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間,投行巨頭高盛舉行電話會議,就比特幣的資產類別、與黃金的對比、價格趨勢的底層邏輯,以及對世界經濟金融的可能性影響等方面發表了看法。巧合的是,摩根大通近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也對比特幣的內在價值進行了分析和預判,而且這兩大投行的觀點之間存在較多衝突。
比特幣究竟是不是資產?它的價值邏輯是什麼?高盛diss比特幣投資價值,你還敢投資嗎?5月28日,SheKnows火速邀請到了中美證券市場專家、區塊鏈行業應用與研究者谷燕西,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知名學者吳桐展開熱點大辯論,一探究竟。
谷燕西:
這篇報告報告的大部分內容是分析整體的經濟形勢和給顧客的一些主流的建議,對於比特幣價格的分析並不深入,把比特幣拉進來是非常牽強的,有吸引熱點的嫌疑。
吳桐:
從報告內容來看,從邏輯層面而言,高盛關於比特幣投資建議的論點缺乏新意,講的都是三四年之前講的東西;大量的論據被刻意忽略,論據存在缺失;即使假設論據是完備的,論證過程也存在問題,由此推論出的投資建議自然存在問題。
高盛的意見,雖然不能代表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普遍觀點,但是也是代表了一部分old school的觀點。
我也不認為以後高盛的觀點並不會發生變化,從整個歷史來看,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態度觀點一直是多變的,包括這次給出比特幣內在價值的摩根大通,之前一直是看空比特幣的,這次竟然破天荒給出了一個內在價格,而且價格還不低。
吳桐:
資產定義非常多,我們從一個角度來講,資產就是預期能給未來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比如説你投資比特幣,只要你不加槓桿,只要比特幣不清零,未來都是可以預期給你帶來經濟收益的。
簡單來説,我認為比特幣能表現出來一定的類似黃金的屬性。從支付工具去分析黃金和比特幣的相關性,這個出發點我認為就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從上個世紀70年代黃金非貨幣化之後,黃金也不做支付工具了。認為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的觀點,也從來不是從支付工具角度説的。
關於避險屬性,我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比特幣在2015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表現出來的性質與黃金類似,對於國際金融市場確實有避險屬性,而對來自宏觀經濟的風險不具有避險性,只是説避險的大小程度有區別。為什麼後來沒有表現出來?因為2018年之後,整個比特幣市場恐慌情緒非常強,大家都拋售比特幣導致成為了風險資產。這個時候就是比特幣市場自己出了問題。
比特幣其實是風險性和避險性的矛盾統一體,但是避險性和風險性不是一個座標的正座標系和副座標系,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屬性。
谷燕西:
整個區塊鏈圈一直認為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黃金作為支付工具和避險資產,是在人類經濟生活中長期形成的共識。比特幣迄今為止並不具備成為支付工具的可行性,並沒有證明自身比法幣更方便。避險資產也不可行,因為避險資產,一定要有基本的使用價值,比特幣現在就是共識的結果,那是空的,這個基礎是非常不牢固的。
谷燕西:
比特幣沒有使用價值,但是比特幣有1700億美元左右的市值,我認為完全是共識的結果。人的共識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但是比特幣總有一天會被戳戳穿的。
比特幣設計的初衷就是要來解決市場中法幣存在的問題,所以比特幣最大的敵人就是法幣,而法幣背後是什麼人呢?是政府各個主權政府。各個主權政府是絕對不會允許比特幣在自己的轄區內自由流通。
目前支撐比特幣價格的兩個主要的因素就是交易媒介和交易平台。交易媒介裏面USDT佔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美國監管機構會不會對USDT採取監管措施呢?市場上普遍有預期認為是一定會發生的。一旦這種情況發生的話,USDT的價值會怎麼樣?如果沒有交易媒介的話,你用什麼來形成比特幣的價格?
吳桐:
而且現在市場上不會缺乏交易媒介,USDT倒下了,立馬就有100個USDT站起來,自然厭惡真空。
比特幣可以轉賬,可以投機,可以滿足想象力,不可能説一點使用價值都沒有。
定價機制,我認為短期是不存在定價機制的,至少我沒有發現比特幣短期的定價機制,我認為短期內普通投資者不應該採取頻繁交易的策略。如果你認為比特幣基本面長期OK的話,我建議長期持有。高盛列舉了比特幣及比特幣市場的諸多缺陷,但是比特幣現在也有9000多美元的價格,這個單價是不低的,所以説它以後增長的空間可能是非常大的,至少有這種潛力。
谷燕西:
吳桐:
我們看,比特幣本質上是什麼?從金融角度是一個比較好的投機工具,當然還有其它層面的意義。我們從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角度來説,比特幣本身來説是規制外的一片割據地帶,不管國際金融基礎設施如何進步,只要有國與國之間存在割裂,規制之外的地方就不是空白的,自然厭惡真空。所以比特幣在這種層面上,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和金融問題,從根本上來説也是一個人類發展的政治問題,只要政治割裂和衝突存在,比特幣就有自己生存的價值和空間,這是第一個方面。
而且,隨着數字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支付系統更加發達之後,它是可以滿足支付需求之外跟深層次的需求的,比如更好地滿足比特幣的投機需求,實現比特幣更加市場化的價格發現機制。
從歷史上看,全球經濟發展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比特幣的價格。包括剛才提到的今年疫情之下的股幣雙跌,這種現象其實非常常見,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重倉比特幣的金融機構會拋售比特幣回收流動性,在股市上補倉。那就是一個賣方市場,價格自然就下來了。我們要分析每一次事件背後的機制和邏輯,而不是試圖發現一種通用的機制。包括比特幣歷史上最大的牛市2015年——2017年跟2015年興起的逆全球化之風密切相關。
谷燕西:
吳桐:
為什麼短期沒有影響?因為比特幣它是“偏霸”,它是有自己的自留地的,高盛的用户不是比特幣的主要投資者户,所發表對的比特幣的負面信息也毫不出乎市場意料,反而如果吹捧比特幣,這才是超乎市場預料的。用金融市場的詞裏面講就沒有新信息進來,所以對現有的市場存量不產生影響。
長期會有一些負面影響,就是對潛在客户心理的影響,高盛對客户灌輸了這種負面的想法,即便以後主流機構對比特幣的態度好轉,就會經歷一個更長的時間,如果沒有這個事情的話可能會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