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希鳴“毒奶”自己,缺錢的博郡終沒撐過殘酷洗牌

撰文 | 宋雨婷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撐不住了!

博郡之死

隨着6月13日博郡汽車創始人黃希鳴的一封公開信的發佈,坐實了博郡因融資遇阻,放棄造車,將向新公司轉移資產的傳聞。

信中黃希鳴也説到:“博郡汽車決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業模式,在當前階段,以公司已形成的成果和產品積極對外合作,爭取創造正向現金流”。

何為“重新定為公司是商業模式”?

據瞭解,博郡汽車內部決定由人力資源總監張暢牽頭成立新公司從事諮詢業務,新公司將以較低價格收購老公司包括人才、數據、知識產權、供應鏈在內的“無形資產”,老公司通過出售這些資產獲得資金,資金到位後也將優先支付之前拖欠的員工工資和墊付的社保等款項。

就在公開信發表兩天後,博郡汽車內部人力資源通告流傳至網絡,通告表明,博郡汽車即日正式開啓全員待崗模式。待崗期間,每月發放2480元生活費,公司代繳社保(包括個人部分),但不再享受各種假期和福利待遇,同時待崗時長衝抵個人年假。

理由是由於班車、餐飲和空調等現實問題。顯然這個理由在大家明知道博郡汽車“資金荒”的情境下,讓其顯得更加悲涼。同時於被欠薪的的員工而言,更激發憤怒。

博郡之生

據瞭解,博郡2016年成立。那一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仍保持着高速增長,累計銷售77.4萬輛,增速達40%。其中,中國銷量達32萬輛,同比增長86%,成為了全球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增長的引擎。

博郡乘着新能源市場的“順風車”,兩年內投資超百億,在底特律、上海、南京、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以及在南京、臨港產業區建設純電動整車製造基地。

但顯然,初入茅廬的博郡對新能源產業燒錢的力量“一無所知”。截止目前,博郡汽車已完成6輪融資,但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南京博郡總資產約5.5億元,淨資產為5700萬元;2018年營收入5700萬元,淨利潤為虧損4.79億元,公司早已資不抵債。,

當然比博郡更“無知”的一抓一大把,早就被市場遺忘,而博君已經撐了4年。直至2019年4月,博郡汽車還舉行了首屆品牌之夜,官方首次亮相博郡i-SP、i-MP、i-LP三大平台以及電動SUV博郡iV6和博郡iV7。

同時2019上海車展期間,博郡首款量產車型iV6開啓全球預訂,該款車型將在一汽夏利二期工廠量產,計劃2020年一季度進行交付。

美夢破碎,終成泡影

夢想總是美好的,博郡最終也沒等來美夢成真,現實中博郡的首款量產車型至今仍未實現交付。

同時,生產方一汽夏利也受到波及,根據約定,博郡汽車應於合資公司成立取得營業執照之日起30天內,以貨幣方式向合資公司繳付首期出資的10億元。

但截至目前,博郡汽車僅繳付出資1410萬元,與此前承諾的資金額度相差甚遠。使得一汽夏利不得不向博郡發了2次公函以及3次律師函。

從合作伙伴,到“刀劍相向”,黃希鳴也下場懇求能夠得到各方的諒解,為全面履行職責義務留下空間和機會。

對比黃希鳴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坦然説到:“目前為止,從性價比方面來講,我們還沒有看到直接的競爭對手。”,不禁讓人感到唏噓。

不能否認博郡有追求、有理想,但是隨着消費者認知的增加,政策的逐漸退坡,更多傳統車企的量產車型加入戰局,博郡更該認清自己沒人、沒車、沒產品的現實。

新能源產業從來都是機遇與危機並存,正像黃希鳴自己説的那樣,洗牌已經來臨了,今年就會有一些企業馬上就倒下去,明年後年也會有大量沒有技術實力的企業倒下去。

這個是應該很清晰的,這個洗牌過程是很殘酷的。【iDailycar】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5 字。

轉載請註明: 黃希鳴“毒奶”自己,缺錢的博郡終沒撐過殘酷洗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