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牧原温氏“豬王”之爭:一個出欄仍猛增 一個調整現雛形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至2020年中報期間,在出欄量、後備出欄能力、市值、盈利等方面,“新豬王”牧原股份(SZ,002714)已全面超越“原豬王”温氏股份(SZ,300498)。但競爭未止,牧原股份劍指4000-5000萬頭生豬產能,温氏股份則調換總裁、調整組織架構、發力能繁母豬種羣擴充、開闢“養殖小區”模式,力圖反超牧原股份,重奪領頭羊地位。

對此,温氏股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公司發展了這麼多年,不是説這幾年就不發展了,今年是基礎年,打好基礎才能走得更遠。”

温氏調整 佈局反超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銷售生豬678.10萬頭,較去年同期的581.5萬頭增長16.61%,盈利107.84億元;同期温氏股份銷售肉豬486.59萬頭,較去年同期的1177.4萬頭下滑58.67%,盈利40億元至42.5億元。市值方面,截至7月21日午間,牧原股份總市值為3560億元,而温氏股份總市值為1530億元。

面對被全面超越的窘境,温氏股份啓動了涉及高管變動、公司架構、業務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調整。

此次調整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2月4日,當天的董事會期間,温氏股份原總裁嚴居然辭職,原副總裁兼養禽事業部總裁梁志雄升任温氏股份總裁。對此,温氏股份公司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嚴居然現任副董事長、董事,更偏重於戰略方面,總裁更偏重執行方面,新任總裁梁志雄現在是集團所有業務的主管總裁。”

高管變動之後,公司管理架構調整隨之出現。7月20日晚間,温氏股份發佈組織架構調整公告,公司決定單獨成立種豬事業部,新事業部層級與養禽事業部、養豬事業部等重要事業部平級。

(調整後組織架構圖 圖片摘自:温氏股份公告)

温氏股份此舉意在加碼種豬業務資源配置,據悉,制約温氏股份養豬業務擴張的並非產能規模,而是能繁母豬種羣規模不足。2020年初温氏股份董事會秘書梅錦方在電話會議中表示,截至2019年底,温氏股份能繁母豬存欄約120-130萬頭。對此,温氏股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到年底有170萬頭的高效能繁母豬,相關的同事正在‘拼命的幹’。”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底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128.32萬頭,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首席戰略官(CSO)秦軍此前曾公開表示,到2020年底,牧原股份能繁母豬存欄量預計為2019年底的兩倍左右,即250萬頭上下。由於PSY(每頭母豬每年所能提供的斷奶仔豬頭數)等生物生育極限限制,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出欄量。

但豬場方面,温氏股份與牧原股份水平相當。梅錦方表示:“預計2020年年底建設好的豬場產能約3400-3500萬頭。”,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牧原股份已建成豬場產能約3500萬頭。

除高管調動與架構調整外,温氏股份同時佈局業務模式轉型。

此前温氏股份主要採用“公司+農户”模式,歷史報告顯示,公司採用公司與合作農户(或家庭農場)分工合作的形式,公司負責雞、豬品種繁育、種苗生產、飼料生產、疫病防治等環節,並提供技術指導,合作農户負責雞與豬的飼養環節管理,肉雞與肉豬達到上市天齡後公司回收並統一組織銷售,銷售後與農户進行收益結算。

對此,某養殖行業資深專家表示:“温氏股份的出欄肉豬在銷售前,會從合作農户的豬舍集中到待銷豬舍,這一過程在疫病防治方面容易出現問題。”

針對這一薄弱環節,温氏股份將“公司+農户”模式調整為“養殖小區+農户”模式,温氏股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養殖小區是公司按照統一標準建設的,建好以後,我們會請以前的農户進駐養殖小區,其他方面與‘公司+農户模式’類似,農户只需給公司支付租金就可以了。”

(温氏股份坪茶村政府集體經濟養殖小區 圖片摘自:温氏股份官網)

養殖小區模式或將一定程度補足温氏股份疫病管控的薄弱環節,但該模式尚處於初步階段。上述公司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以前我們還在探索,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我們已經開始大力推廣這方面(養殖小區),包括拿地、政府審批、各種證明的申請等等,現在温氏新建的養殖場都是養殖小區模式,但從建設到投產、再到出欄需要時間,現階段養殖小區出欄量還很小,主要出欄量仍來自‘公司+農户’。”

牧原進擊 出欄猛增

在温氏股份積極佈局反超時,牧原股份仍在不斷進擊。

7月19日,牧原股份公告稱,截止6月30日公司建成產能約3500萬頭,2020年底產能將達4000-5000萬頭,2018年與2019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量分別為1101.1萬頭與1025.33萬頭。對此,牧原股份公司人事告訴財聯社記者:“建成產能並非可出欄銷售的生豬頭數,而是已建成的豬舍規模。”

同時,牧原股份公告中還表示,截止6月底,公司能繁母豬為191.1萬頭,後備母豬為90萬頭。上文已提及,能繁母豬決定未來出欄量,而温氏股份2020年能繁母豬目標為170萬頭。

據悉牧原股份PSY為24,根據數據公式(PSY=母豬年產胎次×母豬平均窩產活仔數×哺乳仔豬成活率)簡單測算,牧原股份191.1萬頭能繁母豬約對應每年4500萬頭成活哺乳仔豬進入育肥期。對此,牧原股份人士認為:“191萬是可以投入生產的能繁母豬,不一定都是成熟的,也不一定同時配種,繁育養殖週期內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淘汰,包括現在3500萬頭的產能,都是一個逐步釋放的過程。”

對於2020年的出欄預期,牧原股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今年出欄預期還是1750-2000萬頭這個規模。”此數據相較2019年仍將翻倍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的高速增長並非近期突然出現,而是持續性的快速增長。

歷史數據顯示,牧原股份2014年1月28日上市,當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185.90萬頭,上市後即快速增長,至今年出欄量已近2000萬頭,增長約10倍左右。牧原股份上市首日開盤價28.88元,總股本為2.83億股,總市值81.73億元,至2020年7月21日午間已上漲至3560億元,上漲約43倍。

但温氏股份的增長則明顯落後,温氏股份於2015年11月2日上市,2015年肉豬出欄量為1535.06萬頭,2019年出欄量為1851.65萬頭,增幅20.62%。温氏股份上市首日開盤價為71.98元,總股本36.25億股,對應市值2609.28億元,截至7月21日午間,温氏股份市值為1530億元,較上市首日下跌41.36%。

對於温氏股份的落後,温氏股份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温氏股份發展了這麼多年,不是説這幾年就不發展了,今年是基礎年,打好基礎才能走得更遠。”

不過,在超級豬週期之下,我國豬價已在30-40元/公斤徘徊近一年,較往年11-20元/公斤的豬週期波動有較大幅度增長,高豬價刺激豬企大規模擴張,補欄產能將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釋放,豬週期存在進入下行軌道可能(詳見《補欄產能釋放 豬企出欄提速》)。温氏股份“趕晚集”調整擴張效果如何,仍需時間與市場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