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7月20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易方達亞洲精選4只基金公佈了2023年二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張坤管理的產品規模均有不同程度縮水,總規模776億元,較上季度末的889.42億元下滑了113.42億元,該數據距離張坤管理產品總規模的歷史高點——2021年6月底的1344.78億元已縮水568.78億元。
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二季度末規模為491.94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562.09億元縮水70.15億元;由易方達中小盤轉型而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二季度末規模為167.27億元,較一季度末的189.71億元縮水22.44億元;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二季度末規模為67.73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84.39億元縮水16.66億元;易方達亞洲精選規模為49.05億元,較一季度末的53.23億元縮水4.18億元。
上半年,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易方達亞洲精選,份額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0.90%、-11.59%、-11.00%、-5.46%。
二季度,張坤管理的四隻產品股票倉位基本穩定,並對持倉結構進行了調整,個股方面仍然持有商業模式出色、行業格局清晰、競爭力強的優質公司。
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和易方達優質精選均增加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在增加消費等行業配置的同時則降低了醫藥等行業的配置;易方達亞洲精選調倉相對特別,它增加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
易方達藍籌精選:單季度縮水70億 持有港股市值超200億
具體來看,張坤管理的四隻基金中規模最大的一隻——易方達藍籌精選,該產品今年二季度末規模為491.94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562.09億元縮水70.15億元,是四隻產品中規模下降最多的產品。與之相對應的,是其淨值同期下滑10.90%。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二季度末,該產品通過港股通交易機制投資的港股市值為200.51億元,佔基金資產淨值比例的40.76%。
其前十大重倉股合計倉位高達79.78%,持有市值392.49億元,依次為:騰訊控股(00700)、貴州茅台(600519.SH)、瀘州老窖(000568.SZ)、五糧液(000858.SZ)、洋河股份(002304.SZ)、招商銀行(600036.SH)、伊利股份(600887.SH)、中國海洋石油(00883)、香港交易所(00388)、美團(03690)。
二季度,騰訊控股、貴州茅台、瀘州老窖被不同程度減持。不過,鑑於易方達藍籌精選持有上述三隻股票的市值佔基金資產淨值的比重分別已達到9.94%、9.93%、9.29%,這其中或有“被動”減持的成分。
此外,易方達藍籌精選重倉持有的其他7只重倉股數量與上一季度如出一轍,依舊保持不變。
易方達亞洲精選:增持台積電 逾半數重倉股未見調整
而易方達亞洲精選佈局更為多元,他二季度末該基金持有港股和美股的比例為53.30%、40.94%,還配置了0.44%的韓國市場股票。而他在一季度末該基金持有港股和美股的比例為56.39%、38.4%,進行了明顯的調整。
張坤在易方達亞洲精選中也寫道,在二季度股票倉位基本穩定,並對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科技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消費等行業的配置。
其今年二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台積電(TSM.US)、騰訊控股(00700)、阿里巴巴(09988)、中國海洋石油(00883)、Sea(SE.US)、Grab Holdings(GRAB.US)、STAAR Surgical(STAA.US)、京東集團(09618)、華住集團(01179)、美團(03690)。
和一季度末持倉相較,該基金二季度增持台積電5.5萬股,至第一大重倉股,持股數為65萬股,持倉市值為4.74億元。同樣被該產品持有市值達4.74億元的股票還有騰訊控股。不過,張坤持有該股的數量並未變化,為155萬股。
上述兩隻股票持有市值佔這隻基金資產淨值的比重均已達到9.66%,已接近持有上限。
同期,該基金還減持了中國海洋石油,持股數從一季度末的3220萬股減至3100萬股。
不過,在過去一個季度,該產品重倉的阿里巴巴、Sea、Grab Holdings、STAAR Surgical、京東集團、美團等6只股票的數量依舊保持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中變化最大的則是其主投港股及海外市場的易方達亞洲精選,該基金不僅在持倉中涉足了韓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張坤開始買入美股市場中的半導體龍頭——台積電,並將台積電配置為該基金的頭號重倉股。
未來組合內在價值增長有望至少投射為類似幅度的市值增長
張坤在二季報中表示,最近三年,組合的市值雖有上下波動,但總體並沒有增長。這三年期間,將持倉公司作為一個組合,估算其內在價值的複合增速在 15%左右,而且總體保持了和三年前類似的競爭力和護城河深度。
然而內在價值的增長為什麼沒有轉化為市值的增長?分析原因,最主要是在 2020 年中,市場先生對公司前景大多持樂觀的態度,給出了一個較高的估值,而 2023 年中,市場先生對公司前景大多持悲觀的態度,給出了一個很低的估值。估值的下移抵消了內在價值的增長。
雖然,張坤在當時預計到估值會有一定迴歸,但如此的幅度是沒有預料到的。一方面,市場對地緣政治、經濟內生增速等方面的擔憂不斷加劇,另一方面,相比三年前市場在定價中對生意模式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視,目前市場在定價中對這些因素的權重降低了很多,而是更加關注邊際變化。
但長期來看,目前不少優質公司的估值已經很有吸引力,即使產業資本將其私有化也是算的過賬的。而且,股票的實際風險水平和很多投資者感知的風險水平經常是相反的。
從方法論來説,在任何市場和任何時代,優質的企業始終是稀缺的。不考慮博弈估值帶來的收益(這更多是零和博弈),股東收益的天花板就是上市公司的 ROE 水平。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新進入的資本終將使絕大部分企業的資本回報迴歸平庸。因此,具有護城河並能持續創造超額回報的優質企業才是股東收益的最可靠來源。
展望未來,按照國家的遠景目標,中國在 2035 年的人均 GDP 目標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也是其構建組合的一個重要基本假設,張坤認為組合中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速會超越 GDP 的增速,並且這些公司有較強的業務壁壘和護城河,能夠將收入增長轉化為利潤和自由現金流的增長。
如果投資者認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依然能實現,目前遇到的困難和悲觀可能只是前進路上的小波折。在這個前提下,張坤對組合未來的內在價值增長依舊有信心,而且悲觀的市場預期已經反映在了低估值中。預計未來組合內在價值增長有望至少投射為類似幅度的市值增長,除此之外,投資者還將獲得一個未來股票迴歸合理估值的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