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休想
出品 | 子彈財觀
2022年,疫情還未散去,全球經濟萎靡,大環境十分慘淡。
然而,就在如今高度飽和的國內市場、動盪的世界格局以及反覆重來的疫情侵襲之下,小米集團卻拿出了一份相當好看的年報,向各界證明了自身依舊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也為資本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3月22日,小米集團公佈了2021年全年業績,總收入達人民幣3283億元,同比增長33.5%,經調整淨利潤達人民幣220億元,同比增長69.5%。財報數據顯示,小米的各項業績增速均明顯超出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及市場份額均創出歷史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並實現了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翻倍增長,其“高端化”戰略也已頗見成效。
此外,無論是在AIoT方面、家電領域、互聯網服務乃至研發投入等各個維度,小米都有着不俗表現,可謂是交出了一份令市場和用户都足夠滿意的答卷。
事實上,要理解12歲的小米如今何以還擁有着超強的“成長力”,就要先回歸到其立身之本——不斷增強的“產品力”。
1、“高端化”戰略初顯成效,構建多維度產品矩陣在全年總收入創歷史新高、經調淨利潤同比暴增、各分部收入均創歷史新高的卷面之下,我們不難發現:“高端手機”儼然成為2021年對小米貢獻最多的業務之一。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達1.9億台,同比增長30.0%。
2021年,小米在中國大陸地區定價在人民幣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台,較2020全年翻倍增長。其中,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160%。
按出貨量計,小米高端智能手機佔比由2020年的約7%增至約13%——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小米在高端手機市場仍然堅挺,並穩步實現了增長。而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增長,也極大改善了小米整體手機產品結構,使其得以在鞏固基本盤優勢的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爭奪增量市場。
支撐起這一切的,便是小米一以貫之的強勁產品力。事實上,自成立以來,小米產品在配置方面就幾乎不曾令消費者失望,而走上高端化之路以後,更是屢屢拿出亮眼的產品。
比如去年發佈的小米12系列,第一次採用“國際大廠”標準的“大小雙旗艦”配置,分別對標了iPhone13和iPhone13 Pro Max——這是第一家有底氣正式對標“蘋果”的國產品牌。
在搭載了超強硬件與多項核心突破性高科技後,小米12系列發佈後即成為高端市場的爆款機型之一,全渠道開售5分鐘銷售額即突破18億元。該系列上市後首月購買用户中超過50%為新用户,也證明了自身強大的“吸粉”能力。
不久前,Redmi K50 電競版及冠軍版的推出,更是將小米手機的潮流性與辨識度提升了一個層次——在首銷的第一分鐘,Redmi K50電競版及冠軍版銷售額即突破人民幣2.8億元。
在手機領域之外,小米自2013年起便開始佈局物聯網業務,陸續推出小米盒子、活塞耳機、小米電視、路由器、移動電源、智能手環、空氣淨化器、枱燈等智能設備,此後更有互聯網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誕生,產品觸角延伸至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領域。
也正是在多維度構建的小米AIoT產品矩陣中,小米匯聚而成強功能性、觀賞性及連接性的產品生態,進一步拓展了自身的增長空間。
2021年,小米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推進手機×AIoT戰略,小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850億元,同比增長26.1%。
此外,2021年小米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量達1230萬台,小米全球智能空調出貨量超過200萬台,智能大家電品類(空調、冰箱、洗衣機)領跑市場,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超60%。
在多維度的強勁產品力的基礎上,小米的全球化運營能力得以充分體現。
2、穩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受消費與資本市場雙認可2021年,小米的全球化業務表現頗為亮眼。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人民幣1636億元,同比增長33.7%,佔總收入的49.8%。
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統計,2021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市佔率14.1%,其中,在全球14個市場排名第一,在全球62個市場排名前五。
國際化戰略的穩步推進,離不開小米在境外市場的精耕細作。
在歐洲市場,小米改善產品結構,發力高端,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市佔率達22.5%,排名第二。同時,小米也緊緊抓住了新興市場高速增長的機遇。在拉美和非洲市場,小米2021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94.0%和65.8%,排名第三。
此外,小米境外互聯網服務及境外IoT業務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21年,小米境外互聯網收入人民幣50億元,同比增長84.3%。
事實上,當今世界格局動盪,各國之間戰爭、制裁等措施屢屢發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了國產品牌搶佔全球市場,“出海揚名”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依舊存在巨大的增長機會,有望進一步擴大其在海外的發展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在財報發佈的同時,小米還發布了不超100億港元的回購計劃。受此雙重利好的影響,3月22日收盤,小米在港股大漲6.13%,第二天再度上漲4.08%,報收14.78港元/股,總市值達到3692億港元。
近些日子,“中概股”們遭遇到各種股價腰斬,與國際形勢密不可分。一方面,行業缺芯、供應鏈緊張、全球海運資源緊缺、全球疫情反覆,外部環境充滿了動盪和不安;另一方面,行業內部競爭激烈,大多數公司增速放緩、業績收縮,商業模式受到質疑。
也正是因此,當小米交出一份“抗壓力極強”的答卷之後,以完善的產品生態和龐大的用户基礎勾勒出自身充滿韌性的增長空間,也充分彰顯了自身的投資價值,“投資價值窪地”便自然而然顯現,而資本市場也用真金白銀投出了票。
除此之外,在消費市場與資本市場都投出了認可票的同時,小米也在默默地加大研發投入,為自身構築更加穩固的“護城河”。
3、加大研發投入力度,5年耗資超1000億作為小米的三大鐵律之一,“技術為本”早已刻在了基因中。
如今,小米設立的百萬美金年度技術大獎至今已連續評選3年。今年年初,小米創始人雷軍還給仿生機器人團隊CyberDog頒發“百萬美金技術大獎”,嘉獎團隊僅用時10個月就研發並量產了一款四足機器人。
2021年,小米啓動更廣泛的人才激勵計劃,用於激勵對象包括青年工程師、技術專家、中高層管理者和新十年創業者計劃入選者等在內的優秀人才。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研發支出達到人民幣132億元,同比增長42.3%。2017年至今複合增長率達43%。
此外,小米還表示,未來將堅定不移堅持以技術為本,預計未來五年研發投入將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
在高度重視人才培養的氛圍以及真金白銀的投入下,小米推出了首款自研專業影像芯片小米澎湃C1和首款自研充電芯片小米澎湃P1,分別搭載於Xiaomi MIX FOLD和Xiaomi 12 Pro兩款高端旗艦機型上,大幅提升了手機性能。
事實上,自研芯片、獲取差異化優勢、提升產品力、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已成為了當今國產企業面對全球競爭的必經之路——而在全球“芯片之戰”的混亂格局中,小米自研芯片的橫空出世,便是國產品牌對前沿科技探索的初顯成效。
如今的國際形勢可謂波詭雲譎,在“國產替代”的浪潮下,除了為國內高度飽和的市場帶來更具差異化、更好的產品,國產品牌在國際化方面,還有着更長的路要走。
縱觀小米這份年報,僅從其全球化佈局的逐步推進和對高端戰略的堅定執行,便無異於為資本市場與國產品牌都提振了信心。
這也從側面佐證了一個事實:國產品牌走向“高端化”、“全球化”,乃至搶佔全球市場話語權,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