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作者|曹升 來源|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

營銷的核心是什麼?高手是怎麼做營銷的?我們今天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客户資產管理。

什麼叫客户資產?

簡單地説,就是客户一生在商家購買產品的價值總和。

反過來説,就是商家在客户未來盈利能力的價值總和。通常,我們會把價值總和,折現成當下的淨現值。

什麼是客户資產管理?具體包括4個方面內容:

管理客户需求(需求管理);管理客户行為(場景管理);管理客户關係(關係管理);管理客户認知(品牌管理)。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解釋一下:

一、管理客户需求(需求管理)

管理客户需求(或者叫客户需求管理),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這裏介紹三種方法:大類客户需求、小類客户需求、目標客户需求。

1.大類客户需求

大類客户需求,是宏觀客户需求管理。我們推薦一種分類方法:

引領需求:未來增量市場;

創造需求:當下增量市場;

滿足需求:當下存量市場。

這是我們灰度認知社常用的方法,因為我們專注增長,所以對增量市場特別在意。

這麼説太過宏觀了,我們舉幾個例子吧:

引領需求案例: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在馬斯克進入汽車行業那個時點,特斯拉電動車就屬於引領需求,油電混合動力車屬於創造需求,油動力車屬於滿足需求。

因為是未來增量需求(當下需求量在短期並沒有放量增長),導致2012年之後相當長的時間,特斯拉股價都在200美元左右徘徊。大家短期並不看好它。

而近期,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32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第二名豐田汽車、第三名大眾以及第四名本田的市值之和。這就是典型的引領需求案例。

創造需求案例: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在餓了麼創辦時,全國有數據統計的外賣才只有1億市場規模,顯然,外賣是一個已經存在的需求,但是與餐飲業整體相比,還是極度小眾。

去年,全國外賣已經達到5500億市場規模。這就是典型的創造需求案例。

滿足需求案例: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楊記興臭鱖魚,並沒有進行菜品大創新,只是在一個業已存在的存量餐飲市場上,打出了一個單品招牌店。從以前每天銷售幾十條臭鮭魚,一下子提升到3000多條。這是存量市場競爭中脱穎而出,這是典型的滿足需求案例。

2.小類客户需求

小類客户需求,是中觀客户需求管理。我們通常使用STP法。

STP,指的是市場細分(Market Segmenting)、 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 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我們以拉麪説為例。

第一步,傳統方便麪以價格帶為主要市場區隔,通常分為:容器方便麪、高價袋裝面、中價袋裝面、低價袋裝面等。這就是最簡單的以價格維度來區隔的方便麪市場細分。

第二步,拉麪説要進入哪一個目標市場呢?

從價格維度上,它要進入高端市場;

從產品形態上,它要跳出上面4個細分市場。

第三步,在高端市場上,市場定位是什麼?它想做一款高端的、在家吃的日氏拉麪。

從當時方便麪市場格局來説,這個是引領需求;但是從餐飲、外賣當時市場來看,它又是創造需求。

為什麼這麼説?

因為餐飲堂食有日氏拉麪,價格比中氏拉麪貴,但客户基礎非常好,而且已經準快餐化了,容易複製。因此,這個日氏拉麪需求在餐飲堂食是大眾需求,外賣需求是小眾需求,零售需求就更小眾了。開發日氏拉麪的零售需求,這就是當下增量市場。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小結一下:拉麪説創業起步的時候,也自覺不自覺地用到了STP方法(也許她們不一定會承認)。

在傳統方便麪市場的4個細分市場中,它融合餐飲、外賣、零售三家特長,創造了新的客户需求,跳出了傳統方便麪市場格局,目標市場是全新的高端健康方便麪。市場定位是在家吃的高端日氏拉麪。

在管理小類客户需求時,STP方法還是偏市場分析的中觀類方法,這種方法傳統產業用的比較多。

如果是互聯網屬性強的、有客户行為數據的企業,往往會採用客户行為分析法、客户體驗分析法或者客户決策分析法。

比如:當互聯網公司想要抓中觀級別的客户需求時,可以使用下圖來做一個簡單的客户行為分析。你看一下這些數據,就知道客户每天把時間都花在哪了?我們要去哪裏接觸目標客户?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3.目標客户需求

目標客户需求,是微觀客户需求管理。KANO模型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微信這個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

首先,微信有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客户需求太多,並不是所有功能,都在短期內集中開發完畢的,而是有一個相對漫長生命週期管理。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其次,在每一個版本開發時,都要做KANO模型分析。KANO模型如下圖所示: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我們做一個簡化全局版的微信KANO模型分析。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我們把KANO模型再做一個變形處理,得出一個產品需求匹配模型: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當我們向市場推出某個產品時,這個產品需求匹配模型的實戰性就更強大了。

比如,我是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我對外宣傳我們產品是“存款、貸款業務”,糟糕了,這是銀行業的“大眾認知、必備需求”,相當於説的全是“行業賣點”。那這種產品功能是同質化的,顯然難以打動客户需求。

我們把管理客户需求再小結一下:

管理客户需求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大類:

宏觀客户需求管理,比拼的是企業家格局,搶佔的是產業鏈地位。最好的競爭是遠離競爭,所以增量市場是重中之重。

中觀客户需求管理,比拼的是承上啓下的一體化能力。商家視野中究竟有哪幾個細分市場?哪個是商家的目標市場?在這個目標市場中,商家如何定位?

微觀客户需求管理,比拼的是產品需求匹配能力和團隊執行力。我們每一個版本的產品,究竟哪些是客户需要的?哪些是客户想要的?哪些是大眾認知的?哪些是小眾認知的?在下一個版本中,我們對客户需求進行什麼策略性地取捨與組合?

顯然,中觀客户需求管理,是目前傳統企業應用最廣泛的。宏觀客户需求管理,是戰略營銷,非常考驗企業家格局與視野;微觀客户需求管理,是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的特長。

二、管理客户行為(場景管理)

很多產品型公司,對產品與需求有很深誤解。以為產品好,就一定有客户需求。有需求,就一定賣得好。好賣,就一定有收入有利潤。

其實不然,產品與需求之間,還少了一個媒介,叫場景。

比如:波士頓交響樂團是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之一。既然名氣大,那產品肯定好,客户需求一定是真實的,票好賣。

然而,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做了客户調研,發現有高達40%聽眾,來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來了。這個數據,真的讓人大跌眼鏡。

究竟問題出在哪?是這些觀眾不是目標客户,音樂素養低?還是聽不懂?還是現場演奏時沒發揮好?還是音樂廳建築抑制了聲樂表現?還是品牌知名度不夠,大家不知道我們的行業地位?

最後,經過深入的客户走訪,發現這部分客户以開車為主,演出場地周邊沒有停車場,導致客户體驗變差。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案例説明,產品與客户需求之間,是在一定的“場景”中完成化學反應的。

這個場景中,客户除了產品本身,還會出現一些場景中才特有的行為,這些行為又會拉昇或降低客户體驗,既而對最終交易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而有些客户需求本身,就是要在特定的場景下,才會激發出來。比如:在電影院場景下,爆米花是高慾望消費;反之,如果離開電影院這個場景,爆米花一下子就降為低慾望消費。好神奇吧?場景對行為和需求的影響力竟然這麼大!

管理客户行為,通常有3種方法:客户行為地圖、客户體驗地圖、客户決策地圖。這3個地圖,都是以具體場景為基礎的,此處不展開詳細論述。

我們給出另外一個工具模型(場景需求匹配):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我們極度重視和推薦大行業小場景的產品化。

什麼叫大行業小場景的產品化?

某個特定場景下,解決客户具體問題的單點突破。

而這個單點:

① 能擠進客户決策的重要性、優先級序列;

② 客户有支付意願;

③ 在這個行業中具有普遍性;

④ 容易形成標準產品。

這種大行業小場景應用,就是典型的客户行為管理。

三、管理客户關係(關係管理)

傳統企業缺少對客户關係管理的技術與手段,通常都是在流量層面下功夫,建渠道,做推廣,努力實現多時空多批次的流量變現。

互聯網公司就大不同了,他們有技術、工具與手段,他們有客户日活、月活、年活,這些是傳統企業特別羨慕的。

客户關係管理,我們推薦分為兩類:一類是客户心智份額,第二類是客户關係營銷。

1.客户心智份額

客户心智份額,其實是對客户資產的沉澱與歸類。

經過一段時間經營後,我們把客户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心智預售型客户(大概率客户);

二是概率觸發型客户(中概率客户);

三是隨機流量型客户(小概率客户)。

心智預售型客户,簡單地説,就是品牌的忠實粉絲。當這類客户在消費時,有遠超出普通消費者的大概率,來購買特定品牌。

隨機流量型客户,簡單地説,就是攔截流量,進行銷售轉化,並努力提高客單價。這種流量有可能是無差異客户,上到60歲,下到6歲,所以,轉化概率,是這三類客户中最低效的。

概率觸發型客户,就是在某些場景或者某些條件觸發下,客户就會增大購買某商家產品的概率。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小結下來,就是上面這個圖。內容比較多,就不再多解釋了。

2.客户關係營銷

這裏,我們介紹一種方法:RFM模型。

R(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時間;

F(Frequency)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頻率;

M(Monetary)一段時間內的消費金額。

有了這3個維度和數據,我們就可以把客户按照關係的重要性、優先級,進行分類排序了。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有了數據支持,我們就可以針對上面ABCD四類客户,分別使用不同的關係營銷策略。

比如,我們打開美團外賣,一個你經常去的商家給你發一個定向紅包,這就是典型的RFM應用下的關係營銷。

四、管理客户認知(品牌管理)

最近,社交網絡上有一個小熱點話題,引發了不少議論。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我們先不管上面關於華為、小米的觀點正確與否,先把背後的底層邏輯給提煉出來:

究竟品牌與產品是什麼關係?

消費者究竟買的是品牌,還是產品?

品牌是如何讓客户願意支付更高價格的?

我們認為品牌有三層內涵:產品價值、人品價值、流品價值。

什麼是產品的價值?解決問題,貨真價實。

什麼是人品的價值?身份認同,情感連接。

什麼是流品的價值?三教九流,社會地位。這個需要再多説兩句:在消費者認知中,是有一個行業鄙視鏈的。流品,就是因時借勢,能找到一個相對有利的社會地位(儘可能搶佔鄙視鏈的上游位置)。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在這三類價值基礎上,我們又細化了一個品牌九宮格(這只是一個便於落地實戰的樣本)。我們來一一解釋一下:

什麼叫招牌?我是XX牛肉麪,就是招牌。潛在客户一眼就知道,這家賣的是什麼貨?符不符合我的需求?

什麼叫品質?和府撈麪説:一斤骨頭三碗湯。這就是典型的宣傳產品的品質好。

什麼叫名氣?像山東大葱等當地土特產,就是典型的名氣型產品。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什麼叫形象?上面就是。對於目標客户來説,一眼就知道,這麼大廣告牌是哪一家?而且小朋友還有情感認同,更喜歡吃。

什麼叫體驗?海底撈,不用多説了吧。產品是不是最好,這個不知道。但是大家都愛去,客流量大,翻枱率高,眾所周知。

什麼叫調性?同樣賣烤鴨,為什麼大董比全聚德的客單價要高很多?因為,大董號稱做的是意境菜,環境、擺盤等也是目標客户願意支付的溢價。

什麼叫標準?一流企業做標準,這個標準不是行業生產標準,而是客户決策標準。比如,麻小外賣説:白腮才是乾淨蝦。這是北京想吃小龍蝦又怕有重金屬污染的中產階級一聽就懂的,這叫決策引導。

什麼叫品類?華為手機主打我是最符合華人審美的照相手機,小米手機主打我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這兩個在當時都是開創了手機新品類。品類是客户決策路徑,是行業教育成本。

什麼叫入口?這是互聯網公司最喜歡用的一招,簡單粗暴,一旦成功了,就會形成網絡效應,或者自然壟斷。比如,支付寶與微信支付,都是阿里、騰訊兩家一直大打出手的流量入口,高頻、剛需,可以流量分發,還能有大數據價值。

小結一下:

品牌管理有三層內涵:產品的價值、人品的價值、流品的價值。

商家播種什麼,就得到什麼。在不同的內涵層面,客户的復購率,以及客户支付溢價的願意度,都大不一樣。

此外,品牌管理還有一個分類方法,分為:品與牌。

品,是投資;牌,是變現。

品,包括客户體驗與客户認知兩個方面內容;

牌,包括流量引導與決策引導兩個方面內容。

五、規律總結

營銷高手是客户洞察能力特別強的一羣人。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客户的LTV(終身價值),圍繞着這個LTV,來進行客户資產管理。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

管理客户需求(需求管理);

管理客户行為(場景管理);

管理客户關係(關係管理);

管理客户認知(品牌管理)。

客户需求管理,有宏觀、中觀、微觀三類分法。產品與需求的匹配(我們稱之為PDF),顯然比產品市場匹配(很多人知道的PMF),更為落地有效。

客户行為管理,可以使用客户行為地圖、客户體驗地圖、客户決策地圖等專業工具,而大行業小場景,是可欲而不可求的戰略級工具。

客户關係管理,最終建立和沉澱下來大概率、中概率、小概率三類客户,可以使用RFM模型來針對不同的客户,實施精準的關係營銷。

客户認知管理,就是創造品牌的核心價值。這種價值包括產品價值、人品價值、流品價值三種內涵。不同的品牌價值,對應不同的客户支付意願度和不同量級的復購率。

在大量的業務實戰中,我們發現,市場預算充足、廣告轟炸多的傳統企業特別擅長1和4,而從0到1高速發展、幾乎不做一分錢硬廣告的互聯網公司特別擅長2和3。

然而,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互聯網公司,他們都要面對一個本質的問題:

營銷與銷售,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

銷售,是商家主動去找客户。

營銷,是客户主動來找商家。

一個沒有大量主動找上門的自然流量的企業,怎麼能説自己是營銷高手呢?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灰度認知社(ID:HDrenzhishe)

關於作者:曹升 灰度認知社創始人,客户同理心導師。擅長從客户視角透視傳統產業+互聯網的增長邏輯與戰略機會。服務美團、滴滴、百度、360等互聯網頭部企業以及眾多品類第一客户,幫助客户解決三大痛點,打造品類第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41 字。

轉載請註明: 高手營銷的底層邏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