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 | 新消費日報(記者 李丹昱 敖瑾 )訊,2020年4月,瑞幸自曝虛假交易從最快IPO的明星公司跌落谷底,此舉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股價暴跌、退市、集體訴訟、監管部門處罰……
但花了2年時間,瑞幸就實現了局面的全面扭轉。
據瑞幸2021年12月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2021年三季度瑞幸咖啡總淨收入為23.502億元,同比增長105.6%;淨虧損為2350萬元,同比減少98.6%;平均每月交易客户為1470萬,同比增長79.2%;門店運營利潤率增加到了25%以上。
北京冬奧期間,“押中”谷愛凌也讓瑞幸熱度再度提升,年輕消費者不斷將其奉為性價比咖啡首選。瑞幸似乎已經走出“財務造假”風波的影響,口碑也逐漸從廉價走向性價比。而在這背後,大鉦資本、愉悦資本牽頭的資方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期間,瑞幸咖啡內部的管理層、股東、投資人之間經過了長期的博弈,最終採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調整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解決訴訟問題、關閉虧損嚴重的門店等。
2022年1月27日大鉦資本發佈公告顯示,其牽頭的買方團完成了對瑞幸咖啡部分股東股權的收購,買方團其他成員包括IDG資本和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交易完成後,將持有瑞幸超30%的股權,投票權超過50%,成為控股股東。
隨着管理層換血、大鉦資本入主、陸正耀系勢力出局,推崇精細化運營、管理與精準營銷的瑞幸正一步步走出“財務造假”風波的負面影響。
但業界也在預測2022年瑞幸的命運:能否重返納斯達克?
管理層奪權換血, 陸正耀勢力出局
瑞幸在財務造假事件後,管理層就開始洗牌,郭謹一代替陸正耀成為瑞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21年1月,不甘心的陸正耀帶領瑞幸7位副總裁、5位總監、34位區域經理聯名寫了一封罷免信,要求罷免郭謹一。
郭謹一隨後反擊,稱聯名信系陸正耀、錢治亞等前任高管組織,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簽字。這場管理層爭端以資方支持下的郭謹一獲勝告終。
瑞幸咖啡已離職員工王晨對記者表示,這場爭鬥結束後,有多位中高層離職,此次換血,基本完成了郭謹一對核心團隊的掌控。
彼時媒體的説法是,瑞幸咖啡技術團隊被陸正耀大規模挖走。甚至郭謹一在全員信中也提到“惡意挖角”的説法。據媒體報道,2020年12月,瑞幸咖啡廈門總部的300多位員工收到一個通知,他們需要進行工作的“換籤”,將勞務關係轉換到陸正耀的新公司中。
2022年初,管理層風波告一段落後,大鉦資本強勢宣佈其牽頭的買方團完成了對瑞幸咖啡383425748股A類普通股的購買,交易完成後,將持有瑞幸超30%的股權,投票權超過50%,成為控股股東。這也意味着,大鉦資本入主瑞幸,陸正耀在債務清算中徹底出局。
“公司內都明白郭謹一是一個代表資方的老闆,這也帶來了管理層的相對穩定。在經歷上次事件後,很多同事對瑞幸的管理能力存疑,但現在來看,瑞幸已經是一個正常的公司。”瑞幸員工沈濤對記者表示,今年年終獎正常發放,排除優化員工,基本都是在1-4個月左右。
管理層換血後:從燒錢補貼到精細化門店運營?
記者採訪發現,郭謹一雖然曾為陸正耀助理,但其管理風格與後者大相徑庭。
在陸正耀系高管主政瑞幸期間,為了快速擴張,瑞幸的策略是高價簽約門店,但租約都大多在三年左右。對比行業頭部的星巴克等咖啡店的租約則在10年左右。
事實上,出乎外界意料的是,瑞幸“造假事件”後未發生大規模關店潮。其中不少門店是因租約到期而自動關閉。
與此同時,瑞幸暫停了無人零售相關的業務佈局,為了降低成本開始大幅提升加盟店數量。據報道,瑞幸並不向加盟店收取加盟費,而是採取營收抽成的方式。即對2萬元以上的月營業額做階梯式的抽成,比例從10%到40%不等。當月營業額超過8萬元,加盟店需要繳納40%的“服務管理費”。
綜合瑞幸公佈的財務數據,其直營店規模長期維持在4500家以內,其現階段的擴張主要依靠加盟店。
瑞幸2021年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瑞幸全國門店數為5671家,其中自營店為4206家,加盟店為1465家,分別同比增長了6.4%、66.7%。
而在前不久瑞幸咖啡董事長兼CEO郭謹給瑞幸2萬名員工發佈的內部信顯示,今年一月份,瑞幸新開門店總數約360家,刷新瑞幸單月開店總數記錄。春節黃金週的門店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3倍。
而根據《新消費日報》瞭解,現階段雖然仍在擴張,瑞幸管理層對待加盟店擴張的看法也較為謹慎。
據瑞幸加盟店店主透露,目前瑞幸加盟在很多城市都暫停了,諮詢工作人員就説當前城市名額已滿。但實際上,瑞幸或是在有意控制加盟店數量,只放給體系內的聯營夥伴。
“就在瑞幸距離盈利僅一步之遙時,開始收緊加盟,或是希望不要失去門店把控能力,影響未來重返主板上市。”沈濤對記者表示,我們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有消費者曬出有的聯盟門店的咖啡製作、甚至容量都與規定不符,這並不利於瑞幸品牌發展。
記者走訪多家北京門店時,瑞幸工作人員透露,一線城市門店均為直營,不允許加盟。
也正是瑞幸這種加盟現狀,衍生出中間灰色地帶。記者在以業主身份諮詢瑞幸加盟信息後,有多位自稱中介的人士稱,可以為記者搞定瑞幸加盟一事,保證成功,但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瑞幸客服方面表示,上述行為並不合規,但並未回答這些中介是否與瑞幸有關的問題。
精準營銷,提價,瑞幸要轉戰精品咖啡?
據財報顯示,2019年,瑞幸營銷費用佔比20.1%,到2020年下降至13.2%,2021年第一次半年報中,營銷費用進一步下降到12.8%。
但營銷費用的調整並不意味着瑞幸放棄做營銷與補貼,而是更加精準。
北京冬奧會上,瑞幸咖啡提前押中了自帶流量的谷愛凌,在其奪得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後,瑞幸咖啡第一時間將小程序中“谷愛凌推薦”菜單加上了“奪冠”字樣,並推出4.8折專屬優惠券,引起一波關注。
2月8日中午,谷愛凌首戰奪冠,瑞幸的後台旋即湧入大量訂單,兩個小時裏,各地許多門店內的“谷愛凌推薦”菜單被掃蕩一空。
據瑞幸方面透露,公司為做好這輪營銷,提前準備了兩套素材,實現在奪冠後1小時內完成素材切換。谷愛凌奪冠後,瑞幸團隊迅速將儲備好的物料、素材在自家流量池傳播。
而谷愛凌的代言費用也在賽後發生變化,2021年前,谷愛凌的代言費在100萬美元左右;賽後,谷愛凌一個新代言的費用,税後在250萬美元左右,約合1500多萬元人民幣。
據瑞幸北京門店店員介紹,谷愛凌帶起的點單熱持續了5天左右,多款谷愛凌定製產品售罄。“在生椰拿鐵這種現象級產品推出後,瑞幸的創新策略就層出不窮,尤其吸引年輕消費羣體。”
瑞幸咖啡高級副總裁周偉明在與大鉦資本的對話中提及,瑞幸咖啡每年推新品類有上百種。“瑞幸會提前6-8個月規劃新品,給供應鏈採購、產品優化等部門留出時間。”
據瑞幸公開信,2021年,瑞幸推出了共計113款新產品。其中生椰拿鐵創下了單月售出超1000萬杯的紀錄,另一爆款產品絲絨拿鐵也在上線短短9天就突破了270萬杯的銷量。
同時,2021年底,瑞幸開始調整價格,有數百家門店在原有價格基礎上上調了3元左右。瑞幸客服表示,上調原因是基於租金、人力、原材料等營運成本的綜合考量。
多位消費者透露,瑞幸漲價不僅體現在單價,還有優惠券力度變小,導致結賬價格遠高於此前。
營銷專家唐立對記者表示,目前,瑞幸已經完成了品牌形象的轉換,“財務造假”事件已被無限弱化,瑞幸逐漸轉變為中高端咖啡品牌,並通過推新來實現漲價。
沈濤在採訪中向《新消費日報》透露,研發部門是瑞幸壓力最大的部門,在星巴克仍是“勁敵”,多個精品咖啡品牌不斷崛起的情況下,瑞幸還需要更多爆款才能穩定盈利。
事實上,瑞幸已經從供應鏈上着手,進軍精品咖啡市場。據悉,郭謹一在此前拜會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特肖梅·託加時曾透露,2022年瑞幸咖啡在埃採購生豆總量將超過6000噸,並計劃參與解決花魁供應問題、有望成為全球花魁PLUS生豆採購量最大的咖啡品牌。
顯然,除了在門店運營上趨於理性,瑞幸的管理層也在不斷通過精準營銷、漲價、佈局供應鏈等方式,試圖擺脱過去“廉價咖啡”、“洗腳水”的用户認知。
大鉦資本入主後,瑞幸會重返納斯達克嗎?
在外界看來,包括大鉦資本完全入主瑞幸,這一切都是為了下一步——重返納斯達克做準備。
大鉦資本是瑞幸最早期和最大手筆的投資方。在瑞幸曝出財務造假醜聞前,大鉦資本拋售了價值2.32億美元的股份。但此後又多次低價買入了大量瑞幸的股份,直至在今年1月成為瑞幸的控股股東。
有媒體報道,大鉦資本董事長、CEO黎輝一直在“給瑞幸清理門户,更換團隊”,並安排了人員在瑞幸駐紮數月,以制定出重建戰略。
針對瑞幸計劃重回納斯達克、大鉦資本派駐團隊進駐瑞幸等問題,截至發稿,大鉦資本未對《科創板日報》做出回應。
瑞幸早期投資者之一、去年追加資金投入的愉悦資本,也未回覆記者針對瑞幸相關問題的採訪。
曾任美銀證券副總裁的華爾街資深從業者陳思進告訴《科創板日報》,瑞幸因為財務造假一事,從納斯達克退市到粉單市場,成為交易量少的垃圾股、殭屍股。而目前,瑞幸已完成債務重組、SEC的罰單也已了結,美股投資者發起的集體訴訟雙方也達成和解,也就是説,瑞幸財務造假產生的一系列後果已經基本解決完畢,“所以只要符合在納斯達克的條件,瑞幸就能重返納斯達克主板。”
前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中國區熟悉代表兼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徐光勳,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曾表示,“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瑞幸再上市是沒有問題。”
陳思進表示,美國證監會雖然對上市公司監管嚴格,但曾經受罰的公司並非無法起死回生。“好比犯法坐牢了,刑滿釋放還是能重新做人。”他還表示,美股市場上,因為違反相關規定而被要求退市,隨後又重返主板的個股不在少數。
不過,另據一位長期觀察瑞幸咖啡的人士透露,目前瑞幸正處於債務重組關鍵時期,還有一些核心還沒解決。由於從粉單重回主板的案例較少,加上此前的造假事件,瑞幸若想要回主板,則將面臨諸多法律風險。“瑞幸重返納斯達克這件事,現階段還不能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