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益海嘉裏,相信很多人都會很陌生,但是如果要説1:1:1的金龍魚調和油相信沒有中國人不熟悉,金龍魚可謂是益海嘉裏旗下最家喻户曉的品牌,如今益海嘉裏終於要創業板IPO了,千億估值讓其可謂是劍指創業板龍頭寧德時代,那麼益海嘉裏上市我們到底該怎麼看?這家外資企業又是如何在中國成功的?
一、千億巨頭益海嘉裏過會
8月6日,深交所發佈創業板上市委2020年第1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凱鑫分離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益海嘉裏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均獲通過。作為家喻户曉的糧油巨頭,益海嘉裏是近期IPO中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此次擬公開發行股份為5.42億股,擬募資138.7億元。所募資金主要用於廚房食品綜合項目,食用油項目和麪粉項目。綜合項目包括蘭州新區糧油食品加工基地項目、益海嘉裏集團糧油深加工項目、樂清灣港區益海嘉裏糧油加工港口綜合項目等。
益海嘉裏是創業板已申報企業中擬募資規模最大的企業,計劃融資138.7億元。益海嘉裏作為糧油副食龍頭可謂名副其實。2019年實現營收1707.43億元,歸母淨利潤54.08億元。益海嘉裏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和食品加工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更為消費者所知的,是益海嘉裏旗下眾多品牌,除了最知名的“金龍魚”,還有“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等。
金龍魚品牌雖然帶着濃郁中國範兒,但這是一家地道的外資企業,創始人是馬來西亞多年來的首富郭鶴年,現年已96歲,他是著名的亞洲糖王,在中國旗下還有眾多香格里拉酒店,主營辦公出租的嘉裏中心,還有總面積達到了110萬平方米北京國貿。
上市標準方面,益海嘉裏採用了“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這一指標。近幾年 ,益海嘉裏業績表現不俗。2017-2019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元、1707.43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0.01億元、51.28億元和54.08億元。
金龍魚終於上市了,不過你能想象自己家每天用的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竟然沒有一個是中國品牌,不過作為一家外資企業卻成為了中國最受歡迎的中國範企業,益海嘉裏的模式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下的。
二、益海嘉裏的中國範到底該怎麼看?
説起益海嘉裏的江湖地位相信大多數朋友其實都非常瞭解,畢竟當年那些魔性洗腦的廣告早就深入了我們的內心,不過用數據説話,根據尼爾森數據,按銷售量統計,益海嘉裏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9.5%、39.8%及38.4%,均遠超競爭對手。在包裝麪粉市場,2019年益海嘉裏的市場份額為29.1%,碾壓競爭對手,差不多等於第二名到第四名的合計銷售量。在包裝米市場,益海嘉裏2019年在中國包裝米現代渠道銷售量份額為18.4%,位列第一。對比主要品類市佔率和淨利潤方面,益海嘉裏都遠高於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
這樣的成功讓很多人都會疑惑益海嘉裏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而且一個徹徹底底的外資企業卻把自己包裝的如此“中國範”,這個“偽裝”也太好了吧,益海嘉裏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中國華僑的新加坡創業史。我們之前説了,益海嘉裏是東南亞上市公司豐益集團的子公司,而豐益集團的崛起則是要從其創始人中國華僑郭鶴年開始説起,1909年15歲的中國華僑郭欽鑑離開了自己的老家福建福州下南洋闖蕩,先到了新加坡又去了馬來西亞的新山,在新山開辦了一家做糧油生意的公司東昇公司,由於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世界各大糧油企業都高速發展,特別是馬來西亞的香料可謂是供不應求,最終讓郭欽鑑賺到了第一桶金,1920年已經小有成績的郭欽鑑和同鄉鄭格如結婚,在1923年生下了郭鶴年。郭鶴年畢業後就開始幫助父親打理公司事務,直到24歲時他帶着10萬英鎊創業基金來到新加坡,創辦自己的公司。郭鶴年可謂是年少成名,先在新加坡發展到了1949年,聯合家族成員,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子承父業,繼承東昇公司的傳統業務,經營大米、麪粉、豆類、食糖等食品。之後郭鶴年通過對當地研究發現,馬來西亞氣候極度適合種植甘蔗卻沒有自己的甘蔗種植業也沒有專門的煉糖廠,於是其開創性地開辦煉糖廠,並且租下了14400英畝土地開設甘蔗種植園,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成為了著名的“亞洲糖王”。在這其中,郭鶴年還大力幫助祖國進行食糖進口,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給通過期貨交易幫助祖國賺到了500萬美元的外匯。
其次,回國發展的東南亞巨頭。雖然,郭鶴年在東南亞已經發展的非常好了,但是畢竟馬來西亞僅僅是東南亞一隅,對於自己的祖國郭鶴年一直都是保持着始終的熱愛,所以當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郭鶴年立刻加入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過他這次參與的並不是他最熟悉的糧油產業,而是房地產,1984年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想要在北京建設國貿商圈,但是一直招商引資找不到合適的企業,郭鶴年則毅然加入了當時還非常偏僻的國貿建設,即使在外商紛紛撤資的困難時期,郭鶴年也依然不斷加大對國內投資,最終被貼上了“酒店大王”的標籤,在中國擁有眾多香格里拉酒店,主營辦公出租的嘉裏中心,還有總面積達到了110萬平方米北京國貿。説回糧油產業,郭鶴年1988年就在海南成立了第一家油脂工廠,1991年成立了益海嘉裏的母公司豐益國際集團,在同一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油麪世,金龍魚的面世正式將中國的食用油從散裝油向包裝食用油的方向轉型,並且在2000年的時候和國內的糧食企業一起創辦了益海嘉裏集團,2002年的時候大家最熟悉的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就已經上市了,那個“1:1:1”的魔性廣告詞也家喻户曉,之後的益海嘉裏可謂是一路開掛,直到到了我們前文所説的地步,佔據了中國糧油市場可謂是第一把交椅。
第三,“中國範”到底是怎麼打造的?説完益海嘉裏的歷史大家就知道了,郭鶴年雖然是個華僑,但是本質上還是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所以益海嘉裏在商業模式上可謂是深諳中國企業的發展之道,在業務上積極深入中國人的內心,無論是品牌名稱還是廣告幾乎都看不到一點點外資企業的感覺,在企業模式中,益海嘉裏的企業模式用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式企業的管理方式,這就是精細化管理,而且就如同當年郭鶴年獨到地投資馬來西亞製糖業的眼光,益海嘉裏也是繼承了其傳統,大量的中國各地設立生產基地,通過事業部制的方式進行管理,通過生產規劃來進行市場生產,再採用中國人最熟悉的模式進行市場銷售,而且至始自終都將自己作為一家中國企業來宣傳銷售,也正是如此幾乎沒有什麼中國人知道原來我們每天用的金龍魚竟然不是一家中國企業。不過作為一家如此成功而且不差錢的公司,益海嘉裏上市似乎總讓人有些奇怪,不過如果讓我們從中國範的角度來出發似乎也挺明白的,正如同益海嘉裏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穆彥魁曾經説過的一句話:金龍魚在國內上市,融資並不是主要目的,而在於上市之後,金龍魚便能順理成章地變身成為一家地道的國內企業,徹底擺脱“外資”的限制。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即使是“洋裝穿在身、心是中國心”的益海嘉裏也要加速融入中國市場了,可見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金龍魚終於要上市了,創業板龍頭的位置你覺得會易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