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倪萍
編 | 孫月
一上市就成為妖股,被譽為“嘻哈第一股”的廈門普普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普普文化”),在納斯達克上市後經歷了跌宕起伏的短短一週。
6月30日,普普文化上市首日,以12.26美元開盤,股價最高漲幅超460%,盤中七次觸發熔斷,第二日股價更是創下了78美元的新高,而隨後又經歷了連續大跌。截至美東時間7月8日,普普文化收盤價為19.6美元。
暴漲暴跌的股價刷新了人們對於“嘻哈文化第一股”的認知。從其業務構成來看,圍繞嘻哈相關的業務並沒有成為拉動其收入增長的“現金牛”,相反,提供營銷服務、推廣活動則成為普普文化的主營業務。
儘管隨着嘻哈文化在國內的接受程度日漸增高,普普文化也在2020財年承接了更多的嘻哈節目,但其總收入卻不增反降。
對於普普文化而言,宣稱以嘻哈為主營方向,但這究竟是小眾文化的突圍還是資本炒作的一地雞毛?
嘻哈板塊收入不足一半
普普文化於2007年創立,主要業務着眼於嘻哈文化內容的娛樂化運營,包括娛樂活動、嘻哈相關線上節目等,此外還包括提供活動策劃和營銷服務。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普普文化曾掛牌新三板,但在2019年3月,普普文化選擇摘牌,並在今年6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嘻哈文化第一股”。
不過,儘管頂着這一名頭,其圍繞嘻哈本身的業務佔比並不高。根據其招股書,活動舉辦、活動策劃與執行、品牌推廣與其他服務構成其收入的四大板塊。活動舉辦方面,其2020財年收入為763萬美元,佔比由34%增加至49%,佔比仍未過半;活動策劃與執行收入則為549.38萬美元,佔比則由52%下降至35%;品牌推廣收入為224.18萬美元,佔比為14%;其他服務收入則為32.19萬美元,佔比為2%。
總體來看,活動主辦的收入增加17%,而活動策劃與執行、品牌推廣的收入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別下降45%和8%。
隨着收入結構佔比發生變化,普普文化的毛利率卻出現了下滑。
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和 2020 年的財政年度,普普文化毛利潤分別為 587.32萬 美元和 452.92 萬美元,毛利率分別為 31% 和 29%。對此,普普文化解釋為,整體毛利減少是由於活動策劃及執行業務的毛利減少,因為在 2020 財年涉及更多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履行合約,導致項目利潤減少。
更令投資人擔憂的是,普普文化總收入也在下降。截至2020年6月末,普普文化年度總收入為1569萬美元,而2019年財年同期,其年度總收入為1903萬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普普文化的一般及行政開支則增加了155%,由2019年財年的49.27萬美元增加到了2020財年的125.69萬美元,對此,普普文化表示,該項數據增加主要是由於“與計劃首次公開募股相關的壞賬費用和專業服務費增加”。
IPO募資4140萬美元 股權多次出質
根據天眼查APP顯示,普普文化部分股權處於出質狀態, 出質股權數額為2萬股,質權人為合利恆文化有限公司。
事實上,2020年3月16日,普普文化董事長黃卓勤增加新任職,為合利恆文化有限公司的經理和執行董事。此後,今年2月20日和2月22日,普普文化多次向合利恆文化有限公司出質股權。
而早在其上市前,普普文化已經歷了三次融資。2017年6月,華睿資本、青瓦資本及音樂人胡海泉作為投資方,為普普文化募資667萬元;2018年6月,普普文化進行第二輪定增,投資方為中青集團,交易額未披露;2021年6月,普普文化在IPO公開發行募資,涉及金額4140萬美元。
對於普普文化上市後的暴漲暴跌,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人們熱衷於在嘻哈文化這一風口上掘金,但入局者距離真正走出一條穩定盈利的模式還有很長的距離,短期股價的暴增是人們對市場熱度的積極反映,而之後的暴跌也不乏代表了炒作後的虛無。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