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依賴“買斷劇”的力天影業,能否“接棒”網易IPO熱勢?

近日,港股市場可以説是熱鬧非凡。

不但網易、京東等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國內其他領域的一些公司也在加快赴港的步伐。

在過去的這半個月,就有5家公司在港上市。同一時間,市場資金的選擇聚集在京東和網易這兩家互聯網巨頭上,成了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於本月10日正式啓動招股的力天影業與京東的招股時間直接相撞,那麼,部分投資者的注意力被京東分流也成難以避免之事。但在截至6月11日力天影業招股的兩天時間之內,機構認購已超4倍,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成績。

事實上,力天影業是一家電視劇發行公司,若按2019年自電視劇市場賺取的收益計算,其以0.31%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排名第十五,若按已發行電視劇總集數計算,則6.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但電視劇行業,至去年進入明顯的強調調整後,年內備案劇集大降22%、總投資額創下近五年曆史新低。加之,今年的疫情衝擊使得行業一度面臨停擺,歷經巨大沖擊。

那麼,在影視寒冬尚未完全結束之際選擇赴港IPO,力天影業究竟質地如何?它又會走出一條怎樣的IPO之道?

力天影業質地如何?

力天影業成立於2013年,主要業務為自制及買斷電視劇播映權許可,此外還從事包括出售電視劇劇本、擔任電視系列劇播映的發行代理以及投資擔任非執行製片人的電視劇等業務。在2017至2019年期間,力天影業共發行32、43集45部電視劇,目前已經與超過90家省級及市級頻道及在線媒體平台訂立了有關發行自制及買斷電視劇播映權的轉讓協議。

事實上,對於IPO,力天影業早有想法。去年10月23日力天影業便已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材料,招股材料失效後,今年4月24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從目前機構認購的情況來看,力天影業頗受機構看好。

這可能跟力天影業的業務模式有關,自制劇和買斷劇為其主要商業模式。其中,買斷劇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以2019年為計,在發行的總共45部劇中,買斷的就有40部,佔當年營收的71.3%;自制僅佔5部,營收佔比為22.8%。而買斷相較於自制模式而言,製作週期和收入週期均較短,更有利於實現快速規模化,維持不同的客户關係,在短期經濟回報上具有一定優勢。這或許也容易獲得資本的青睞,同時,也是力天影業近年來維持收入較穩的原因之一。

招股書顯示,2017-2019財年,公司營收為3.79億元、3.86億元及3.91億元,呈現逐漸遞增趨勢,而近兩年的銷售成本也在逐步下滑,體現到盈利能力方面也在穩步增長的狀態。

不過,自制模式卻能夠讓公司擁有更多電視劇的主導權,也就可以更好地控制電視劇的整體質量,於買斷模式而言,擁有更長的版權所有權,中長期角度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如今行業尚未完全破冰之際,赴港IPO於力天影視而言並不輕鬆。

赴港IPO 仍有不少難關要闖

從目前整個行業的大環境來看,並不樂觀。據市場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一季度,就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達到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2.82倍。《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也顯示,2019年電視劇立項數量明顯下降,一路跌至905部。發行許可方面,2019年重新回落至1萬集區間,照此發展,2020年低於1萬集也是不無可能。

從行業市場來看,我國電視劇市場佔比整體就較為分散,2019年,國內前20大參與者產生的收益合計僅佔中國電視劇市場的約9.9%。力天影業的市場份額雖然排名第一,但也僅佔約6.9%。

從自身財務表現來看,表面看似穩當,實際潛藏了不少風險。2018至2019年,力天影業的營收同比增長僅維持在個位數,分別為1.88%、1.33%,幾乎處於增長停滯狀態。同期的歸母淨利潤為6760.6萬元、7703.4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9.11%、13.95%。顯然,近兩年的營收和淨利潤已經在放緩,在較為嚴峻的行業環境之下,後續增長動力難言強勁。

雖然此次IPO的資金很大一部分將用於自制模式,2019年公司的業務佈局也有向自制電視劇傾斜的現象,但業務依然高度依賴買斷劇,從上文中買斷劇的營收佔比中便可驗證。除此此外,力天影業在招股書中還坦言,貿易應收賬款數額較大,截至2019年年末營收賬款數額已經超過該年度營收。

此外,近年來我國對影視行業的整體監管正在加強。比如限制娛樂性內容播出,提高網絡平台內容審核標準等,雖然規範了行業的發展,但電視劇行業的景氣度也受到一定影響。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視劇發行數量約為254部,到2023年將增長至約276部,四年的增長數量僅在22部。

在多重製約因素的影響下,力天影業的IPO之路難言平坦。不過,隨着疫情的逐漸好轉,影視業的回暖趨勢逐漸明朗,此時赴港IPO,倒是彰顯出了力天影業長遠發展的眼光。那麼,力天影業究竟會否在IPO之後更上一個台階?這一舉動能否給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曙光?

行業漸趨回暖 能否捕捉“網劇”紅利 ?

雖然“影視寒冬”論調仍未完全過去,但這也可以被視為是一個擠泡沫或行業淘汰洗牌的過程。供給端的加速出清,行業集中度提升,於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企業而言,是一大利好。

隨着疫情形勢好轉、中央及地方減免主要電視劇產業園區費用措施的出台,影視行業也逐步迎來了“復工潮”、“回暖期”。那麼,部分中小型企業的加速出清,某種程度上,市場只能進一步導向頭部企業。影視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明顯,抗風險能力較強的企業也就擁有了“彎道超車”的時機。

眼下,中國電視劇市場規模已實現大幅增長,由2014年的636億元增至2018年的114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15.7%。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期中國電視劇的市場規模將於2023年進一步增長至2163億元。整體市場蛋糕仍然足夠大,使得市場具備了多家分食的條件。

綜合上述利好條件來看,力天影業未來的發展倒是具備一定想象力。

在港股研究社看來,網劇市場的發展或許能讓其捕捉到更多的市場紅利。因為網劇的播放限制相對較小,播放渠道也更豐富,審核比電視台稍弱。此次上市融資的目的,力天影業也有50%的資金是用於自制劇。隨着後期與優酷、愛奇藝以及騰訊等三大網絡平台合作的加強,看頭還是有的。

不過也不能過於樂觀,畢竟目前的疫情仍未徹底結束,對產業鏈衝擊的風險隨時可能會捲土重來。而且隨着網劇市場的愈發成熟,後期的行業監管有可能會更加完善。

雖然今年以來新石文化、煜盛文化已經成功IPO,但煜盛文化上市首日便破發、新石文化收發行情一度火爆,但眼下股價已然走在了腰斬的路上。力天影業的IPO之道究竟會如何,港股研究社也會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35 字。

轉載請註明: 高度依賴“買斷劇”的力天影業,能否“接棒”網易IPO熱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