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前景預測局局長:全球經濟低迷 中國將保持增長

【僑報特約記者柴敬博、萬淑豔6月13日報道】世界銀行前景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M. Ayhan Kose)在全球化智庫(CCG)於6月12日舉行的線上研討會中指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將陷入低迷期,但中國將實現正向增長。

1日,四川犍為,犍為岷江特大橋建設工地,工人們在作業中。圖片來源:中新社

全球經濟陷入嚴重收縮

世界銀行6月8日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收縮7%,全球各國GDP平均下降5.2%。高斯預測,未來該數據或將會達到8%。但他同時表示,亞太地區國家GDP將正向增長0.5%,中國將實現正向增長1%。

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目前下行風險佔主導,原因包括疫情可能持續較長時間、金融動盪、國際市場不明朗等。另外,新冠疫情的衝擊及其防控措施帶來的經濟“停擺”,全球經濟將在2020年陷入嚴重收縮,預計人均收入降低3.6%。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戰以來全球經濟受影響最深遠的、涉及範圍最廣的全球性事件。2020年是1870年以來,人均產出下降經濟體數量最多的一年。”高斯表示,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將陷入低迷期,以進出口、國際貿易、國際旅遊為主的行業會出現聯動性衰退,長期來説,國際生產力會受到重大打擊。

“4月是國際進出口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個月。旅遊業在今年3月受衝擊最為嚴重,涉及率幾乎達到100%。”高斯説,2020年全球出現最大國際資金流動下降趨勢,該現象自2005年以來首次出現。

“目前非洲國家的經濟情況不容樂觀。”高斯説,由於非洲衞生防範能力較弱,醫療物資難以供應等因素,非洲國家承受經濟危機的壓力最大。另外,拉丁美洲、南亞、非洲國家的病毒檢測能力和控制能力有限,檢測準確度也有限,想短時間恢復經濟非常困難。此外,其他發達或發展中國家也會因為疫情導致的國際債務、貿易衝突等問題受到影響。“總體來説,全球經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短時間內難以實現恢復。”

中國經濟展現出足夠韌性

報告預計,中國將是今年為數不多實現增長的國家之一,預計增速為1%。對此,高斯認為,中國面對疫情時控制時間早,展現出了足夠的韌性,由此可以實現更快地復工復產。另外,中國對疫情控制更為積極,政策制定者的措施頒佈更為迅速,社會活動也因此能夠緩慢恢復運作,這是中國實現正向增長1%的重要原因。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在研討會上表示,中國服務業已經開始逐漸復甦,進出口貿易也進入恢復階段。中國的市場規模、生產規模,中國政府給與了有決心的政策協同。中國兩會之後,更加刺激各個部門快速發展,一方面控制住了疫情,一方面對經濟恢復做出了努力。

各國應出台刺激措施恢復經濟

高斯表示,跟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嚴重性超過了以往所有疫情,它直接影響了未來經濟的增長動力,海外務工人數降低20%,全球勞動力產能下降6%。另外,疫情對全球投資配置、資本配置、人力資本、教育和人員配置的影響更為深遠。

報告指出,政府的財政承諾,例如債務工具和投資透明度,是創造有吸引力投資環境的關鍵。如果疫情影響持續存在,擁有財政空間和融資條件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以考慮額外的刺激措施。

“政策方面應該針對衞生危機,快速應對疫情。”高斯説,各個國家恢復經濟發展,首先要對弱勢家庭提供支持,考慮下一代的未來和教育問題。受疫情影響,可能有1.6億名兒童不能上學,教育問題會直接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走向。“各國應構建合理化體系,增加未來經濟動力,尤其在金融方面,要加強貸款和投資流動,讓更多人面臨競爭和不確定性時具有一定的協同能力。”

“目前全球就業市場壓力較大,競爭較為激烈,就業人員應該在從事領域深挖,為自己尋找新的就業可能性。”高斯補充,就業人員要在危機中尋找機會,未來數字技術等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會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2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銀行前景預測局局長:全球經濟低迷 中國將保持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