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債基分紅超155億元 環比增近50% 51只分紅超1億元
智通財經APP獲悉,11月,債券型基金分紅迎來高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11月285只債基進行了286次分紅(A、C類債券分開計算),合計分紅額度達到155.32億元。而在10月,有394只債基分紅額度為103.61億元,這意味着11月分紅額度環比增49.91%。11月分紅超過1億元的基金共51只,分紅超1000萬的有167只基金。
其中,易方達裕祥回報債券、廣發集源債券A 11月單次分紅達6.84億元、6.71億元。金信民興債券C是11月唯一一支只實現兩次分紅的債基,合計分紅額度達1.96億元。此外,蜂巢豐瑞債券A、長城悦享增利債券A年內已分紅6次、5次,年度總分紅達9.81億元、18.13億元。
緣何這些債基出現如此大手筆的分紅?滬上一家公募的產品部人士總結稱,基於持有人利益的考慮,債市分紅一般有四種原因:一是債券市場走強時,分紅可以幫助投資者落袋為安;二是基金分紅可以主動降低債券基金規模;三是在債市大幅調整時,其實分紅也是希望可以優化投資者體驗,提升持基的信心;四是由於債券型基金持有人多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基金產品分紅可以享受税收優惠。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分析師劉亦千認為,不同於偏股型基金分紅行為被賦予“止盈”“減倉”等含義,持有人結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債券型基金,對其分紅行為的解讀多集中於會計意義上,即基金分紅可以將紅利從企業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調至“投資收益”科目,實現由“浮盈”向“實盈”的轉變,且能在規避贖回費的前提下帶來實打實的現金流入,提高資金利用的靈活度。
劉亦千及其團隊統計發現,純債型基金的分紅對於基金投資及業績同樣存在正向影響。純債基金年均分紅比例與基金年化收益呈正相關關係。即便撇開分紅比例,在積極分紅的行為下,純債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同時風險指標並未惡化。即便是對分紅有約束性條款的純債基金,也同樣表現出優於同類的風險收益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