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私募:現在的股市相當於15年前北上廣的房子 趕快上車最重要

  精彩摘要

  股價能夠永遠創新高的公司就是好公司,但是你怎麼能夠預測一家公司在未來3年、5年能持續創新高?那麼他必須實現一個持續的(業績)增長。什麼叫好的商業模式?就是你今年賺的錢一定要比去年多。

  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要素,就是互聯網扁平化,它把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全部割裂了。也為我們價值投資人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互聯網時代的好東西一定不便宜,當你説一家公司很便宜的時候它一定是有問題的。比如現在這個價位的銀行還是貴的離譜,而市值2萬億美金的某美股科技龍頭現在依然不貴。

  未來是沒有漂亮50的,只有漂亮5。不是用數字來説明未來只有5只股票會上漲,而是説未來真正在頂尖上的一些最好的企業,能夠持續創新高的股票是越來越少的。

  註冊制的到來能夠讓一些像特別優秀的企業,比如某互聯網巨頭和某金融科技巨頭,很早的上市。這樣投資人就不至於48塊錢去接2008年的某石油股然後套一輩子,而是可以在優秀的公司上實現十倍百倍甚至萬倍的收益。

  從近期來看,最大的價值窪地是新能源產業鏈。粗略來算,這個賽道所藴含的可能是幾萬億、幾十萬億甚至幾百萬億的一個市場。

  21世紀即將迎來第三個十年,動盪的全球宏觀環境,讓本就高噪音、高波動的中國資本市場變得更加複雜。面對人民幣升值及政策利好的不斷刺激,資金加速流入的同時,“稀缺”也成為新的時代關鍵詞。

  優質的核心資產是稀缺的,優質的資產管理人亦是如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恆泰證券推出了“恆泰星選”管理人體系,旨在“選產品,更簡單”的客户服務理念下,做好金融資產與社會財富之間的鏈接。

  10月17日,在恆泰證券與私募排排網於上海聯合舉辦的“科技賦能·鏈接財富”私募基金專題活動暨“恆泰星選”管理人體系發佈會上,煜徳投資馮超、格雷資產張可興、榕樹投資翟敬勇開啓了一場以“高稀缺時代的投資應對”為主題的頭腦風暴,討論了他們對尋找稀缺優質資產的看法。

  毋庸置疑,2016年以來,資本市場的兩極分化趨勢在高稀缺時代仍會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甄別一家好公司並堅定不移的重倉持有,對投資人來説並非易事。在格雷資產張可興眼中,好公司一定要具有堅實的壁壘(護城河)、好的商業模式,並且能夠持續高速成長。而兼具科技屬性和消費屬性的互聯網公司就符合上述特徵。張可興還提到,稀缺時代的好公司難以再用“漂亮50”形容,而是“漂亮5”,意思是能夠幫助投資人實現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好股票是越來越少的。

  同樣看好互聯網領域投資機會的榕樹投資翟敬勇,則把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投資收益定位為“賺大浪潮的錢”。他認為互聯網領域的投資機會主要分為芯片產業鏈、電池能源、軟件三部分。其中,新能源產業鏈或將是這波大浪潮中最大的“價值窪地”,近年來美股市場與光伏、儲能相關的公司基本都是大牛股,中國市場相關板塊的行情也開始顯現,而該領域的投資機會仍將是未來的大趨勢。

  疫情的持續發酵之下,全球製造業產能都遭受了較大沖擊,本就是製造強國且疫情首先成功被控制住的中國則成為重要的“受益方”。煜徳投資馮超認為,疫情為全球製造業帶來了一場供給側改革,最先恢復的中國有望迎來一個3至5年期的製造業投資機會。與此同時,中國十四億人口基礎上的消費升級,也將帶動消費板塊持續爆發。

  以下為圓桌論壇實錄精編

  主持人:可興總,剛才您有一句話我特別感興趣,您説您既是做實業,同時又是做投資,這種感觸和心路歷程是不一樣的。在您心目當中,您覺得創業也好、投資也好,什麼樣的公司是好公司?

  張可興:其實我覺得股價能夠永遠創新高的公司就是好公司,但是你怎麼能夠預測一家公司在未來3年、5年能持續創新高?那麼他必須實現一個持續的(業績)增長,所以我覺得能夠實現持續增長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如果你能找到每年增長速度100%的公司,你就是世界首富了。開個玩笑,當然這不符合常理,像美國最牛的一些公司比如微軟,近十年的平均增速也就是30%多,騰訊每年的增長率也就是45%,這樣的公司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公司。但問題在於,你怎樣找到這樣的公司並且能夠長期拿得住?

  我們公司在選擇好公司的時候主要是通過五個維度。

  首先就是要擁有很強大的壁壘,就是説這個事只有你能幹,別人幹不了。大家猛一聽好像覺得沒有這麼厲害的公司對吧?但實際上是有的,比如微信有競爭對手嗎?沒有。

  第二個就是商業模式要好。什麼叫好的商業模式?就是你今年賺的錢一定要比去年多。比如房地產,萬科這樣的公司現在能賺500億,那麼未來10年還能不能賺500億呢?不知道。因為我覺得中國房地產行業沒有經歷過一次真正的危機,而美國、歐洲包括香港都經歷過,所你經歷過一次就知道什麼叫危機。所以我想説的是賺錢的方式很重要,你要找到那種今年、明年甚至未來10年、20年、50年賺的錢會越來越多的這樣的商業模式。那麼現在有嗎?有。比如白酒、調味品,特別是高端白酒。當然我只是舉個例子,你現在覺得100倍的白酒股調味品股能買嗎?你不要跟着買,你買錯了。

  第三我覺得想讓股價上漲,那麼公司的利潤必須要有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比如當年的某石油股龍頭好不好?也是壟斷的,就只有一個競爭對手。但也不好,因為這個競爭是沒有市場化的競爭,是一種政府的壟斷行為,而且它沒有增長空間。所以我覺得成長空間決定了你收益的高低。看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你要能賺到100倍甚至500倍,要看這個企業所處的賽道的空間。

  第四點是要有優秀的管理層,第五點公司的財務表現要好。剛才很多朋友提到銀行也不錯,對吧?用10倍20倍的槓桿去經營這樣一個業務,就相當於你開着車,你的腦袋下面有一個匕首在盯着,你稍微不注意顛簸一下就會被扎一下。銀行的商業模式和經營風險不是我們喜歡的類型,所以我們是有偏好的。

  這五點就是我們選股最重要的五個維度,但是你問選股就這麼簡單,説完了就能選股了嗎?這是不可能的,我只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和角度來用這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向大家分享。第一就是護城河,第二就是商業模式,這是我們最看重的兩點,在我們的選股模型中佔據了80%的權重,後面三個是輔助性的。

  主持人:翟總同意這個觀點嗎?最近市場對“價值”這個詞反哺的東西很多,看到很多榕樹的受訪,好像您對價值二字也有很多自己的理解。

  翟敬勇:實際上我最近對價值投資也是有一個反思,大家剛才也談到了張磊《價值》那本書,雖然我沒看,但是我大概知道他在講什麼。那麼我覺得現在有幾個觀點可以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第一個就是大家為什麼喜歡量化?是因為大家覺得長期的東西我看不清楚,短期相對好做,所以機器肯定比人快,割韭菜也是互相割。其實我上次跟梁總也説過,如果我是炒股票的,我肯定不自己炒了,我就買他的基金就好了。你人哪能超過它機器呢?這是很簡單的。

  但是對於我來講,我覺得長期投資比短期好。最近思考了很多,我給自己貼了個標籤,我買的股票肯定波動大,但收益高。所以剛剛馮總説你只見到一個人從2004年拿了茅台,那麼我可以算第二個人。

  我們看到,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個新的要素,就是互聯網扁平化,它把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全部割裂了。也為我們價值投資人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衝擊。所以我們學的傳統的關於投資的這一套,在這個市場根本賺不到錢。大家如果不相信我的話,你們看看港股,看看美股就知道了。

  為什麼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呢?把時間軸追溯到100年前的1920年,我們看看我們這個時代發生的變化。因為在1920年的時候,正好是一個什麼大變革,是內燃機加石油的機械工業時代的開始。在那個時代我們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思考的是怎麼在內燃機上做的更讓消費者滿意。我們在石油的裂解上,我們怎麼挖掘更好的能源,推動社會發展。

  在這個基礎上誕生了很多優秀的百年企業,比如説像ge,像埃克森美孚之類的,但是很不幸的是,ge在2018年已被剔除道瓊斯公約指數,埃克森美孚是剛剛被剔除道瓊斯工業30指數。那麼這意味着什麼?

  當我們把時間軸從1920年再拉回到2020年,全世界已經全面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這就意味着內燃機加石油的機械工業時代全面終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的資本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代表未來的公司變得越來越貴,被淘汰的公司越來越便宜。比如蘋果已經過2萬億美金了。

  所以在這樣一種割裂的情況下,我們怎麼投資?對此我總結了三句話,第一是互聯網時代的好東西一定不便宜,當你説一家公司很便宜的時候它一定是有問題的。比如我們剛才爭論較多的銀行,我和幾個朋友都認為現在這個價位的銀行還是貴的離譜,而市值2萬億美金的某美股科技龍頭現在依然不貴。這就是我們的投資思維的方向變革。第二就是,在我們知道未來所有的好東西都很貴的情況下,我們如何保障安全邊際,做到用4毛錢買未來10年後1塊錢的東西。簡單量化一下就是我們要買的資產10年後大概是150%的回報,按每年複合也就是年化10%左右,這樣的投資就是安全的投資。

  第三個我想説的就是,為什麼現在投資對大部分人來説比較難了?因為在這個互聯網扁平化的時代,你需要用通過長時間的對產業的跟蹤和深度挖掘來了解一個行業和一個公司,所以深度挖掘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我們不長期跟蹤這個產業的話,你根本就無法把握投資機會。

  我最早是研究傳統行業的,比如説銀行業、地產、煤炭、傳統消費我都研究過,那麼包括台上的人也好,台下的人也好,為什麼現在我們要去做轉變?因為沒有選擇。現在人工智能就是三塊內容,第一塊是芯片產業鏈,第二是電池二次能源替代一次能源,第三塊就是軟件。未來真正的大機會就在這三個領域,所以我們只有投資這三個領域才能夠給我們的財富帶來一個持續增長。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我們的投資決策。

  主持人:好的謝謝翟總。其實剛才翟總講的都是肺腑之言,是經過深思熟慮,是不知道您多少個晚上沒睡好所構思的內容,去琢磨傳統的、現代的、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馮總,剛才從可興總對壁壘的理解到翟總對時間賦予我們想象力與投資回報,這種內涵的延伸越來越深刻了。

  馮超:聽了兩位同行剛才講的,我的一個明顯感覺是英雄所見略同。很多人提到巴菲特的時候,我覺得大家對巴菲特是有誤解的。比如大家總容易把所謂的價值投資這個標籤貼到巴菲特身上,但巴菲特才是真正的成長投資,我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可這個觀點,實際上巴菲特投資的都是真正的成長型公司。這是第一。

  第二我覺得大家總是把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放到對立面上來看,我認為是不對的。實際上大家在説價值投資的時候,更多的是在討論什麼?如果我用量化同行的語言來講叫做低估值因子。其實大家更多的是在探討低估值因子這個問題。所以從本質上來講,我覺得作為股票投資或者股權投資這樣一種投資模式,一定應該是展望未來、展望長期的,去真正賺大浪潮的錢,賺趨勢的錢,而不是説短期的這種炒股票的錢。説到未來的科技,我覺得除了我們剛才説的人工智能、互聯網這些方向,醫藥也可以納入科技的範疇中,最主要的方向就是創新藥。

  此外我們還是持續看好中國的消費潛力,消費升級的潛力仍然藴藏着巨大的投資機會。所以我覺得我們不需要糾結於估值的問題,港股甚至都有0.2倍Pb的銀行股了。我們應該更多的抬頭去看未來的方向。

  主持人:也就是説前面兩位嘉賓的思考,在您這兒也都有反思,也都認可是嗎?

  馮超:都認可。

  主持人:下一個問題想問問可興總,今年以來我們面對很多市場的重大政策變革,尤其是最近我們20%來了,然後全面註冊制也在喊了,未來整個市場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理念去迎接這些變革?這些變革將為我們帶來什麼?您剛才所説的壁壘、尋找核心資產,這些還能用嗎?

  張可興:我覺得我們都説漂亮50,但我們公司自己內部討論認為未來是沒有漂亮50的,只有漂亮5。不是用數字來説明未來只有5只股票會上漲,而是説未來真正在頂尖上的一些最好的企業,能夠持續創新高的股票是越來越少的。就像現在我們可以回頭看美國納斯達克包括道瓊斯指數過去11年的上漲,其實真正實現特別高的漲幅的還是以科技龍頭為主。現在大家覺得國內資本市場的分化已經這麼厲害了,但是我覺得我們未來的分化還會繼續拉大。

  目前來説,股價的高低其實不好判斷,很多優質股票我們覺得現在已經很貴了,但是如果它的股價再漲一倍呢?你就不會覺得現在的價格貴了。至於註冊制,實際上是優質股的春天,垃圾股的末日,很多人可能會在這期間輸的內褲都不剩了,我覺得一定是這樣。

  因為我自己也查了一些數據,美國是19世紀30年代開始實施的註冊制,退市的比例是8%。如果按照這個比例的話,我們中國每年有將近300多家企業退市,現在是4000家上市公司。我覺得這個概率下的數量還是很多,所以之前大家熱議的什麼養扇貝的公司一夜之間扇貝跑光的這種公司,接下來肯定是輸的內褲都不剩的。所以這對投資人來説,是加大了投資難度的。其實我一直對很多朋友都説千萬別自己炒股,因為85%的人都是虧的,你不炒股就是那15%的優秀的人,你炒它幹什麼呢?所以未來一定是這樣一個演變的路徑,投資變得很難。

  還有一點我覺得註冊制來臨會加速A股的市場化,實際上就是讓這個市場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也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一個教育。用李嘉誠的一句名言來説就是,你跟年輕人説一萬遍一個重要的道理,不如讓他去失敗一次。這句話我覺得用在今天的股票市場也是一樣的。

  所以我覺得註冊制是對市場或者對投資者來説是最好的教育。因為我們做美股和港股做也做了14年,美股的雷太多了,它不像我們説海鮮扇貝跑光了,跌了兩個跌停馬上就有人接了。這樣的企業在美國和港股的話,早就退市了。所以説如果我們每一個投資者都能碰到這樣的故事或者這樣的親身經歷的話,就知道選擇企業怎麼選。哪怕有一點點瑕疵,在港股都不會有市場,市盈率直接給你幹到5倍10倍,甚至剛才馮總説的0.2倍。能夠持續上漲的股票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瑕疵的,而且要有共識的,要有足夠的業績兑現。所以我覺得註冊制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三個剛才我説道處罰的問題,美國最大的造假案例,就是安然公司,630億資產在一夜之間就崩塌了,上萬的員工都失業,CEO遭到24年的監獄處罰。而我們國家,比如之前的某藥業公司造假案,除了60萬或者100萬罰款,沒什麼別的事情。處罰太輕、造假成本太低,所以大家對造假這件事情沒有任何的恐懼心理。所以只要像美國一樣,如果能加大處罰力度,讓更多的一些該退市的公司退市,剩下一些優質的公司,這樣才會讓投資人獲得一些好的回報。

  第四個,剛才我説的很多都是風險和不足,但註冊制的到來有一個很大好處,能夠讓一些像特別優秀的企業,比如説某互聯網龍頭公司和某金融科技龍頭公司,很早的上市。這樣投資人就不至於48塊錢去接2008年的某石油股然後套一輩子。這樣可以讓一個很小的公司實現10倍、100倍甚至1萬倍的漲幅,這就是註冊制的好處。所以這樣的公司一上市,如果一開始是100億,最終能變成2萬億,甚至10萬億的市值,那指數自然上萬點了。為什麼現在指數到不了,就在3000點晃晃,因為週期股的佔比權重太高了,它必須用新經濟的股票或者別的一些代表行業大勢的公司去衝它,讓指數能夠上升。

  主持人:其實我們在説註冊制的過程當中,先呼籲退出機制,現在可能我們媒體也在呼籲,業界也在呼籲。馮總,我們剛才聚焦現在我們政策的大時代變革非常多,而且這種變革是天翻地覆的。聚焦四季度的情況,中美關係是繞不開的,包括美國大選臨近,這些事件對煜徳四季度策略的影響,您是否有一些結論分享給大家?

  馮超:我們是做投資的,我們不是政治家。我們覺得雖然從短期來看,從微觀組合交易的管理角度來看,中美關係是需要關注的,但是實際上從剛才我們更多地分析的是一種長期的投資思路,那麼這些外部政治因素帶來的可能都是一個短期的擾動而已。所以對於是誰上台去當總統了,還是可能會產生什麼進一步的摩擦等等,從長期投資的思路來講,都不構成我們做出長期投資決策的一個影響因素。

  但對於中美這個事情,坦白講,我們不敢表示太多特別明確的意思,但是我覺得從長期來看,只要時間在中國這一邊,我們是非常看好中國未來的資本市場的這種發展的,包括剛才我們説註冊制這個事情對整個行業和整個市場的意義所在。特別是我記得10月9號我們開始上班第一天,中央就發了文件出來,表示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我覺得這個(表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回顧過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裏面,以國務院層面級別去發佈一個這麼大的文件,歷史上可能只有過4次,每一次發佈之後其實都是對於整個資本市場起到各種各樣的促進作用,各種配套政策也會陸續的出台。所以我覺得對於我們未來的投資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信號。

  剛才可興總説了很多關於註冊制的內容,我覺得總結一句話,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模式已經轉變到以消費為基礎,以創新為動力,而且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資本市場去支撐了。比如美國,他過去40年可能大概有3000家公司退市,但並不影響他現在有超過萬億美金二萬億美金的科技龍頭。也正是因為美國有這樣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才支撐了他過去40年間(假如刨除掉2018年的次貸危機和今年的疫情以及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這些短期的波動)是一個大牛市。這個牛市之所以如此強勁,得益於它的制度優勢與不斷的自我優化。本質上是好公司不斷地成長優化,然後資本市場賦予它更多的金融資源,那麼劣質的差公司就自然的被淘汰掉。這樣一個資本市場在支撐整個美國的創新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美國成為全球最核心的科技創新中心。

  我覺得中國未來如果是需要走這樣的一條經濟發展的路的話,我們的資本市場必然需要呈現這樣的一個狀態,所以我覺得短期的這種比如説中美等等這些東西只是一些短期的擾動,我覺得我們應該看的更長一點,對中國整體的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加有信心一點。

  主持人:其實今天我想來到我們現場參加活動的所有投資者朋友都帶着問題,疫情的突襲讓2020年充滿動盪與變數,那麼我們全球資產配置框架下,幾位能不能給出稍微具體一點的投資建議?翟總先開始。

  翟敬勇:雖然過去幾年我們還在投資一些傳統產業,包括一些傳統醫藥公司,但現在我們基本上全部都放棄了,因為這個時間差的錢沒有必要去賺了,因為你最後會發現在互聯網扁平化的今天,賺這個收益很難。

  那麼我個人覺得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幾年包括中美之間的衝突也是圍繞這些領域在展開。

  那麼這些領域實際上就是涵蓋幾個行業,第一個就是芯片產業鏈,從2018年的半導體到今年的電池、新能源汽車,實際上就是芯片從上游到下游的整個產業鏈,那麼這實際上都涵蓋了一個最關鍵點,就是人工智能的產品會越來越多。剛剛馮總也是這樣講的,其實也都是一個現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在互聯網有效傳播的今天,你會的東西別人很快就會學會了,所以在賽道上的競爭會非常激烈。

  另外一個就是中國的手機行業。可能過了明年的一季度以後,中國國內的手機可能就剩下三家了,我們中國最大的手機可能就轟然倒下了。聽起來好像不可思議,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所以在這樣的一個趨勢下,我們怎麼投資呢?實際上我個人覺得從近期來看,最大的價值窪地是新能源產業鏈。

  為什麼是新能源?因為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從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到現在,往上追溯,它的產業鏈是一環扣一環的。比如説我就舉電池,我們最早使用無繩電話、收音機用的是圓柱電池,到最後手機用鋰電池,現在乘用車到輪船,最後再到儲能,它這是一個龐大的需求鏈。粗略來算,這個賽道所藴含的可能是幾萬億、幾十萬億甚至幾百萬億的一個市場,我説的是非常認真的。

  在未來10年20年後,光伏加儲能的市場增量一定是一個大概率事件,那麼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全面替代我們現在的石油和煤炭。所以現在很多做實業的人還沒有這種感覺,但實際上這個行情已經來了。

  我剛才講在1920年,如果你選擇埃克森美孚這些石油公司,那麼過去100年你肯定是過着很舒服的日子。那麼在這一次,光伏加儲能一定是個大趨勢,而恰好光伏加儲能的全產業鏈優勢又都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美國還是現在的中國,和儲能、電池相關的公司,這幾年全是大牛股。

  實際上做投資最難的就是克服自己的認知,這會讓我們抗拒未來。所以在這一塊我覺得新能源一定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甚至全球的一個主流的討論的話題,整個新能源產業鏈非常值得去關注。

  主持人:謝謝翟總。可興總,全球資產配置的框架之下,給出大家當下的建議吧。

  張可興:未來的股票市場就相當於我們15年前的上海和北京的房價,趕快上車是最重要的,這是第一個結論。

  大家覺得過去15年投資房產賺了錢是自己聰明嗎?是買到了北上深的房子嗎?不是,是貨幣發的多,你只是水漲船高而已。所以未來也是一樣,不管以何種方式,如果你不進入這個市場,那麼股市上漲和你有什麼關係?所以上車是第一位的。

  那麼量化一點怎麼算呢?我們現在整個市場是六七十萬億的市值,美國是二百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未來我們的GDP能夠接近甚至超越美國現在的GDP的話,那麼未來股票的市值已經超過200萬億到300萬億,還有幾倍。所以大家簡單算一下,未來很多好的股票的漲幅可能是再加個0,這還是保守估計。

  第二個結論,我覺得從整個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我們最看好港股的投資機會。為什麼呢?港股的股息率是4個多點,市盈率大約在10倍。整個港股市場聚集了全世界或者説全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而且它的估值要比A股便宜得多。港股的互聯網股票大約30多倍,A股的科技股隨便拿出來看一下動輒50多倍甚至上百倍,而且都是硬科技。硬科技在未來中美貿易摩擦的長期動態平衡之下,你天天提心吊膽,你敢重倉持有嗎?大多數人是不敢的。所以A股的硬科技我並不是説他沒有成長型,是你很難預測他的未來的業績,你很難重倉去持有他。但是不重倉我們賺什麼錢呢?如果你只拿了1%的倉位,即使這隻股票漲了100倍,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為什麼我們看好港股的互聯網?剛才翟總也説了,5G產業鏈的發展是未來五到十年的一個週期,這個週期裏通訊類的公司比如中興通訊這種可能成為首要的受益者,但是他的高速增長我估計撐死就是三五年,到了第四年或者五六年的時候,可能利潤增速就會下滑50%左右,估值早就提前一兩年反映在了股價裏,所以這種硬件公司你很難賺到錢所以我説這種產業鏈我們覺得更好投資的標的是軟件端、內容端的,是互聯網端的。

  我們看到,港股以互聯網為主的一些龍頭股票,因為他們的商業模式它具備了消費屬性,我們買個騰訊視頻會員,每年就一兩百塊錢,你明年會繼續買嗎?100多塊錢也不算什麼錢對不對?你會持續消費,遊戲也是一樣,所以它具備了消費的屬性。

  同時它還具備互聯網的屬性,互聯網的好處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某金融科技龍頭上市的招股書,他隨便賣了個保險,一下就幹到了幾百億的收入。我那天跟牛壯總就聊天,我説這樣的公司估計會讓以後的保險代理人、保險中介直接失業了。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特點就是隨便推一個產品,它不是侷限在上海市的,它是全國化的。也就是説一個產品吃遍全國,而且市場份額集中度非常高,所以我覺得互聯網這種產品的威力是超級強大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這種兼具科技屬性和消費屬性的行業,空間非常巨大。但是有人會問,科技龍頭股都五六萬億市值了,還有空間嗎?剛才翟總説了美股科技龍頭2萬億美金的市值依然不貴,而我認為未來很多互聯網的企業,或者包括我們A股一些傳統行業的公司,再往後拉五年來看,可能上10萬億20萬億甚至30萬億,美國也會出現這樣的公司。所以市值大根本不是我們不買他的理由,因為未來的公司大的越大,小的可能更小甚至走向死亡。這也是2016年以來股市越來越分化的本質邏輯。

  主持人:馮總,請談談您對全球資產配置的看法。

  馮超:説起全球配置這個話題,其實我想給大家講個故事,去年我去美國參加一個調研,看了很多的上市公司,然後也跟美國我們的同行做了交流。美國的基金經理就説,如果哪一天我退休了,我不管別人的錢了,我管我自己的錢,那個時候我就買兩個股票,我説哪兩個股票?他説A股的消費龍頭和美股的科技龍頭。我説你這個想法基本上跟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其實大的邏輯是什麼?大的邏輯是中國的消費加美國的科技,這個其實是一個挺主流的全球化配置的一些大的機構投資者的想法。

  為什麼是這樣?因為它背後的邏輯或者原因是在於我們目前所處的一個狀態,全球唯二的兩個如此龐大並且穩定的經濟體,各自的優勢在哪?所以順着這個思路下來,我覺得從一個相對比較長的維度去看。比如説今年的疫情,我覺得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製造業的供給側改革,有很多海外的製造業的公司的產能,因為疫情出了問題,出現了供給上的缺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和機遇之下,我覺得恰恰給了中國整體的製造業大概3年到5年的一個機遇。

  其實我相信各位還都記得,前幾年大家在説中國的製造業向外轉移這個事情,這次的疫情則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在這個方面的優勢。

  當然製造業本身其實背後是什麼?我覺得主要的幾個因素,第一個工程師紅利,我們的人口紅利可能沒有了。比如我們15年之後,整體的勞動力人口已經不再增長了,但是每年還有800萬的這個大學畢業生進入到社會,對吧?包括剛才大家一直在強調的人工智能等等這些東西,其實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基於高素質的開發者,高素質的勞動者,高素質的這種人力資源的一個基礎,而中國目前是全球獨一無二的,800萬大學畢業生相當於什麼?相當於歐洲很多人口,很多國家一個國家的人口,美國的整體的製造業的就業人口不過也就是2000萬左右。所以這個優勢如果説我們可以發掘出來在中國的整體的各行各業,其實中游的很多行業,包括互聯網也好,軟件也好,醫藥也好,很多行業其實我們都是在發揮優勢,所以在這條線上我們去看,如果説可以找到的話,在未來的比如説3~5年這樣的一個時間週期,可能會是一個爆發性的,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就是我們過去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大量的投基建和重資產來推動的一種發展模式,而這些基建重資產在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實際上也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設施基礎。實際上我們所有的行業都可以享受到一個相對比較低廉的基礎設施的成本。也就是中國整體的基礎是不管是我們的實體的路網也好,水電所有的電網還是我們的互聯網,比如説我們的通信網絡,4G時代我們就500萬個通信基站,實際上全球其他國家所有的國家加起來也只有大概兩三百萬個。這都是我們過去的經濟模式形成的現在的一個優勢。也就是説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受益中國龐大而優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商業模式和企業。

  當然第三個返回來還説消費,我們還是覺得中國的消費的潛力非常巨大,因為剛才我們説的蘋果加茅台這個事情,其實本質上來講,全球配置的投資者之所以看重中國的消費這樣的一些企業,比如説他們在50倍的估值上還在買某調味品龍頭,在30多倍的估值上還在買某高端白酒龍頭,另一個白酒龍頭其實在我們傳統做投資的人,在那個時間上點上看來可能不太能理解,因為如果回頭過去看,可能最大的龍頭過去十幾年二十幾年的過程中,也就是平均大概20倍左右的一個估值。

  正是因為很多全球配置型的基金,他們更看重中國的權益資產的時候,他們進來找中國的這些核心的權益資產,第一眼看中的就是中國的消費。中國因為空間巨大,我們現在消費的總體量大概50多萬億,就剛剛達到整個經濟體量的一半,即100萬億GDP50萬億消費。其實美國的情況它大概是150萬億的 GDP100萬億的消費,所以我們未來的收益空間相當大,所以總結下來就是我剛才説的這幾個方向。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175 字。

轉載請註明: 明星私募:現在的股市相當於15年前北上廣的房子 趕快上車最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