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2021年4月22日,中國平安發佈2021年一季報顯示,截止2021年3月31日,中國平安2021年1-3月實現營收3403.08億元,同比增長3.70%,公司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23億元,同比增長4.5%;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8.9%至391.20億元;基本每股營運收益為2.21元,同比增長8.9%;年化營運ROE達20.0%。
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3月末,中國平安個人客户數超2.20億,較年初增長1.0%;其中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的個人客户數8457萬,佔比提升至38.3%。2021年第一季度,團體業務綜合金融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9%。
財報發佈後,包括交銀國際、天風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在內,多家券商發佈研報表示,維持中國平安買入評級,其中,交銀國際預計中國平安2021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9%,2022-23年隨着壽險改革體現成效,增速有望超過10%。
為何中國平安會獲得眾多投資機構一致認可?
財報看平安:一季報業績超市場預期
關於一致增持或者買入平安的理由,券商一致表示,中國平安產險業務綜合成本率和營運利潤好於預期,銀行和科技板塊盈利增長強勁,中國平安2021年、2022年還將持續發展。
在GPLP犀牛財經看來,就中國平安的業績而言,旗下各業務表現超出市場預期。
中國平安一季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實現新業務價值189.80億元,同比增長15.4%;
產險方面,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安產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61.75億元,同比下降8.8%,營運利潤51.19億元,同比增長15.2%;
平安銀行在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7.88億元,同比增長10.2%;淨利潤101.32億元,同比增長18.5%;
這個增速在中國的保險圈可以説是名列前茅。
關於2020年中國保險行業的業績表現,據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2020年,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53萬億元,同比增長6.1%;賠付支出1.39萬億元,同比增長7.86%;業務及管理費為5728億元,同比增長4.32%,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
壽險改革見成效 中國平安首提“有温度”的金融目標
2021年,在中國保險圈內,中國平安還率先提出了打造“有温度”的金融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平安早就進行了變革。
華泰證券李健分析中國平安未來競爭力時認為,作為業務模式轉型的先行者,中國平安正在從以人力擴張為驅動的模式向以質量為導向轉變。
據悉,早在2018年,中國平安就開始了產品及渠道調整;
2019年11月,中國平安不僅設立了新代理人標準、實行新的營銷體制改革,而且從產品、渠道層面進行了系統改革,此外,在產品策略方面,如今的中國平安正在推動綜合金融服務,希望能打造更有温度有場景有服務的差異化產品。
具體從產品角度來説,目前中國平安旗下的產品即便都與服務密切掛鈎——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平安加大了“產品+服務”策略推動業務發展,構建了“臻享RUN”服務體系,為重疾新客提供健康、亞健康、醫療、慢病、重疾等五大場景下的健康增值服務,覆蓋客户全生命週期需求。
2021年4月7日,平安人壽又發佈“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通過“保險保障+健康管理+醫療服務”滿足客户全生命週期健康醫療和風險保障需求。在中國平安眼裏,保險不僅僅是一張保單,它應該是呵護一生的健康服務與陪伴。
2020年8月17日,中國平安宣佈對《個險壽險業務人員基本管理辦法》進行全面升級,這在整個平安壽險改革當中具有重大意義,標誌着中國平安壽險改革又一重磅動作落地。
“過去我們的保險是冷冰冰的服務,但現在我們追求的是一個現代新金融、新醫療保險模式,平安希望能夠在傳統的保險領域升級,提供一種新的保險服務,保險不只是作為一個財務保障,更重要的是能成為有温度的服務提供者。”關於中國平安的變革,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説。
對此,東吳證券表示,中國平安進行的這場關於渠道及產品的深度變革,不僅促進中國平安業務的長期發展,而且還將成為其發展的護城河——“經歷多年的渠道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中國平安“1+4”改革計劃已逐步開花結果,將為其在行業短期陣痛中打造寬闊的護城河。
科技賦能金融中國平安構建構建長期發展護城河
為了實現“有温度”的金融目標,中國平安還積極佈局金融科技,並以科技對金融主業進行反哺。
資料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平安不斷加強在科技上的佈局——如今,在中國平安的持續科技投入下,科技正在成為中國“有温度”的金融的一部分。
關於科技投入,據中國平安2020年中報顯示,未來十年,平安的科研投入將達1000億元,公司將不斷推出造福民生的科研成果,促進相關行業智變升級。
截至2020年末,平安擁有近11萬名科技從業人員、超3000名科學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截至2021年3月末,中國平安科技專利申請數較2020年初增加1,100項,累計達32,512項,位居國際金融機構前列。
在科技的推動下,2020年,中國平安還推出了“智能預賠”業務,即依託平安科技平台和大數據模型,將賠付環節前置,符合條件的客户只要在手機APP或小程序上傳被保人身份證、銀行卡、住院牀頭卡及押金單等材料,系統將通過OCR技術、智能預賠預測模型,實現材料快速審核、賠款快速到賬,通過智能預賠業務,僅在2020年上半年,平安人壽累計為賠付169萬件,總賠付金額為151億元,豁免保費35億元。
在多年持續投入下,中國平安的科技業務不僅促進了整個集團的產業升級,而且,還正在逐步成為中國平安的營收增長引擎之一——據中國平安2021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僅在2021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就實現科技業務總收入238.24億元,同比增長20.1%。
這在中國的保險圈當中獨一無二。
對此,招商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鄭積沙表示,“相對於其他金融公司,中國平安在科技上的投入和佈局可能領先於整個行業的其他公司,做的準備更充分,往前走的步伐也更大,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平安呈現出來的很多東西讓大家眼前一亮,刷新了此前投資者的認知。”
由此可見,作為中國第一家“有温度”的金融的提出者,中國平安能夠領先於行業是中國平安不斷突破自己的勇氣,同時也是其勇於變革、積極佈局科技的努力,更是其不斷為客户着想的初心,無論是金融還是其他行業,以人為本才是最終業務落地及發展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