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為何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既與中國經濟自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來的超預期表現有關,更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密切相關。當前,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近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更新其全球宏觀展望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

惠譽、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家國際權威機構亦陸續發佈報告,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

專家表示,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既與中國經濟自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以來的超預期表現有關,更與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密切相關。當前,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必須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增長

穆迪在最新的《全球宏觀展望報告》中表示,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中國也成為穆迪上調2020年增長預期的唯一經濟體。

穆迪更新中國經濟預期目標,並非毫無依據。隨着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二季度中國經濟迅速實現了“V”形反轉,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反彈。

不僅是穆迪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多個國際權威機構也紛紛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增長。

惠譽將中國全年GDP增長預期由原來的1.2%上調至2.7%;世界銀行在7月底發佈的《中國經濟簡報》中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速會放緩至1.6%,但相比於世界其他大國的“負增長”,這個成績已經十分亮眼;IMF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1.0%,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此外,全球企業界人士也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全球首席財務官委員會近日公佈的第三季度調查顯示,全球首席財務官對中國經濟的展望比對美國經濟的展望更為樂觀。這是該調查歷史上首次有大量高管對中國經濟持更樂觀的態度。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執行官邁克·亨利近日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相當穩固的V形復甦,“(中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刺激措施,預計這些措施將使明年的經濟呈現進一步恢復勢頭”。

“穆迪和其他權威機構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增長,與二季度中國經濟復甦態勢超預期密切相關。”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為,從二季度以來公佈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有序推進,市場主體信心增強,內需潛能持續釋放,中國經濟未來可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上半年,我國疫情防控措施精準到位,復工復產進展順利,為全年經濟向好打下了堅實基礎。從中國經濟本身看,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此外,中央也有着豐富的宏觀經濟調控經驗,調控措施精準,這些都有助於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動能足潛力大

近段時間以來,華熙LIVE·五棵松的客流量明顯大了很多,不少餐廳經常瞬間客滿,來得晚只能排隊等號。

憑藉着這兩年來頗高的人氣,華熙LIVE·五棵松已經成為北京西部夜間經濟繁榮的標誌性場所。華熙LIVE·五棵松的火爆,是北京夜間經濟恢復繁榮的一個縮影。隨着疫情防控進入穩定狀態,居民被抑制的消費熱情開始釋放,夜間經濟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夜間經濟,不僅是一座城市的煙火氣,更是中國經濟活力的彰顯。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中國經濟表現超預期,表明中國經濟找到了有效應對疫情衝擊的辦法,也表明經濟運行潛力巨大、韌性十足、動力強勁。

從經濟活力上看,上半年企業利潤下滑較多,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加大,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深化簡政放權,鼓勵創業創新,最大程度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同時,企業主動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生產營銷方式,避免了規模性破產倒閉,上半年日均新設企業達到2萬户,彰顯了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的強大韌性。

從發展動力上看,雖然上半年生產與消費大幅度下降,但居民支付和購物方式正在發生變化,線上消費蓬勃發展,在線教育、網上辦公、遠程問診等行業快速擴張。此外,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公共衞生、應急儲備等領域不足,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從發展潛力上看,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抓好政策落地落實見效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8月31日公佈的PMI數據顯示,8月份三大采購經理指數均連續6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表明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經濟景氣持續恢復向好。

“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走在世界前列,隨着救助和對沖政策效力進一步釋放,全年經濟有條件實現正增長。但也要看到,復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勢頭尚需鞏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許偉表示。

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長期協調機制,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許偉建議,當前要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大“六穩”“六保”政策落實力度。突出精準性,加強對生活服務、中小微企業、低收入羣體等重點薄弱環節的支持,確保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實現。同時,順應發展階段轉換、百年大變局、數字化轉型加速三大趨勢性變革,加大結構調整、動能培育和效率提升步伐,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經濟復甦後勁。

“穩住上億市場主體是保障就業和民生的關鍵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當前,要積極落實減税降費等紓困惠企政策,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渡過難關,切實做到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積極支持企業轉型發展,引導幫扶企業通過技改、重組等方式實現升級轉型。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寧吉喆還建議,要抓住我國內需潛力大和產業鏈完整的優勢,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以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促進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林火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0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機構為何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