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 孫詩宇)訊,“現在就怕客户跟我説,別的銀行利率低,改去別的銀行做貸款。”一位股份制銀行個人經營貸客户經理向財聯社記者苦笑道,現在但凡手裏還有些現金流的小微企業客户已經開始挑選銀行了,銀行不得不開始競低價來防止客源流失。
保障小微企業的生存,是穩就業的重要方向之一。今年上半年以來,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將資金用到小微企業實處的政策方向一直沒有改變。6月1日,多部委更是下發文件提出要降低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央行也提供了創新融資工具。這在一定程度上效果已經顯現:多個地區利率的確出現了下行趨勢,而銀行給小微企業放貸的意願也有所增加。
不過,財聯社記者在調查過程也發現,不少小微企業感覺自己似乎與上述政策“無緣”。一名中部地區助貸從業者向財聯社記者直言,不少真正有資金需求的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依然存在。“大部分銀行還是主要做抵押貸款,但缺少抵押物的小微企業信用貸依然艱難。”
“銀行要為小微企業貸款,不應該是看在抵押的房子上面,而是應該真正給予其信用做貸款。”長期專注於小微企業融資業內人士謝作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在原有的風控模型之下做小微企業貸款很難突破,但要讓銀行以債券承受股權投資的風險也不現實,未來如何破題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目前看到可能的出路則是依託金融科技以及銀行產品的創新。
小企業不夠用了?部分銀行已開始競低價
“現在大型銀行也在給小微企業放款,我們在資金成本其實並不佔優勢。就小微企業客户流失的事,我們銀行內部已經開了好幾次會議了,我們只能開源節流。”一位北京地區股份制銀行客户經理向財聯社記者透露,現在他所在的銀行給到一些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最低不到5%,然而其他銀行爭搶客户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利率已經很低了,但還是會有一些小微企業客户被別的銀行以更低的利率撬走。”
實際上,銀行產品同質化、市場化,客户可選擇的空間更大,獲客再度成了銀行現在面臨的普遍問題。
一位國有銀行業內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現在優質的客户早就被銀行瓜分完了,一些優質的小微企業其實並不缺錢,在現在小微企業風險仍然較高的時候,在風控標準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新的客户確實並不容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商行、或者一些銀行的客户經理,選擇了與助貸機構合作來拓寬獲客渠道。財聯社記者獲悉,在去年底一度停擺的“銀行 助貸”公司的模式,在今年5月份重啓。
一位北京地區的助貸平台的工作人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和助貸公司之間的合作有所放寬,銀行也希望能拓寬自己的放錢渠道。“雖然政策提到的需要選擇低費用的助貸公司這一點目前還看到實際動作,但是貸款利率有所下降。”
實際上,在近年來貸款資源向小微企業傾斜的政策指引下,能夠得到貸款的小微企業實際利率的確已經出現了下行。根據今日央行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金融對小微、民營企業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全國民營企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增量分別是上年的1.4倍、1.7倍。而根據此前央行北京營管部的數據顯示,4月末,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2%,同比大幅下降115個基點。
抵押貸為主?部分企業認為貸款難未明顯降低
與銀行爭搶客户的場景不同,不少小微企業似乎還感受不到政策帶來的紅利。
在今日央行披露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認為總體融資難度較2018年基本不變的企業佔比41%,而認為獲得銀行貸款難度較2018年基本不變的企業佔比37%,認為有所下降的企業佔比達43%。
“如果沒有抵押,純靠信用或者税務數據,小微企業其實還是很難從銀行貸到錢。”一位中部地區助貸行業工作人員直言,現在銀行更傾向於給有抵押物,尤其是房屋抵押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
一位銀行信貸員也向財聯社記者透露,目前他所做的小微企業客户貸款中,多是房屋抵押的形式進行,真正以純信用的方式貸款寥寥無幾。“現在風險還是很大的,雖然銀行加大力度給小微企業放款,但也只是政策上的傾斜,風控標準並未較此前有所改變。”
疫情之後,企業的供應鏈體系受到打擊,供應鏈金融此前被寄希望於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能,但是疫情後上下游客户都發生變化,商業生態已經發生變化,業務體系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惡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風控的確需要更加謹慎。然而,無抵押則是小微企業的特點之一,如果只給有抵押的小微企業放款,則可能導致真正有資金需求的小微企業被拒之門外。
植信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認為,商業銀行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的模式在實踐中有一定困難,這是因為小微企業天然存在運營風險高、信息不透明、無抵押物等特點,使得商業銀行往往因為擔心不良貸款和放貸成本過高而對小微企業望而卻步。
實際上,監管已經對此有所預期並加以引導。6月1日,央行聯合多部門發佈《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新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鼓勵地方法人銀行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和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也表示,要求在今年未來的三個季度商業銀行需要加大撥備提取。為防止今年、明年甚至後年信貸資產質量下降做好準備。
金融科技是出路?服務小微企業銀行要做出改變
銀行有資金但面臨資產荒,而部分沒有抵押物的小微企業還是面臨貸款難。這樣的矛盾之下,如何讓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切實地落到實處,成了業界探討最多的話題。
從宏觀政策而言,央行已經表態,並給出了寬鬆的條件: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為小微、民營企業融資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引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完善金融機構“敢貸、願貸、會貸”的制度環境,提高小微、民營企業信貸獲得感、滿意度。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債券市場融資功能,豐富債券風險緩釋工具,為小微、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創造更好條件。
然而政策落到實處,還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做出改變,金融科技被看作是突破口之一。
民生銀行的首席研究員温彬認為,政策的落地實施,其信用風險最終由中小銀行承擔。創新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流程,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銀行管理中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提供了條件和基礎,比如用大數據和第三方電商平台合作獲得信用數據,幫助銀行對小微客户做出精準畫像,更全面掌握客户信用信息。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鞏固和提升銀行保險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動力和能力,除了提高小微企業貸款風險容忍度和完善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還應充分發揮金融科技手段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為小微金融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下一步,應積極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成果用於服務小微企業。
此外,拓展小微企業融資直接融資渠道,也是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發展的重要一步。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銀行業用信貸支持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限制。因為信貸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必然是要低風險的,銀行信貸必定要審慎。這意味着中小微企業,尤其是科創企業無法覆蓋。
“如果有了股權類的投資介入,就可以與信貸形成互補,在銀行信用不能覆蓋的領域,用直接融資的方式進入,而等到企業的經營狀況、現金流穩定之後,銀行信貸再度發揮作用,形成投貸聯動,將能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曾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