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成穩定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今年的就業目標可以實現。下半年消費仍然低迷、出口會有所減慢、物價漲幅會繼續回落。”
中國經濟正在從疫情的衝擊之下緩慢復甦。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面臨哪些問題?如何看待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取向?在上半年即將結束、下半年即將開啓的節點,新京報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
在祝寶良看來,當前生產和需求不斷改善,但總體上消費仍然低迷,就業壓力較大,物價走低,經濟仍處於恢復態勢。“預計二季度GDP增長2%左右。”
“疫情不確定性疊加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在祝寶良看來,經濟形勢的嚴峻表現在多個方面:一是企業經營仍然十分困難;二是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就業壓力較大並影響收入和消費,其中目前至少有約10%的農民工沒有返城;三是金融風險不斷積累。
那麼,如何看待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祝寶良預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四季度增長6%左右,全年中國經濟增長2%左右。其中,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成穩定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今年的就業目標可以實現。不過,他同時指出,下半年消費仍然低迷、出口會有所減慢、物價漲幅會繼續回落。
針對下半年的經濟形勢,祝寶良給出了五條政策建議。其中包括:將刺激投資、擴大消費、穩定民生相結合,形成乘數效應;加大救助出口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力度;高度重視和防範因農民工返貧帶來的扶貧基數的暴漲;多種渠道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資本;鼓勵綠色項目投資和綠色消費增長。
截至目前,全球疫情尚未迎來拐點時刻,如何看待全球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祝寶良認為,世界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經濟、政治、社會矛盾相互關聯交織,逆全球化趨勢強化,各國宏觀政策協調困難,世界經濟進入艱難時期。世界經濟變化和財政貨幣政策擴張,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其中,值得注意的一大影響是,全球範圍內的寬流動性、低利率有助於吸引資本流入我國,支持國內資產價格走高,增加了海外金融動盪對國內傳染的風險,甚至不排除境外投資者利用境內外市場聯動惡意炒作國內資產。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
“預計二季度GDP增長2%左右”
新京報: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
祝寶良:
自2020年3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以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生產和需求不斷改善,但就業壓力較大,物價走低,經濟仍處於恢復態勢。
一是生產明顯改善,製造業總體上恢復到正常水平。隨着企業復工復產,供給端得到改善,4、5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9%和4.4%,連續2個月正增長。製造業4、5月同比分別增加5%和5.2%,較上年同月減慢0.3個百分點和提升0.2個百分點,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二是消費需求延續回暖勢頭,但總體上仍然低迷。隨着復商復市進程加快,前期被壓制的部分消費有所釋放,疫情防控期間形成的新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進一步鞏固,但消費需求仍然低迷。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8%,降幅較上月收窄4.7個百分點。
三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明顯改善,製造業投資低迷不振。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力度加大帶動了投資快速回升,尤其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加快修復。但國內外需求依然不足,企業利潤增長承壓,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企業資本支出意願不強,民營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修復較慢。
四是出口好於預期,進口降幅較大。在3月中旬疫情擴散到世界其他國家後,世界經濟開始陷於停滯,企業出口訂單下降,一度擔心4、5月份進出口增速會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實際結果看,出口降幅明顯小於預期,進口降幅較大但也好於世界其他國家。究其原因:一是海外疫情擴散,防疫物資出口繼續保持強勢。疫情改變生產生活方式,電動自行車和電子產品等出行和辦公相關產品出口明顯增長。二是疫情使世界各國出口受到影響,我國率先復工復產,替代了出口結構與中國類似的國家出口,有利於中國出口增加。三是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和需求,部分零部件優先保障在我國企業的生產需求,我國外貿佔世界的份額有所上升。
五是物價持續回落。春節後,食品價格回落較多帶動消費價格漲幅回落,就業壓力加大導致服務價格漲幅下降,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1%。
六是就業壓力較大。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就業壓力仍不容忽視。
總體來看,4、5月份,我國需求端中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恢復較快,製造業投資和消費相對恢復較慢,出口好於預期。投資、消費、出口的分化導致生產分化,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部分生活性服務業恢復緩慢。總體上,供給端恢復快於需求端,庫存增加,價格漲幅回落,就業壓力較大。目前,北京出現本地疫情,雖未產生大規模擴散,但在心理上會對生產和需求產生一定影響。隨着5月下旬一些國家開始復工復產,我國抗疫物資出口會有所減慢,經濟恢復勢頭會邊際上放慢。按照二季度三產業比重估計,預計二季度GDP增長2%左右。
“疫情不確定性疊加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 經濟形勢依然嚴峻”
新京報: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面臨哪些問題?
祝寶良: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尚難預料,疊加我國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一是在需求不足、價格下跌、疫情防控支出增加的情況下,企業經營仍然十分困難。由於要保持社交距離,接觸性、聚集性消費需求難以恢復。世界經濟受到疫情重創,外需會繼續收縮,一些關鍵設備和零部件進口會出現中斷,影響出口企業的經營。近幾年,地方政府累計拖欠企業的增徵税留抵税款(增值税徵收過程中,進項税額大於銷項税額時,出現的留抵税額)和新能源生產補貼超過1.5萬億左右,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負擔。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發展仍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而企業家和消費者最擔心的就是未來不確定性,這會損壞企業家的信心,導致經濟活動特別是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萎縮。
二是就業特別是農民工就業壓力較大並影響收入和消費。在我國4.43億城鎮就業存量中,餐飲、旅遊、娛樂、家政服務等行業仍有大量人員失業,突出表現為在這些領域的農民工回鄉,目前至少有約10%的農民工沒有返城。在農村從事非農工作的約1.2億本地農業工就業也會減少或就業不足。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會超過13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約874萬人,中職畢業生478萬人,這部分人羣就業也會出現困難。企業經營困難和失業壓力大,居民收入會有所下降,部分家庭生活出現困難,農村返貧人口會增加。
三是金融風險不斷積累。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央行通過降息、降準、再貸款等手段向市場提供了大量流動性,支持了企業的資金需求。由於企業經營困難、利潤下降,企業違約會增加,部分家庭按揭貸款可能出現拖欠,銀行的資產質量會有所下降,不良貸款會有所增加。同時,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貸款本金償還要延長到2021年3月底,其他貸款也要求應延盡延,銀行的利潤很可能出現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本將嚴重不足。今年,銀行貸款規模預計將達到20萬億左右,按照8%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體系需要增加1.6萬億資本。
“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成穩定今年經濟的重要因素”
新京報:
如何看待2020年下半年的中國經濟形勢?
祝寶良:
假定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主要發達國家疫情不再惡化並復工復產。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全年廣義財政赤字(包括財政赤字、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三項合計)約8.5萬億,比上年增加3.6萬億元,減税降費達到3萬億元,財政一攬子擴支減税政策總量達11.5萬億元,佔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1%以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達到20萬億,社會融資超過30萬億。隨着這些政策的出台和實施,市場信心會有所增強,經濟會繼續復甦。預計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5%左右,四季度增長6%左右,全年中國經濟增長2%左右。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成為穩定今年經濟的重要因素。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地方政府一般性債務預算用於基建投資的支出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總額超過5.35萬億以上,比上年至少增加1.67萬億以上,加上提高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大幅度增加,可以保障下半年基建投資保持在10%左右的較快增長,電力投資在16%左右。貨幣政策較為寬鬆,房地產價格存在上漲預期,房地產投資資金來源較為充裕,有利於下半年房地產投資穩定在8%左右。企業經營困難,製造業產能利用率仍沒有達到合意水平,會制約製造業投資的增長,下半年製造業投資很可能繼續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預計下半年投資增長7%左右,全年增長2%左右。
二是消費仍然低迷。就業壓力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消費能力下降。居民儲蓄增加,今年1-5月,住户存款增加6.2萬億,同比多增4300多億元,消費意願不足,接觸性、聚集性消費需求難以完全恢復。我國有45%城鎮家庭和23%的農村家庭已經購買汽車,汽車正在進入中低收入家庭,但這部分家庭受疫情衝擊最大,沒有購買能力。同時,過去10年特別是2015年以來,由於房地產價格上升較快,按揭貸款增加,居民債務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18%左右上升到2019年53%左右,居民債務還本付息壓力不斷增加,擠出了居民對汽車等一些非必須品的消費。下半年消費需求難以快速恢復。
三是出口會有所減慢。世界經濟衰退會影響我國出口,隨着一些國家復工復產,我國抗疫物資出口和對別國的出口替代會有所減慢,預計下半年我國進口、出口會出現10%左右的負增長,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四是物價漲幅會繼續回落。我國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夏糧豐收在望,為穩定食品價格打下堅實基礎;生豬生產增加,豬肉價格對CPI推升作用回落;工業品價格低位運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明顯,對消費品價格傳導較弱;二、三、四季度,翹尾因素對物價影響呈逐季回落態勢。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前高後低態勢,工業價格持續負增長。
五是就業目標可以實現。政府會通過擴大民生支出等手段增加公益性工作崗位,國有企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我國60年代初生育高峯期人口開始進入退休年齡會空出一些工作崗位,新增就業900萬人、調查失業率6%左右的目標可以實現。
“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因農民工返貧帶來的扶貧基數的暴漲”
新京報:
對於下半年的政策取向,你的建議是怎樣的?
祝寶良:
一是將刺激投資、擴大消費、穩定民生相結合,形成乘數效應。外需受到很大沖擊,擴大內需顯得更為必要。消費券的乘數效應較大,可以鼓勵有財力的地方用消費券擴大消費。當前許多領域的消費不足是由於投資不足導致的供給抑制造成的,要利用供給側改革的辦法,補齊供給短板,滿足社會需求。在醫療、養老、健康、教育、文化、體育等領域,要加大政府投資並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縮小市場供需缺口。這樣既能刺激投資,又能擴大消費,還能改善民生,從而將投資、消費、民生緊密聯繫在一起,一舉三得,形成乘數效應。
二是加大救助出口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力度。出口關鍵企業可能本身是大中型企業,關聯着一大批中小企業,保證他們的正常經營,對於維持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運轉和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政府要加快償還拖欠企業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和新能源領域的補貼款等,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
三是防範農民工失業返貧。當前失業率依然處於較高水平,如不能快速解決這部分失業人口的就業問題,很多“手停口停”的失業者很可能重新返貧。在農村,由於大量農民工未能返城,隱性失業和潛在貧困人口規模巨大,需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因農民工返貧帶來的扶貧基數的暴漲。目前我國失業率數據尚不能全面反映經濟中的失業狀況,尤其是對農民工羣體的失業狀況統計和救助還有較大不足。要完善統計方法,全面掌握失業人口數據,尤其是農民工失業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救助。
四是通過多種渠道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資本,完善中小金融機構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
五是鼓勵綠色項目投資和綠色消費增長。中央和地方的基建項目當中,綠色項目的比重要大幅度提高。非綠色項目也應當達到規定的環保標準。更多地支持新能源汽車而非燃油汽車,支持節能環保家電等。在綠色金融領域,央行可以加大對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的激勵;地方政府加大綠色專項債的比重。
“寬流動性、低利率吸引資本流入 增加海外金融動盪對國內傳染的風險”
新京報:
從外部看,如何看待全球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祝寶良:
疫情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影響,看法不一致。樂觀者認為,疫情對經濟是短期的、外部性的衝擊,世界經濟會出現大衰退,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就會出現反彈。悲觀者認為,在全球經濟處於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的背景下,疫情會嚴重衝擊實體經濟並導致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會出現大蕭條。國際貨幣基金2020年4月份最新預測,假設主要發達國家的疫情在第二季度達到峯值並在下半年消退,今年世界經濟下降3%;如果疫情持續到年底,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6%左右。
總的看,世界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經濟、政治、社會矛盾相互關聯交織,逆全球化趨勢強化,各國宏觀政策協調困難,世界經濟進入艱難時期。世界經濟變化和財政貨幣政策擴張,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影響。一是世界需求急劇收縮,影響我國出口。由於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並復工復產,國際資本開始迴流我國,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二是我國已經深入融入全球產業鏈當中,世界各國生產停滯會導致我國進口中斷,影響我國供應鏈和產業鏈安全。三是一些國家特別是部分發展中國家企業倒閉、債務違約,影響了我國對外貸款、投資安全的安全,金融風險上升;四是全球範圍內的寬流動性、低利率有助於吸引資本流入我國,支持國內資產價格走高,增加了海外金融動盪對國內傳染的風險,甚至不排除境外投資者利用境內外市場聯動惡意炒作國內資產。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校對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