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化股份無實控人:創業元老解除一致行動關係
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化股份”,601678.SH)陷入“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局面。
7月3日,濱化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張忠正、石秦嶺、杜秋敏、初照聖、李德敏、王黎明、金建全、趙紅星、王樹華、劉維羣於6月30日簽署了《關於〈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致行動人協議〉之解除協議》(以下簡稱《解除協議》),終止其一致行動關係。
此次權益變動之前,上述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濱化股份3.72億股,佔總股本的24.10%,為濱化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解除一致行動關係後,濱化股份股權比例分散,其第一大股東濱州水木有恆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水木有恆”)持股比例僅為10.79%。濱化股份方面表示,一致行動關係解除後,公司無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
針對實控人變更及股權結構等問題,濱化股份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還沒有進一步的安排,這種較為分散的股權結構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管理層新老接替
根據濱化股份公告,公司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以張忠正為代表的10人創業元老團隊。2007年9月28日,為確保公司控制權的穩定性,該團隊共同簽署《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致行動人協議》,約定在持有公司股份期間,在參加公司股東大會並對會議議案進行表決時均投一致票。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已是上述一致行動人協議簽訂的第13年,而更早之前,已有相關媒體報道稱,主要股東和管理團隊老齡化成為濱化股份發展中的一大桎梏。據瞭解,在原先的創業元老團隊中已有5人退休,在公司任職的5人平均年齡約62歲,年齡最低者也已57歲。
在此情況下,濱化股份方面表示,目前,所有一致行動人均已無意願繼續維持一致行動關係並控制公司,6月30日,他們通過簽署《解除協議》,終止了一致行動關係。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在此次股權結構調整之前,濱化股份就已進行過一次管理層人事變更。
4月17日,濱化股份發佈《關於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暨法定代表人變更的公告》。公告顯示,濱化股份董事長張忠正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及子公司職務;總經理王樹華因工作需要,辭去公司總經理及子公司職務。同時,經濱化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選舉朱德權為公司董事會新任董事長,增補於江為董事會副董事長,聘任姜森擔任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理層最新調整的三人中,朱德權及姜森的推薦主體均為“水木有恆”,同時,朱德權還是水木有恆股東——北京工研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此次權益變動之後,水木有恆已成為了濱化股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79%。
根據濱化股份公告,本次一致行動關係解除後,濱化股份不存在持股比例50%以上的控股股東或可以實際支配公司30%以上股份表決權的投資者。
“目前,公司的股權結構還沒有進一步的調整計劃,現在的這種股權結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濱化股份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產業轉型差強人意
作為目前濱化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水木有恆引發了市場不少的猜想。
2017年年初,張忠正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公司6.02%股權,而水木有恆正是當初的受讓方。此後,水木有恆通過多次增持股份,逐漸成為了濱化股份的第一大股東。而市場對水木有恆格外關注源自於它的實控人。
根據濱化股份公告,水木有恆的實際控制人為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工研院”)。作為高技術產業的孵化中心,市場將其與濱化股份的合作看作濱化股份加快產業轉型的信號。
“本次公司的權益變動應該沒有產業轉型方面的考慮,但是近兩年公司一直都在做轉型升級,”上述濱化股份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轉型的方向主要是新能源和新材料。”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濱化股份確實在氫能領域動作頻頻。2017年,濱化股份與清華工研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下屬的中國五洲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氫燃料、高純電子化學品、特種聚氨酯、等項目進行合作;同年,濱化股份與新三板公司億華通合資設立濱華氫能;2019年,濱化股份宣佈將再向濱華氫能增資1.5億元,用於氫能公司的投資及行業併購。
然而,儘管目前氫能概念火熱,但其仍未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濱化股份雖然在氫能領域佈局已過3年,但目前其主要業務板塊仍為化工行業,其2019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化工行業實現營收61.25億元,佔總營收的99.37%。
更重要的是,在濱化股份新板塊起色不明顯的情況,其主營產品燒鹼、環氧丙烷的銷量下滑,利潤空間收窄,導致業績增長出現疲軟。
2018年,濱化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7.51億元,同比增長4.43%,其淨利潤為7.02億元,同比下滑15.01%;2019年,濱化股份營收、淨利潤雙降,其中,其營收為61.64億元,同比下降8.70%;淨利潤為4.39億元,降幅達到37.51%。
未來,管理層及經營範圍均“換新顏”的濱化股份將有何新表現,《中國經營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