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經濟”到“樹根經濟”,並不僅僅是一字的更迭,而更是國家戰略和全民認知上的進步。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前不久,在我們頻道舉辦的2022年中產業經濟論壇上,吳老師在講到民營經濟時提出一個觀點:民營企業已經不是“草根經濟”了,而是“樹根經濟”。
就在上週,吳老師又寫了《從“草根經濟”到“樹根經濟”》一文,詳細闡述了這個觀點。
民營經濟因紮根於民間,生命如小草,被稱作“草根經濟”,過去,提及民營經濟旺盛的生命力和堅韌不拔的特點,人們經常説“一有雨露便發芽,給點陽光就燦爛”。
而對民營經濟做出的貢獻,還有一個“56789”的概括:貢獻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吳老師提出:時至今日,已經不能再用“草根經濟”來定義民營企業。無論在數量、體量還是質量上,它們都已然壯大繁茂為參天大樹,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力量,應當稱之為“樹根經濟”。
在吳老師看來,今天的民營企業不是國有經濟的對抗勢力,而是競爭與合作的、平等的重要產業夥伴。在相當多的領域——尤其是在信息智能和新興硬科技的研發和應用性市場上,它們並不以“補充”和“配角”形象出現,而擔當了主力和先鋒的角色。
正因如此,吳老師強調:“民營經濟不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而是傷不得的經濟羣體。那些大中型民企集團,若傷害根本,則很可能萬劫不復,絕對不是一點陽光或雨露,便能使之復生的。”
在當下,探討民營經濟是“草根”還是“樹根”,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當前經濟局勢複雜多變,民營經濟是“穩經濟大盤”的基本力量,在撲朔迷離的全球產業競爭中,它們是代表中國勢力的核心軍團。
因此,吳老師強調,從“草根經濟”到“樹根經濟”,並不僅僅是一字的更迭,而更是國家戰略和全民認知上的進步。
為此,吳老師希望邀請關注民營經濟的大頭們,繼續來探討這個話題,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對,更希望提出新觀點。下面,就來看看大頭的觀點。
吳老師討論的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這兩者背後的核心是生產資料和資本的所有制關係,這些是工業經濟形態下的基本特點。
我認為現在的中國正在從工業經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時代的數據要素作為驅動經濟的核心要素,比工業化時代的土地、勞動力、資本要素複雜得多、豐富得多。
比如,在4G時代,阿里、京東這類互聯網企業把人和商品鏈接起來,創造了巨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支付平台,以及資金池。但它們僅僅是數字經濟的前鋒,初始階段。
5G之後的萬物互聯作為數字經濟形態的臨界點,將通過綜合性、系統性、協同性數字技術生態,通過信息、數據的傳遞,算力、算法構成數字智能等形式,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數字技術鏈接創建的經濟組織。
這些經濟組織包括產業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元宇宙、Web3、NFT等,當這些通過技術架構起來的組織形式,跟傳統的公司結合到一起,商業組織形態更豐富,將改變工業經濟時代單一的公司組織模式。
在這個背景下,資本的作用將會被淡化,未來所有制的屬性也會逐漸減弱,當然過程會循序漸進,需要幾十年時間。
農業經濟走了8000年,工業經濟走了300年,數字經濟才剛剛開始。
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從過去積累到今天恰好是一個臨界點。今年1月,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第一句話就是: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
所以,站在今天,除了討論民營經濟的作用和地位,我認為還要重點討論:企業、個人、產品在數字化時代的運作方式和生存方式。
目前很多公司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根據我們對國內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佈2021年年報的4677家上市公司年報的分析,完全沒有被數字化滲透的公司佔比52%,已局部開展數字化的上市公司佔35%,開始全面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化的佔12.5%。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僅是基礎,企業數字化分好幾個層次。
以產品為例,一個產品從設計、原材料採購、加工,到物流、市場渠道等,將是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改變,整個生產秩序將被重構。未來,我們喝一瓶牛奶,吃一個蛋糕,都可以溯源產品的各個環節。
同時,企業間的協同也將是數字化和即時的。就連金融機構的擔保形式都會改變,不再需要通過資產抵押擔保來融資,可以靠數字化的信用來獲得貸款。
這些正是我自疫情三年來重點研究的方向,我們還專門成立了D12專項小組,由商務部直屬管理的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CWTO)服務貿易專業委員會發函,通過與高校聯合創辦“數字經濟D12研究院”建立上市公司數字化價值投資評價課題組。
我十分贊同吳老師關於“樹根經濟”的觀點。以我最熟悉的佛山為例,來談談我的觀點。
學術界和新聞界有一個“佛山之問”:一個面積不大、資源短缺,不是省會城市、特區城市、港口城市的普通地級市,佛山的工業規模為什麼能做到全國第六、經濟總量躋身全國萬億城市俱樂部?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佛山有民營經濟這棵大樹。
回頭看,佛山城市地位的攀升過程,就是佛山民營經濟從“草根”成長為“大樹”的過程。
在佛山,關於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幾乎不存在爭議,政府文件一直把民營經濟視為佛山經濟的中流砥柱。迄今為止,被授予佛山“脊樑企業”和“大城企業家”的企業和企業家,幾乎都是為佛山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
這樣的表彰和榮譽,當然是對“樹根經濟”的肯定,也是對“草根經濟”的否認。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去華東一座城市調研,市長一坐下來和我們座談時就説:我們很羨慕佛山,有民營經濟這棵“大榕樹”。
佛山是個特例,也是全國許多城市的縮影。
在我看來,佛山民營經濟從“小草”長成“大樹”的秘密,是在強大的市場面前,官場懂得尊重和妥協,政府的改革始終圍繞一個目標展開,那就是充分釋放市場的力量。
我十分贊同吳老師關於“樹根經濟”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我有三方面的補充。
第一,面對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局勢,需要激活民營經濟的活力。
穩增長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經濟正在改善但還不穩固,這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房地產沒有成為穩增長的生力軍,反而成了拖累。
在此背景下,貨幣蓄水池、就業蓄水池顯得更為關鍵。
貨幣方面,國家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讓民企能借錢、投項目。如果説穩增長的上半場靠政府和央行,下半場則要靠商業銀行和民營經濟來創造乘數。就業方面,得靠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來吸納就業。
第二,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
如吳老師所言,今天的民營經濟不再是公有制經濟的補充,而是中國經濟基礎性的構成。
如果將中國經濟比作一個大型生態系統,民營經濟看上去不大,但種類繁多,韌性很強。我認為在當前形勢下,強調韌性比規模更重要。
同時,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代表着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第三,在新一輪全球化和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中,需要民營經濟帶隊。
在當前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的複雜局勢下,民營經濟可以以單純市場經濟的角色去參與全球競爭,規避掉一些風險。
很多人問:為什麼我國在全球貿易中佔比超過30%,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連3%都突破不了?這跟我們跨國企業少、跨國銀行少,有分不開的關係。
因此,民企的根還要繼續扎深,葉要伸展到海外,在全球價值鏈上迭代升級。
民營經濟作為“樹根經濟”,可以挺直腰桿,無論是國內國際雙循環、雙碳、共同富裕,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家各項戰略上,民營經濟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包括走出去的跨國企業,也在承擔講述中國故事的角色。
以聯想為例,先擱置對其本身的爭議,它在50多個國家有分公司,除了負責人是中國人,僱傭的基本都是外國人。實際上,民企建立跨國企業的過程,也是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價值觀的過程。
此外,中國民營經濟有廣闊的大舞台,包括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是中國民企的幸福,是其他國家所無法匹敵的。
中國的高鐵里程是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兩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擁有這麼完備的基礎設施——高鐵、公路、機場、地鐵、通信網絡等。這些大國經濟的優勢,為民企的發展提供了大舞台。
這是大國經濟的優勢之一,對民企而言,拋開當下疫情這個不可控因素,舞台很大,機會很多。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麻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