍵窗口期,起到良好的明確和穩定預期的作用,助力行業企業及時對產供計劃和價格做出合理調整。

  此外,充分發揮風險管理功能,有效幫助實體企業利用衍生品工具應對價格波動風險,服務中小微企業力度不斷增強。據中國期貨業協會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10月,針對中小企業採購成本快速上漲、供銷不暢、融資困難等痛點,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公司與產業客户開展基差貿易,累計貿易額4700多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累計貿易額1700多億元,佔比37%。

  立足服務實體經濟

  我國是“製造大國”和“貿易大國”,工農業產值和貿易體量巨大。如何將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轉化為定價和競爭優勢,提升我國對重要大宗商品的價格影響力?隨着我國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對期市的服務支撐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這個問題的迫切性和針對性也更加凸顯。

  有影響力的價格,必然是更多產業企業參與到期貨價格形成過程,並在實際現貨貿易中更多使用的價格。當前,我國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意識和能力已有明顯提升,但總體看,同國際市場相比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方星海表示,要持續提高國內外大宗商品生產、消費與流通等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深度。期貨行業要把這項任務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如何吸引、服務好產業客户?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席志勇認為,要始終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在市場建設首位,在合約規則制度的設計和優化中堅決防止脱實向虛和資本無序擴張。

  目前,大商所在着力推進大豆和鐵礦石定價中心建設。大連商品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要更好地把期貨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同中國國情、階段性特徵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定價的有效性和影響力。要使期貨產品的供給質量與實體產業需求在更高標準上實現匹配,促進期貨價格更好地反映現貨供需狀況,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推動全球產業企業廣泛參與,發現好同我國作為主要生產和消費市場地位相適應的價格,不斷增強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近年,鄭州商品交易所逐漸成為全球聚酯產品的定價中心,下一步將大力推進PX、瓶片和長絲等聚酯產業鏈品種研發上市工作,與棉花、棉紗一起,從植物纖維到化學纖維,形成全球最齊全的紡織品種系列,推動紡織原料定價中心建設,助力提升我國紡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鄭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熊軍認為,期貨業要提高政治站位,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部署,立足產業深化市場功能,助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加大品種供給,穩步推進創新業務發展,精準解決企業經營面臨的難題,努力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質效。

  “可依託重點期貨品種,構建產業鏈系列化品種體系。往往期貨品種對產業鏈的覆蓋面越廣,越能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產業鏈的議價和定價能力就越強。”鄭商所總經理魯東昇表示,在此基礎上,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提高期貨市場對產業企業的覆蓋度,推動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境內外交易者共同參與、共同認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期貨價格,不斷推動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建設,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期貨市場,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國等的產業客户參與,增強中國規則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期貨市場只有充分發揮其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等功能,才能為宏觀決策和市場發展提供真實、公允的價格信號,才能廣為產業所用,助力其提升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穩定性。“中國價格”影響力的提升,將為暢通經濟循環、提升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穩定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5 字。

轉載請註明: 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突破1.2萬億元——期市賦能大宗商品科學定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