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PPP冷暖自知:“兩新一重”佔8成,地鐵項目超萬億

2020年PPP冷暖自知:“兩新一重”佔8成,地鐵項目超萬億
2020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時指出,要增強投資增長後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作為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旨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華夏時報》記者對比2020年初發現,自2020年二季度以來,尤其是近幾個月PPP項目數量明顯反彈。財政部PPP中心數據也顯示,2020年10月,全國PPP綜合信息平台入庫項目106個,投資額1090億元,環比增加49億元,呈現穩步回升態勢。而截至2019年底,PPP項目入庫數量累計為9440個,截至2020年一季度(3月) PPP項目入庫累計數量為9493個。也就説,2020年一季度入庫的PPP僅53個,入庫量極少。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項目入庫數量和落地數量都創下了近年新低,下半年開始快速反彈,下半年的入庫和落地項目數量跟上年同期相比大致相當,走出谷底跡象非常明顯。”1月4日,大嶽諮詢董事長金永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説,2020年PPP項目入庫數與上一年同比下降25%,同期落地項目數量同比下降61%。

接下來,“十四五”期間發展前景如何?對此,金永祥回應本報記者説,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隨着雙循環戰略的實施,一方面我國對外開放規模將越來越大,國際規則對我國的影響必將加大;另一方面受資源環境限制高質量發展一定要進入實質性階段,我國的發展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並對PPP產生影響。

穩步回升

PPP回暖,10月新入庫投資額超千億。

不過,“2020年全國新推出的PPP項目只有2017年高峯時的約20%,同時新增專項債的規模達到了歷史新高3.75萬億元。從2014年到2020年PPP實際完成投資近7萬億元,平均每年不足1萬億元,規模並不大。這些項目逐步進入實施階段,全面進入後PPP時代,各種為PPP保駕護航的工作陸續展開。”金永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PPP迎來了應用的廣泛普及階段,從2014年到2017年,我國PPP項目規模增長了10倍以上。此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從2020年二季度之後又開始了恢復性增長。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正式啓動PPP模式以來,至2020年6月底,累計在庫項目9626個、投資額14.8萬億元;簽約落地項目6546個、投資額10.3萬億元,落地率68.0%;開工建設項目3927個、開工率60.0%。

財政部PPP中心的數據顯示,2020年7月份PPP簽約落地項目和投資額兩個指標出現同步上升的情況。其中7月份新入庫項目98個,投資額2510億元,投資額環比上升25.1%;簽約落地項目80個,投資額1480億元,環比上升103.3%。從行業來看,新入庫項目中約超過八成屬於“兩新一重”,僅7月份“兩新一重”新入庫項目73個,投資額2328億元,佔全部新入庫項目的92.7%。

與此同時,上半年,包括廣西、寧夏、山東、江蘇等地相繼出台了規範或鼓勵PPP發展的政策。寧夏出台的《關於加快規範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強調,政府投資新建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公路、城市供熱、供水等項目原則上要全部採用PPP模式實施,其他政府投資新建的、具有一定收益的項目優先採用PPP模式。

據金永祥介紹,改革開放以後,伴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有些外資進入了基礎設施領域,比如深圳沙角B電廠項目,開始了我國PPP模式的探索。2003年原交通部進行了交通市場化改革,此間大部分項目都叫特許經營項目或者BOT項目,直到2017年北京地鐵四號線的項目,才算是國內第一個PPP項目。

金永祥認為,四號線是一個非常規範的PPP項目,不僅借鑑了先進PPP經驗,還考慮了與國情和項目條件的有機結合,對中國PPP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截至目前,全國PPP項目中,僅地鐵項目就超過了100個,涉及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

PPP仍大有可為

對於PPP是否回暖,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1月5日這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如果説嚴謹合規的PPP,已經有大量項目繞過去做了;如果説泛PPP,那麼也算回暖。”

對於今年的情況,薛濤回應本報記者:“原有的規範適用性有瑕疵,所以不少適合市場化的運營類項目受制於嚴卡純政府付費的制約和流程過長,走僅僅套特許經營的名義而回避PPP流程,而非運營的PPP類型(園林,市政道路,水環境等)則會十分謹慎的走嚴謹的PPP流程和入庫手續。”

薛濤還強調,目測今年這種情況會更加嚴重。“有不少央企用新名詞如abo等走bt模式墊資開發並捆綁土地收益,也是繞過PPP的另一種方法。只要墊資了又不在PPP庫裏就是。”薛濤説。

在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體制研究室主任吳亞平看來,當前的PPP制度建設,最緊迫的是要提高地方政府的PPP管理能力,以適應“十四五”規劃的需要。

金永祥則認為,PPP使用得當,不僅會解決資金從哪裏來的問題,還會解決資金怎麼使用效率才高的問題。“鑑於PPP本身的優勢將使其再度受到重視,但只有直面問題深化改革不斷解決上一階段遺留的體制機制問題,PPP才可能在‘十四五’期間擔當大任。”他説。

在金永祥看來,對於“十四五”來説,投資這架馬車仍然會發揮關鍵作用。無論是新基建項目,還是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所需的各種設施,PPP在這些方面都是有優勢的。金永祥為此建議,應促進PPP與專項債相互結合優勢互補。“專項債和PPP投資的領域重疊度很高,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關係。”金永祥説,專項債的規模在起步階段就大於PPP,初期市場空間大,兩者可以共同發展。

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着市場化政策進一步完善,PPP模式的各項政策保障也隨之跟上,引入社會資本合作已成為多地發展經濟的動力。以河北固安縣來説,早在2002年,環京城市羣中的固安縣就大膽先行,與社會資本方華夏幸福合作,採用PPP模式發展固安產業新城。類似固安一樣的城市,在全國還有很多,比如去年甘肅、廣西發佈政策,在全省範圍內全力推動PPP項目,這些地方很快也會出現類似固安發展PPP這樣的城市。

相比此前,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願意支持PPP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尚未出台的“十四五”規劃中,一定會有所“創新”,包括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創新,這是新時代PPP必須面對的問題。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07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年PPP冷暖自知:“兩新一重”佔8成,地鐵項目超萬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