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危險的事情 不是通縮 而是資產泡沫

文/時晨晨

信用貨幣時代,對通脹的恐懼深入骨髓!

幸好,我們及時扭轉了這個預期。其中,豬肉價格連續14周下降,CPI時隔8個月重回2時代。

我們通脹無憂,通縮不懼,政策謹慎剋制,獨善其身。

可是,整個世界陷入了平庸,這才是最危險的!

這也是過去10年,全世界遇到的最大問題!

14連降 時隔8個月 重回2時代!

失去金本位,信用貨幣時代,對通脹的恐懼深入骨髓。

經濟大封鎖,局部確實出現了物質短缺,豬肉價格漲到吃不起,進而推動CPI破5,創歷史新高。

疫情衝擊供應鏈,生產效率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再加上全球注入數萬億美元資金,市場對通脹的擔憂迅速升温。

很快,這個預期就被徹底扭轉。

6月10日,統計局公佈數據,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4%,漲幅較上月縮小0.9個百分點。

就連前期漲勢最兇猛的豬肉價格,也連續14周下跌,跌至38.82元/公斤,20塊錢一斤的豬肉又出現了。

除了豬肉,鮮菜、雞蛋和鮮果等等民生消費品的價格也持續下降,降幅還不斷擴大。

時隔8個月,CPI重回“2時代”,通脹預期基本消失,甚至不少人開始擔憂通縮

為什麼擔憂通縮?看PPI數據。

跟消費品不一樣,消費價格之前漲的太兇猛,都成了敏感話題,而PPI價格,卻一路下跌。

5月份,PPI下降3.7%,一直處於萎縮通道,跟上個月相比,5月份降幅更大了,比上月還高0.6個百分點!

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5.1%,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5%,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

更關鍵的是,主要行業,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燃料、化學原料、黑色金屬等等,週期性產品的價格下降幅度還在擴大。

其實,通脹下降一點兒不奇怪,都在預期之中。

因為我們知道,這次通脹走高,完全就是結構性的,除了食品、燃料、醫療保健之外的大部分消費品價格變化不明顯,這完全是疫情衝擊導致的短期價格上漲現象。

疫情結束後,食品、生活用品、醫療用品等等必需品的恐慌性需求,肯定會下降,逐步迴歸常態。

復工復產後,工廠開足馬力,物流滿負荷運轉,熱火朝天的幹一段時間,就能解決物質短缺問題。

需求下降,供給增加,一來二去,價格自然就會下降。

沒有通脹壓力,給了我們很大的政策空間,可以從容面對各種問題。

實際上,截止到目前,我們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還都非常保守和剋制。

最近一個多月,央行就是很謹慎的管理隔夜利率,逆回購利率等等,流動性收緊甚至都造成了債市踩踏。

財政政策也一樣,別看現在赤字率破3,達到了3.6%,但是面對如此大危機,這點刺激還是太低!

對比一下,美國赤字率都飆升到了10%,極端一點的國家,比如日本和德國,赤字率都飆升到了20%。

如此大的增長壓力,我們還保留如此大的政策操作空間,為什麼呢?

我們到底在擔心些什麼呢?

留上一手 警惕灰犀牛二次衝擊!

被忽視的問題,才是最致命的問題;被輕視的敵人,才是最危險的敵人!

經歷過最慘痛的教訓後,人們開始忘了傷疤忘了疼。

大象就在房間裏面,很多人就是視而不見。

甚至,有些經濟學家又拿起望遠鏡和顯微鏡,來尋找下一個新的灰犀牛或黑天鵝。

清醒一點,以前最大的黑天鵝,已經變成當下最大的“灰犀牛”,全球疫情二次爆發就在路上。

這頭灰犀牛,正凶猛的衝向堆滿瓷器的房間。

截止6月9日,全球累積感染過新冠肺炎的總人數已經超700萬,高達721萬人。

其中,確認人數最多的國家是美國,高達204.6萬人。

接下來是,巴西、俄羅斯,確診人數分別高達70.7萬人和48.5萬人。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超過40萬,其中美國美國高達11萬,接下來是巴西。

最兇險的情況是什麼?新增確診人數,這幾個國家仍然還在高速增長。

把新增確診人數匯成一條線,絲毫沒有見到拐點的意思!

美國每天新增2萬人,巴西每天新增1.6萬人,俄羅斯每天新增8千人。

這些國家有什麼特徵呢?自然資源非常豐富。

先看巴西。

巴西是全球第九大石油生產國、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國,是全球大宗商品的重要出口國。

在巴西的出口商品結構中,大宗初級商品的出口佔到了總出口額的50%左右,鐵礦石佔16.3%,農產品佔16.8%,石油燃料佔8%。

俄羅斯也類似。

都是典型的資源型國家,資源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俄羅斯的經濟,幾乎全靠資源原材料支撐;俄羅斯的出口,也幾乎全靠資源原材料;相應的,俄羅斯的投資,也主要投資在資源原材料產業。

在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出口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接近於40%,有時候甚至高達70%。

總結一句話,疫情開始衝擊資源型國家了。

具體來説,是哪些影響呢?原材料價格上漲。

5月份來,巴西和俄羅斯等資源型國家疫情惡化,期貨市場立馬就有反應。

wind鐵礦石價格指數,從600點位置反彈到接近800點,短短一個月,價格漲幅接近40%。

我們完全不用擔憂通縮,資源型國家受衝擊,壓力很快就會傳到過來,PPI價格下跌趨勢可能會扭轉過來。

需要警惕的是,疫情不是説衝擊過資源型國家之後,就會消失了。

根據當下的發展趨勢,很多傳染病專家都紛紛警告,當心疫情二次爆發,時間很可能是秋冬季節。

第二波疫情衝擊很可能會大於,且長於第一波衝擊,對經濟增長的衝擊,也會超過第一波!

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疫情風險還沒有完全解除,相應的經濟還沒有完全出清,政策子彈當然也不能一下子全打出去!

廣挖洞深集糧,當對手真正捉襟見肘的時候,我們再果斷出手,搶佔先機,收復失地!

沒有通脹 大麻煩不是通縮 而是資產泡沫!

時隔8個月,CPI再次重回2時代,通脹無憂。

雖然PPI深度萎縮,但是資源型國家也慘遭疫情衝擊,價格傳導正在路上,所以通縮也不會出現。

沒有通脹,也沒有通縮,整個世界陷入平庸,這才是最危險的!

這也是過去10年,全世界遇到的最大問題!

美國幾輪QE下來,通脹長期都在2%的目標值以下;日本實施負利率和推行QQE,經濟並沒有擺脱通縮;歐元區也推出超常規寬鬆政策,經濟還是滑向了通縮。

根據IMF的數據,從2011年至2015年,全球普遍實施超常規寬鬆貨幣政策,但是,世界整體CPI年均變化率從5.05%降至2.77%。

其中,發達經濟體從2.71%降至0.31%,新興市場從7.10%降至2015年的4.66%。

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產業式微,全球通脹失去彈性;比如,創新動力不足,勞動生產率保持低位等等。

若只有這個影響,對普通老百姓來説,是一件好事啊。

畢竟,跟自己息息相關的消費品價格,生活資料價格,常年不漲價,生活質量不會下滑。

很遺憾,現實世界萬物息息相關,總是事與願違。

通脹起不來,背後是社會總需求的巨大黑洞,這意味着,經濟形勢不好,就業和收入都會受到連累。

當然,更大的問題是,催生巨大的資產價格泡沫!

大規模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不起來,那麼這些流動性一定會流到另一個地方:資產。

就相當於往兩個木桶裏灌水,如果一個經濟增長這個木桶流不進去水,那麼必定會全部流向另外一個木桶裏面。

水滿則溢,物理法則,根本無法違背!

以美國為例。

美國3輪QE,從2008年到2015年,這七年的時間內,經濟沒怎麼增長,通脹沒怎麼增長。

但是美國核心資產,道指、標普500指數和納指每年漲幅高達10.3%、12.4%和17.9%。

可以説,美聯儲釋放出來的流動性,絕大部分都流入到了美國股市裏面去了。

這非常不公平!

窮人是沒有資產的,股市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關心的是,經濟好轉,收入上漲。股市上漲,最受益的還是那羣富人。

而美聯儲釋放流動性,讓資產價格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普通人薪資收入的漲速,美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歷史沒有消失,只會重演。

這一次,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幾乎毫無節操,釋放了天量流動性。

短短兩三個月,資產負債表規模就接近翻番,高達6.77萬億美元,創歷史記錄。

這些流動性進入經濟體內,拉動工人薪資增長了麼?沒有。

美國失業率還高達16%,窮人仍然很窮。

但是,美國三大股指卻反彈了接近50%。

美國富人的財產增值了50%,而美國窮人沒有美聯儲的恩澤。

根據外匯頭條的計算,剔除貨幣泡沫,美國三大股指幾乎原地踏步,還位於多年低位。

進一步推測,美聯儲釋放的流動性,一共帶來50%的財富,而窮人分到的比例不足3%,剩下的47%全被富人分走了。

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通脹消失只是一個結果,反映了這個世界其實一切都沒有改變,全球又回到了老路上:

無窮的刺激,造成無窮的泡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76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最危險的事情 不是通縮 而是資產泡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