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資本熱捧、扎堆入場、行業高呼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而很多區塊鏈項目似乎已經潦草收場了。
據《新聞縱橫》報道,一些地方政府在開展區塊鏈應用時遇到了“風風火火開場、冷冷清清退出”的困局。
隨着大把區塊鏈項目陷入爛尾的尷尬局面,讓其發展躊躇不前。那麼,區塊鏈真正應用的突圍之路在何方?
“鏈上”馬拉松拉開序幕
“新基建將覆蓋包括區塊鏈在內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在2025年新基建細分產業規模中,區塊鏈將達389億元人民幣。”人民網曾發文稱。
事實上,從最高領導的發聲,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從資本市場的熱捧,到各大企業的投入,“區塊鏈”可謂是名聲大噪。
“地方決策層看到的東西一定比我們多,會更敏鋭地捕捉到先機。互聯網和 AI 在政府的鼓勵支持下,在全球都獲得了越來越有利的競爭地位,區塊鏈也可以走上同樣的道路。”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曾説道。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區塊鏈被列入新基建後,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地方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而為了佔搶高地、彎道超車,各地政府也紛紛開展了一場“鏈上”馬拉松。很多地方政府不僅給予了落户企業的政策補貼,還開放了很多政府應用場景。據中國政府採購網顯示,半年內,與區塊鏈相關的各地政府採購數量達30多,“提及區塊鏈”的採購項目則多達2000多。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超過20多個地方政府將區塊鏈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二三線城市就超過10個。例如,蘇州相城區發佈了《相城區關於加快推進區塊鏈產業集聚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力爭到2025年,引育各類區塊鏈產業應用企業超200家、培育10家營收超1億元的企業、吸引區塊鏈專業人才超1000人。廣州發佈《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實施細則》指出,廣州發佈了《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加速區塊鏈產業引領變革若干措施實施細則》。
而從地方政府報告來看,大多數地方政府都將區塊鏈視作當地產業優化升級的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產業的新增長點,並對當地區塊鏈發展提出了更為具體細化的目標。
爛尾潮:襲來
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即便各地政府拋出“橄欖枝”,但多數地方的區塊鏈項目推進緩慢,有的甚至已經“爛尾”。例如,在《新聞縱橫》報道中,一度“風風火火”的項目卻在兩年內偃旗息鼓了。原因在於,雖然區塊鏈可通過技術手段在司法、執法等領域進行示範應用,解決電子數據取證難、示證難、認證難、存證難等問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區塊鏈平台需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成為真正的數據庫後才能實現落地運轉。但地方政府沒有出台明確的政策作支撐,工作人員在與其他部門溝通過程中處處碰壁。整個區塊鏈管理平台需要的數據涉及當地的銀行、保險、電信等部門,有些部門願意提供數據,有些部門並不願意。
這幾乎是當下各地發展區塊鏈的一個縮影,甚至不少地方政府談鏈色變。區塊鏈要想落地,光靠熱情和想法遠遠行不通。為此,達瓴智庫指出,當前,在大部分從業者對區塊鏈認識尚存偏差,大部分團隊缺乏將區塊鏈與實體產業深度結合能力的情況下,區塊鏈難以得到持續發展。同時,一批打着區塊鏈旗號的偽區塊鏈項目強蹭熱點刮分項目和資金,使得區塊鏈項目爛尾的現象更多了。
雖然區塊鏈在技術創新、應用落地方面有一些進展,但總體來看,本質上的創新卻並不多。過於“神化”技術,必定會帶來慘痛的教訓。
作為全球實力最強的互聯網公司之一,谷歌在很多領域都是以創新者和顛覆者的姿態出現的。然後,日前,Alphabet(谷歌母公司)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宣佈放棄總投資額逾13億美元多倫多濱水區項目,究其原因無非是違背了基礎設施本身的規律。顯然,即便是下強大財力也依舊“夭折”。
事實上,短時間建造一個完整的新技術烏托邦,或者一步到位實現落地,都是在搭建空中樓閣。尤其是那些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為了落地而落地的項目。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各地也應遵循市場規律,考慮自身稟賦與中長期的技術趨勢,避免盲目上馬、大水漫灌,造成新一輪資源浪費。
在爛尾頻繁之下,該如何突出重圍?達瓴智庫認為,只有充分解決了對區塊鏈認知不清、應用方式不明、建設目的不純等問題之後,才有可能直面區塊鏈系統建設可能存在的缺陷,從而推動區塊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