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億千瓦、節能改造規模近9億千瓦、靈活性改造規模超過1億千瓦。“十三五”以來,我國煤電機組排放的煙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不到全社會總量的10%,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通過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煤電的角色正在悄然改變。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
煤電“三改聯動”是件很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為何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因為“三改聯動”帶來的綜合效益遠超行業本身,對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極為重要。經濟學有個概念叫“正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導致其他經濟主體獲得額外的經濟利益,而受益者無需付出相關代價。比如,養蜂人的蜜蜂的活動給果農帶來好處,而果農不必為此付錢。“三改聯動”也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此舉不僅可引領煤電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還可支撐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助力“雙碳”目標如期實現。
從能源保供角度看,煤電節能降碳改造有助於夯實煤電兜底保障作用。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期,未來較長時期內電力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0.3%,全國最大用電負荷創下新紀錄,20多個省份出現有序用電,9月份甚至出現多年未見的拉閘限電情況。與此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0億千瓦大關,佔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比重達43.5%。由於發電利用小時數較低,快速增長的可再生能源依然無法有效保障電力供給。
反觀煤電,2021年以不足50%的裝機佔比生產了全國60%的電量,承擔了70%的頂峯任務。我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煤電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承擔保障我國能源電力安全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大幅降低煤電機組的排放水平,就能在實現減排的同時有效保障電力供給。從實踐看,經過超低排放改造的煤電機組,排放水平可接近天然氣電廠水平,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尤為重要。
從能源轉型角度看,煤電靈活性改造可有效支撐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風電、光伏等波動性電源大規模接入後,對電力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全國具有靈活調節能力的電源不足20%,難以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系統調節需求,亟需推動調節性電源建設。2021年9月,我國東北多地由於風電驟減,電力供應缺口一度增加至嚴重級別,隨着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這一矛盾還將激化。
從一些發達國家的實踐看,在碳達峯後主要依靠天然氣發電的靈活性,來解決新能源的不穩定性、間歇性。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43%,如大力發展天然氣發電,不利於保障能源安全。考慮到能源稟賦和系統成本,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裝機結構下,煤電依舊是最經濟可行、安全可靠的靈活調節資源。
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一種聲音越來越強烈——實現碳中和就是要讓煤電機組儘快退役,為清潔能源騰出空間。基於以上分析,這種言論自然也就站不住腳了。“雙碳”目標下,煤電大規模退役並不現實,更合理的做法是逐步由提供電力電量的主體電源轉變為電力電量並重的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最終實現煤電有序退出。未來,在嚴控煤電項目的同時,要通過全面深入推進“三改聯動”,充分發揮煤電的兜底保障作用和靈活調節能力,實現減排減污降能耗,提供綜合服務,實現角色轉變,為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有力支撐,更好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