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徑山報告》發佈,肖鋼、陸磊等都提了哪些政策建議?

《2020徑山報告》發佈,肖鋼、陸磊等都提了哪些政策建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黃鑫宇)8月30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由中國證監會原主席、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牽頭負責的《2020•徑山報告》(下稱《報告》)正式發佈,本次主題為“‘十四五’時期經濟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

該份《報告》是由肖鋼,中國社科院副院長、CF40學術顧問蔡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CF40特邀成員都陽,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CF40成員陸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朱鴻鳴,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中金公司研究部原負責人、高瓴資本產業和創新研究院院長梁紅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等共同完成。

《報告》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儲蓄率變化、寬貨幣低利率、金融支持民企發展、房地產金融、金融防風險等角度,對“十四五”時期重大經濟金融問題展開系統研究,提出政策建議。

《報告》首先闡述了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的內涵,具體包括“新一代青壯年人口優勢”、“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優勢”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地區收斂優勢”五項內容。

其中,關於“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優勢”,《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超大規模金融市場將會進一步發展壯大,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將進一步強化。《報告》認為,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已經具備了成為超大規模金融市場的潛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中國金融市場的體量已經位居全球前列。二是中國金融市場擁有規模龐大、結構多樣的投資者羣體。三是隨着中等收入羣體擴大和人口老齡化時代來臨,居民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需求持續增長。四是新冠疫情衝擊加速了海外資金配置中國金融資產的需求,中國金融資產的安全性、穩健性、收益性優勢正在凸顯。

此外,關於“超大規模市場地區收斂優勢”。據《報告》介紹,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既是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藴含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和機遇。《報告》強調,“十四五”時期,超大規模市場內部較大的區域差距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潛力、機遇、韌性和活力,這是超大規模經濟體的獨特優勢,是其他經濟體所無法比擬的。一方面,都市圈、城市羣可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而較大的區域差距為產業轉移、梯度發展,以及建立完整的經濟體系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雖然地區差距大並不能自然促進增長,但不同地區之間潛在增長率不同,資源配置效率也有差異,為各地區你追我趕、競爭合作、優勢互補創造了條件,潛在增長率高的地區就可以實現更快增長,生產力可以實現較多提升,資源配置會更加平衡與有效,從而為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報告》同時強調,超大規模市場並非一個封閉的國內市場,而是一個開放、包容、聯通國際的市場,是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促進了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市場深度融合,將助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儘管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藴藏着巨大潛力,但要轉化成現實優勢,充分發揮其效能,需要一系列條件,目前還面臨不少障礙和挑戰。要真正實現潛在優勢到現實效能的轉變,更好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此,《報告》從七方面提出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高技能人才佔比,加快培育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體系。要持續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深化教育改革,營造鼓勵基礎理論研究的社會環境;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高度重視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問題及年輕人擇業問題;加快培育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大幅提高“第二支柱”覆蓋面,加快構建養老金“第三支柱”。

第二,擴大中等收入羣體,壯大國內消費市場。要進一步提高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壯大中等收入人羣的規模;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形成大都市圈和城市羣,加快推進縣域產城融合;要加大供給補短板力度,及時破除制度藩籬,引導勞動、資本等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

第三,構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建議制定《民營企業促進法》,側重在所有制中性、競爭中性和民營企業家財產保護與傳承等方面做出規定,將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納入法律規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優化地方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對民企經營發展的直接干預,強化政府監管標準的嚴格、統一、可預期;金融機構要轉變經營理念與方式,建立健全新型銀企關係,改進對民企信貸風險管理,發展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健全民企的現代企業制度。

第四,提升金融體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和協調性。以股權化、長期化、多元化、國際化和規範化為核心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結構平衡、富有韌性,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大力發展股權市場,增加風險資本供給,強化金融的創新催化劑功能;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搶抓機遇打造全球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中心。

第五,推進房地產金融改革,促進房地產業長期健康發展。房地產金融改革應當堅持以可持續發展、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生改善為中心,構建多層次的市場化房地產金融體系,探索創新型的房地產公共金融體制;發展房地產證券化市場,抓緊落實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推動商業物業公募REITs發展;創新房地產金融服務,構建有效、包容、可持續的公共金融體系,推動公共租賃住房市場發展,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租房需求。

第六,以更高水平金融開放應對日益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推動形成互利共贏局面。練好金融市場化改革內功,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化干預,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市場化改革;優化金融開放的體制機制,完善開放、統一、普惠的跨境投融資體系,構建開放多元、功能健全、富有彈性、競爭力強的外匯市場體系,建立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基礎的國際金融中心;構建與更高水平金融開放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建立開放經濟條件下多層次跨境資本流動宏觀調控體系,構建以負面清單為基礎的微觀合規管理框架,完善關鍵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金融科技賦能。

第七,保持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提高宏觀調控有效性,注意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同配合,創新和規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健全“雙支柱”政策框架;防範化解中小銀行風險,推動轉變經營理念,補充資本,改進公司治理;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特別是隱性債務風險;防範輸入型風險,統籌協調好人民幣國際化,高度重視國內外資本市場聯動風險;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與協調,堅決反對並妥善應對美國的長臂管轄與金融制裁,做好極端情況下的工作預案。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徐超 校對 吳興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6 字。

轉載請註明: 《2020徑山報告》發佈,肖鋼、陸磊等都提了哪些政策建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