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馬瑾倩)自2011年首家網絡互助平台成立以來,各類互助平台不斷增加,“花小錢治大病”幾乎成了相互保、輕鬆互助、水滴互助等互助平台的標誌詞語。有的平台甚至打出“0元加入保百種重疾”的口號,這類“低標準、低付費、低償付”的普惠產品被認為是社保和商保的有益補充。
不過,當前網絡互助平台尚未納入監管範疇,沒有明確監管職責、行業標準,各平台在商業模式、收費標準、服務水平等方面有一定差異。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表示,網絡互助動輒涉眾千萬甚至上億,應當儘快健全監管體系,防止重蹈P2P網貸的覆轍。
建議1
借鑑網約車、共享單車經驗 加強網絡互助資金池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目前網絡互助收費方式主要有“後付費”和“先付費”兩種。雖然主流模式是後付費,但先付費模式也佔有一定市場份額,存在一定規模的資金池,因此存在金融風險。
與商業保險公司“少賠才多賺”的機制不同,一些互助平台的管理與互助金髮放掛鈎,也就是説,賠得越多平台提成越多;賠款由全體成員分攤,這種計提費用的方式,會造成平台和會員之間的利益衝突,有可能損害消費者權益。
同時,當前並無相關法律確保平台經營者或投資者遵守契約,對互助範圍、健康告知、等待期等信息披露進行規範,平台“野蠻生長”,幾億公民隱私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為,要加強相關研究及國際經驗借鑑。網絡互助應與商業保險有效切割,避免角色混淆和風險傳遞;借鑑國際交互保險監管經驗,加強對第三方管理者的監管。
同時,出台有效的監管措施和運營管理制度,包括對平台及項目進行備案,限定互助範圍和內容,明確不得剛性兑付,加強信息披露,限制預收費資金池的內容和規模,實施經營保證金制度,完善資金託管要求,建立業務運營規則,建立風險處置機制,加強外部審計,建立行業信息系統等。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建議,建立專業化核賠機制,對於有爭議的互助案件,完善後續糾紛解決通道。明確説明互助金的性質和用途,提供第三方調查機構及其資質情況。完善計提費用的方式,互助平台的管理費用應與互助金階梯式掛鈎,理賠金額越多,管理費用所佔比例呈遞減趨勢,降低互助平台的道德風險。
張琳還建議對資金池行為加以限制,要對資金託管方式給予導向,借鑑網約車、共享單車平台及其他共享經濟模式治理的經驗,不得設立資金池,資金委託於第三方銀行或商業保險公司監管,加強網絡互助平台資金安全的保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設定預收金額上限,避免出現類似P2P、信託和理財產品的惡性事件。
建議2
儘快將網絡互助納入銀保監會監管框架
周延禮認為,網絡互助不屬於慈善法所規範的慈善募捐、慈善捐贈等慈善公益行為,也不是保險法、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定義的保險和相互保險,但具有一定的商業保險特徵。為及時有效緩釋、化解風險,對網絡互助進行窗口指導,他支持開展行業自律,未來不斷加強自律機制建設,豐富自律職能。
要探索“監管沙箱”,建立創新測試機制。“監管沙箱”作為一個“安全空間”,通過柔性管理打造包容審慎的監管工具,為新興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空間。可參照國際經驗,設定條件和範圍,建立容錯機制,進一步觀察,防範風險、促進創新。
此外,從長期來看,應將網絡互助作為一種特別的合同關係,推動相關保險法、民法、合同法等法律制度修訂完善,並根據網絡互助運營特點,逐步健全網絡互助運營管理制度體系。
鄭秉文也認為,網絡互助雖然不屬於現代意義上和法律意義上的保險,但在風險選擇手段、風險發生和機制運行、互助共濟的風險分攤制度安排等方面與商業保險的本質相像。同時網絡互助創設了一些新特徵,突出表現為風險轉移和分攤網狀化、費用支付零散化、風險定價事後化。
鄭秉文指出,在目前相關監管部門中,銀保監會的職能最接近網絡互助的業務本質和屬性,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看,建議儘快將網絡互助納入銀保監會的監管框架之內,並根據其獨特性建立適配的創新監管方式,防止重蹈P2P網貸的覆轍。
建議3
嘗試“後分攤付費”模式 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
由於商業保險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可預見性差、破壞性大,以及我國保險滲透率不高,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原因,目前商業保險未能在防損減災和災害事故處置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張琳認為可以嘗試依靠相互保險的“分攤模式”,構建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互保障計劃,借鑑國際上部分相互保險組織的後分攤付費模式。
張琳以未知疫情為例,事前每位加入成員每年支付1元錢形成抗疫基金,一旦疫情發生,賠付費用由基金先出,不足部分由基金內成員按實際發生分攤扣除。相互保險機構在管理過程中要秉持公平公開的原則,在確保不侵犯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運用互聯網、線上支付和區塊鏈等技術,做到每一筆賠案都公開透明、有據可查和及時支付。
相互保險的互助性和普惠性與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管理的公共產品屬性、突發性和系統性天然契合,以參保人共擔風險為特點,可有效解決商業保險在參與重大公共衞生安全事件管理中,缺乏風險模型和產品預先定價能力等困境。同時,由於相互保險不以盈利為主要目標,也有利於其在風險預防和健康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有效解決目前疾病防控工作中“重治輕防”的問題。
張琳表示,由於人員大規模流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具有跨區域甚至全國性、全球性特點,為更好發揮上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相互保障計劃的作用,建議監管部門在密切關注、悉心指導的前提下,放開對該計劃的業務經營區域限制。
背景
去年網絡互助平台幫助近4萬人次 金額超50億元
自2011年誕生以來,網絡互助迅速發展。
某網絡互助平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數十家互助平台成員已達1.5億人,2019年共幫助近4萬人次,互助金額超過50億元,成為全國醫保和商業保險之外,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支重要補充形式。
2020年3月,《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託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意見》還鼓勵社會慈善捐贈,統籌調動慈善醫療救助力量,支持醫療互助有序發展。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張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