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今年以來,政策面持續釋放信號“保市場主體”。7月8日召開的國常會再次強調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疫情擾動下,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就在於發揮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毛細血管的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那麼,小微企業的獲得感究竟如何,記者就此展開調查瞭解。
北京棣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輝(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首先,公司享受到自3月初開始實施的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税率從3%降為1%的政策,3月份至6月份公司共少繳6.5萬元的增值税。第二,由於公司被評定為重點行業小微企業,所以可申請‘穩崗培訓補貼’,享受一次性發放每人1540元的補貼(補貼款尚未到賬)。第三,公司可享受自1月份實施的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政策,應返還的0.58萬元預計將於7月底陸續到賬。第四,公司可緩繳社保、醫保、住房公積金,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金壓力。”
北京界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也申請了“穩崗培訓補貼”,由於被評定為非重點行業小微企業,所以可享受一次性發放每人1000元的補貼(補貼款尚未到賬)。同時,上半年繳納的0.96萬元工會經費也將全額返還。公司財務負責人莫可可(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還享受到自1月份實施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額退税政策,目前已收到3.5萬元的退回税款。”
“5月份剛接到通知,税收優惠(小規模納税人增值税税率從3%降為1%)政策實施期限延長到12月31日。如果按公司每月含税銷售收入為20萬元計算的話,以前每個月要繳近6000元的增值税,現在僅需不到2000元,相當於每個月至少為公司減輕近4000元的資金成本。從3月份起至12月份結束共10個月,預計公司一共將少繳4萬元的增值税。”上海徽文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徐文傑用數據向《證券日報》記者説明情況。
不過,記者也在調查中發現,優惠政策雖鼓舞人心,但在實踐中卻容易出現“梗阻”現象。部分企業對優惠政策不甚瞭解,不知該如何申請辦理相關手續,導致政策利好不能高效順暢地傳導至企業。尤其是個體工商户,由於條件不符合、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對於政策的獲得感相對較弱。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宏財煙酒店店主左芳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3月份至4月份,門店享受過1600元的房租減免優惠,但後續沒有享受到其他政策優惠。”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的便利店店主肖坤則對記者表示,“不清楚可以享受哪些優惠,也不知道該如何申請。”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認為,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還需一套“組合拳”予以配合。第一,繼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充分發揮各部門的統籌規劃和協調作用,及時跟蹤掌握政策落實情況。第二,強化政策落實的督促檢查,建立長效機制,對沒能有效執行或在執行過程中“變形”的情況不斷反思總結、完善強化。第三,發揮協會、商會等第三方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對各項政策落實情況及時做出第三方評估,並集中反映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的訴求。第四,加強宣傳,藉助多媒體渠道,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對於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的扶持政策,便利企業申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