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是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極大障礙。尤其是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小微企業運營造成了突發衝擊,更加凸顯了資金短缺問題的緊迫性。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建議中提出,建立完善全面、互聯互通的地方小微企業政策執行和信息集成的綜合體系,加大金融扶持的基礎上引入產業力量,多方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冰山”。
打通數據孤島 建立小微企業信息集成體系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國個體工商户全國登記數量是8000多萬户,納入市場監管總局小微企業名錄的個體工商户是6523萬户,而有貸款的個體工商户是1394萬户,覆蓋率是21.4%。也就是説,有近80%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未獲得過貸款。而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營收嚴重下滑、現金流緊張等困境,產生了大量融資需求,讓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更加嚴峻。
在疫情影響仍未結束的情況下,張近東建議首先要加大小微企業的救助力度,在實施應急舉措的同時,着眼於長效機制建設。
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局,張近東表示,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小微企業融資難,難在風控;而風控之難,難在有價值信息的獲取;信息數據獲取之難,難在數據入口分散,孤島效應難以消除。
當前,不同的政府機構和部門管理服務不同行業和領域中小企業,如工信局等部門主要服務工業企業,商務局的相關部門則對接批發零售等服務業企業,尚不存在統一的信息歸集扎口和對外輸出渠道。即便是省級政府搭建了信息共享平台,也存在使用範圍有限(大多數數據僅對政府機構開放)、申請手續繁雜、信息質量不高等問題,尚不能為金融機構開展大規模的普惠金融業務提供有效幫助。
為有效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解決,張近東建議,一方面,繼續推動政策落地,提高執行效力。另一方面,建議由地方政府牽頭,整合區域內政策機構力量和各方數據,建立完善全面、互聯互通的地方小微企業政策執行和信息集成的綜合體系,為金融機構創新小微金融業務模式提供數據支撐。
“建議建立破解小微企業融資之困的社會共享信息交流平台,由銀行機構、財税部門、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組成,專門負責小微企業融資的數據徵信服務和協同政策的梳理整合,發揮政策合力。”張近東表示。
引入產業力量 多方為小微企業“輸血”
小微企業穩,則經濟發展穩,就業保障穩。加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力度,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是金融業支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體現,是緩解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和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更多紓困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接棒。
近期,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一直在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截至目前,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出台了一系列小微企業融資促進政策,涉及貨幣政策、財税補貼、監管考核、平台建設等多個方面。從實踐中看,在各項政策措施下,部分問題得到解決,部分問題有了新變化,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
張近東在2020年兩會建議中提出,在金融扶持的基礎上,引入產業力量,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扶持。要加強產業鏈協同,通過數據、資金、人才等環節的打通共享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形成產業協同合力。
隨着“新基建”的推進,隨着疫情帶動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張近東特別強調各方要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後一公里”等痛點難點,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着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助推中國經濟朝着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