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 編輯周新暘)訊,微創醫療(00853.HK)旗下一家子公司——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9月24日晚間通過港交所聆訊。據媒體之前報道,公司計劃募資7至10億美元,中金公司與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
手術機器人未來使用前景廣闊,並且該公司是國內先進的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商,同時擁有大牌資本的加持,高瓴是其最大機構投資者。不過遺憾的是,公司目前尚未盈利。
根據天眼查數據,2020年8月31日微創醫療機器人完成15億元股權轉讓,引入高瓴、CPE源峯這些戰略投資者,當時公司的投後估值約225億元。
招股書顯示,微創醫療持有公司52.76%的股份,為公司最大股東。高瓴持股比例8.05%,為最大機構投資者;CPE源峯持股3.49%;貝霖資本持股1.74%;遠翼投資持股1.40%;易方達資本持有1.06%的股份。
微創醫療機器人成立2015年,從事手術機器人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現已具備光、機、電、 控、軟、算、影像等多學科集成及平台化拓展能力,完整地覆蓋了腔鏡、骨科、血管介入、經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醫療機器人賽道的戰略佈局。
國產“達芬奇”
公司的產品組合包括一款已獲批准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及多款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候選產品。其中兩款創新外科手術機器人產品“蜻蜓眼”腹腔內窺鏡及“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均獲批進入了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公司預計審批落地投入市場的速度將明顯加快。
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是公司的核心產品,圖邁的產品設計可對標美國直觀醫療(Intuitive Surgical)的產品“達芬奇”第4代。
多家機構稱,“達芬奇”目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手術機器人,也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手術機器人。
圖邁已完成前列腺癌根治術手術,創全國首例。該手術是屬於腔鏡手術機器人的“金標準”手術,技術壁壘高、臨牀需求大。圖邁也是國內唯一一款自主開發並完成複雜性腔鏡手術註冊臨牀試驗的手術機器人。
公司稱,2021年5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圖邁在泌尿外科手術應用方面的註冊申請,於2021年6月獲國家藥監局接納,預期於2022年第一季度取得註冊批准。
後續產品儲備充足
“蜻蜓眼”是一款為檢查腹部、胸腔及骨盆區等器官而設計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該產品於2019年4月進入綠色通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蜻蜓眼“是首款獲納入綠色通道的自主研發的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公司稱,2020年8月向國家藥監局提交註冊申請,並於2021年6月收到批准。
同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唯一一款中國企業自主開發,專門為關節置換手術而設計的機器人。鴻鵠的註冊臨牀試驗患者入組已於2021年7月完成。
此外,微創醫療機器人通過與國際夥伴合作開發了多條管線。2020年4月,微創醫療機器人與法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obocath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併成立在華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及裝配機器人系統並研發下一代機器人系統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將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產品推向中國市場;5月再次與與新加坡NDR Medical Technology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併成立在華合資公司,負責NDR產品在大中華地區的經銷、製造和聯合研發,以進一步加速在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領域的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醫護人員使用微創醫療機器人完成了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實現醫護人員與手術感染環境物理隔絕,降低診療過程中的醫護人員感染風險。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到2026年底,中國安裝的腔鏡及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的數量將分別為截至2020年底水平的超10倍和近50倍。
手術機器人目前在中國腔鏡及骨科手術兩個主要應用領域的市場滲透率低,就後者而言,主要用在關節置換領域。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的醫院安裝了189台腔鏡及17台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同年,中國分別有約0.5%及少於0.1%的腔鏡及關節置換手術為機器人輔助手術,與美國相比,數量及滲透率都相差甚遠。
截至2020年底,美國已安裝3727台腔鏡及1060台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而於同年進行的手術計滲透率分別為13.3%及7.6%。
何時盈利仍是未知數
資料顯示,手術機器人需要不斷地進行研發投入。所以微創醫療機器人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攀升。
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研發成本分別為6188.1萬元、1.35億元、9006.7萬元人民幣,分別佔經營開支總額的85.3%、82.1%、75.5%。
由於產品尚未實現商業化,微創醫療機器人呈虧損狀態。
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分別虧損6980.1萬元、2.09億元、1.15億元。
因此,有市場分析人士猜測,緩解研發尚未資金壓力或是微創醫療(00853.HK)分拆微創醫療機器人上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