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許維鴻:散户的牛市終於來了

【解讀】許維鴻:散户的牛市終於來了

中國經濟遭遇突發疫情的衝擊,雖然宏觀數據不理想,但是依然不能改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基本思路。展望下半年,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依然應該用在那些“市場失靈”領域,這才是宏觀政策帶動區域發展、資本市場錦上添花的最佳路徑。

【解讀】許維鴻:散户的牛市終於來了

最近滬深股市大漲,很多朋友問我:“牛市來了嗎?”我一般回覆他——機構投資者的牛市已經持續了兩年,你沒發現?——要知道,創業板指數從2018年8月份的1184點,漲到了今天的2535點,翻了一倍還多!所以,中國股市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散户的牛市來了嗎?”

創業板的牛市不屬於散户。創業板的股票絕大多數都屬於中小市值公司,這些公司在普羅大眾層面的知名度,遠遠低於主板的股票;中小市值公司盈利波動大、漲跌波動就更大,沒有充分的調研,機構投資者也不敢投入真金白銀;散户這些年被所謂題材股“割韭菜”的次數多了,自然也不願意以身犯險。因此,過去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專注於“自下而上”的選股,選擇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自然收穫頗豐。換言之,這兩年“基民”的日子是很好過的,2019年底專注股票的公募基金盈利很多都達到了40%、甚至更高。

散户股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上證指數過去兩年一直在3000點上下徘徊。那些耳熟能詳的大銀行、大保險、大地產公司,雖然業績都不錯,但是股價卻一直“疲軟”——一旦遭到突發疫情的正面衝擊,這些大市值股票往往都是率先下跌。股評黑嘴們紛紛“黔驢技窮”,過去幾個月無數次預言中國央行會追隨美聯儲降息、繼而多次落空,只能把無名火賴在央行,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散户的牛市恰恰應該來自於央行的冷靜。中國經濟遭遇突發疫情的衝擊,雖然宏觀數據不理想,但是依然不能改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的基本思路。針對疫情的特別國債也不是當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幻想央行“大放水”催生的牛市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相反,不切實際的公共財政刺激計劃只能讓後代子孫揹負更大的負債,進一步拉大社會貧富差距,動搖社會的基本穩定。

筆者這兩個月深入長三角、珠三角多家上市公司調研,發現絕大部分中國的企業家們早就適應了經濟週期的波動,也為貿易摩擦、以及突發宏觀經濟風險準備了必要的策略和“過冬準備金”;那些盲目通過借貸放槓桿、資金鍊條繃緊的企業,即便這次被政府救助了,恐怕很多又會很快倒在其他的風險中。

有趣的是,中國的上市公司越來越低調,除了必要的信息披露責任,並不願意在互聯網時代的公眾媒體拋頭露面。因此,創業板為代表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並沒有受到全球新冠病毒肆虐的影響,總體表現亮眼、業績翻倍的上市公司更是比比皆是。這就是為什麼創業板指數一路走高,在年初短短調整後,就把所謂的疫情風險拋在了腦後、一路猛漲!

當然,創業板上漲的同時,估值風險也在集聚。以新近推出的科創板為例,個別股票甚至直接被推高到200倍市盈率,這除了反映出資金面的極度充裕,也反映出機構投資者的“囚徒困境”——明明知道太貴了,但是不得不投入。這與美國股市的“資產荒”邏輯異曲同工,雖然知道蘋果、微軟等互聯網巨頭公司“被高估”,但是不投入又不行!

好在A股市場還有主板,還有打新股等主題投資策略可以被選擇,這也為散户的牛市創造了機會。散户應該期待價值的牛市,而非資金推動的牛市——銀行保險等大市值股票估值偏低,券商股的業績增長很明確,大消費和大健康的題材挖掘有機會,旅遊傳媒等行業的業績低谷即將過去,所有這些是機構投資者期待的投資主題,也是外資最喜歡的“套路”。外資機構在中國沒有本土公募基金這麼多賣方研究“眼線”,還是喜歡緊扣宏觀經濟的策略,這也是中國股市發展的必然方向。

因此,我們可以期待一個三到六個月、中期的散户特徵牛市。換言之,機構投資者在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主動對A股的不同板塊進行“填坑”策略,總體拉昇A股的估值水平,進而形成賺錢效應,讓更多散户投資者分享牛市、分享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這種題材輪動型的牛市,賺錢面兒廣,但是節奏並不好把握。對於散户而言,最忌諱的就是跟風走,緊追上漲板塊,也許半年下來,所得寥寥。倒不如緊握一類題材股票:要麼業績反彈、要麼受益於經濟復甦、要麼是行業龍頭,總有一款適合你。當然,中國股市一般“短牛長熊”,好在目前估值不高,還不到提醒散户風險的時候。

對於監管機構和貨幣當局,中國的股市春天更加印證了中國經濟韌性十足、不需要過度刺激,大水漫灌的經濟刺激只能適得其反。受益於中國有效率先控制了疫情蔓延,長三角和珠三角的製造類企業復工復產領先於全球,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大格局並沒有萎縮,對東盟等地區的進出口更是逆勢增長——市場經濟有效配置生產要素的作用格外凸顯,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必然不錯。

展望下半年,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依然應該用在那些“市場失靈”領域,例如扶貧攻堅、西部開發、海南自貿港建設等,以促進民生髮展和國家戰略實施。以海南為例,自貿港建設需要國家的資金和人才支持,需要恰當的政策優惠和資源配置;相應的,一旦海南經濟被市場關注,相關題材的股票必然上漲,會給海南建設帶來更多的資金,實現政策的疊加效應。這才是宏觀政策帶動區域發展、資本市場錦上添花的最佳路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28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許維鴻:散户的牛市終於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