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邊規劃邊建設,雄安建設的步伐遠比我們想象得來得快,由於雄安建設時間的緊迫性,其他配套政策、機構設置等準備工作同步推進。9月底之前是雄安第二波行情的重要時間窗口,即將出台的規劃,表明雄安建設將進入實質階段。而2017年“雄安新區投融資發展論壇”也將於2017年9月14日-9月15日舉行。
即便市場感慨審美疲勞,但雄安依然是值得長期關注的大主題。7月18日,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成立,註冊資本一百億;8月18日,發改委披露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正加緊推進。8月29日,中國銀行發起的220億元授信成功獲得批覆,是雄安新區成立以來首筆獲批的銀行授信。對雄安的投資源源不斷,政策也明顯傾。今年會召開十九大,在十九大之前雄安規劃工作應該基本完成,時間緊,任務重,雄安主題政策催化顯著。
大規劃儘管還未落地,建設動作已經加快步伐
儘管近期有關雄安的幾大核心規劃未有最新進展消息,但在基建、通信等領域卻動作不斷,這些跡象都在顯示,雄安建設已經進入到實質性階段。
9月7日,安新縣工業和信息化局招標的安新縣主城區無線(wifi)全覆蓋項目,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中標,這表明“無線雄安”走出了重要一步。
9月8日,保定市政府與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保定市市委書記聶瑞平表示,此次合作,是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質性進展,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而本週末,雄安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表示,雄安新區用人制度有重大創新,未來將不拘一格選人用人,薪酬標準將參照北京或高於北京,雄安建設人才引進力度大。
除此之外,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日前共同簽署了《推進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備忘錄》,致力於推動雄安新區建設、優化教育資源佈局、探索三省市義務教育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9月底,即將迎來雄安幾大規劃的落地窗口期,再加上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第一階段結果已移交,政策催化劑將不斷釋放,對雄安主題會起到持續的提振和刺激作用。
機構:雄安將是一個長期反覆的主題,第二波行情正趕來
華泰證券認為,只有規劃出台,雄安建設才可能大規模推進展開,雄安建設的大體節奏是2020年雛形初步形成;其次,雄安是新型城市標杆,新型城市的未來圖景只有在規劃完全落地才會展開。
雄安是一個長期反覆的主題,川財證券覆盤顯示,上海自貿主題有兩波投資機會,累計超額收益分別達到140%和290%。而雄安主題經過第一波上漲後,調整達25%,接近上海自貿第一波上漲後調整30%左右的幅度,且目前面臨第二波上漲前的政策密集催化。
雄安新區規劃9月底有望出爐,屆時將在基建、水治理、規劃方面迎來實質性利好。而綠色雄安建設,雄安主題的投資機會或許將集中在環保和綠色建設領域。一是綠色智慧新城相關的環保和地下管廊類公司,二是綠色建設相關的建築建材和地熱開發類公司。
相關細分標的參見選股寶主題庫:https://xuangubao.cn/theme/244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8月
25
日雄安板塊止跌回升,開始緩慢穩固的上升走勢,近幾個交易日遇到
8
月
22
日高點壓力而進行盤整,今日指數
K
線實體突破前方高點。今日雄安新區板塊漲幅較好,
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
9
月
5
日,雄安新區地球物理勘查研討會在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召開;
二是
2017
首屆中國雄安智慧城市建設博覽會將於
9
月
12
日在石家莊人民會堂會展中心舉行;
三是首都機場集團總經理劉雪松表示北京新機場將與雄安新區銜接打造京津冀機場羣;
四是
6
日舉行新聞通氣會,宣佈雄安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工作。
現狀分析
1.
雄安新區地球物理勘查研討會
9
月
5
日,雄安新區地球物理勘查研討會召開。物探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探討進一步發揮地球物理勘查作用與潛力,為-0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長遠發展提供精準服務。東方物探將按照雄安新區總體規劃,挖掘和利用既有地球物理及地質資料,推進核心區兩寬一高三維地震部署與實施,構建數字化地下雄安平台。
2.
雄安智慧城市建設博覽會
9
月
12
日,
2017
首屆中國雄安智慧城市建設博覽會將在石家莊舉行。會中將展示各企業的新技術、新設計、新產品,為雄安建設提供新資源,還將商討如何將雄安建設成真正的智慧城市。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七大重點任務中,首要任務就是智慧城市建設,高層預計將雄安建成國際一流的智慧城市,其中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市政是建設的重中之重,也將很快開始建設招標。
3.
北京新機場將與雄安新區銜接
打造京津冀機場羣
今年
3
月發佈的《全國民用運輸機場佈局規劃》中,指出將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羣,而雄安新區建設將成為新的重要支撐點。而
9
月
6
日,首都機場集團總經理劉雪松表示,新機場將建設成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新機場將會與雄安新區銜接,助力雄安新區的交通運輸發展。
4.
新聞通氣會
6
日舉行新聞通氣會,會中主要介紹雄安第一階段地質調查工作,雄安場地穩定和基本穩定區佔
89.5%
,適宜工程建設,土壤清潔區面積佔
99.3%
,適宜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起步區內適宜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的土地面積約
12
平方千米,可滿足約
3000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供暖製冷需要。中石化集團近期表示將在雄安新區大力推廣地熱能源,
2017
年計劃新增清潔能源供暖面積
1000
萬平米,總投資額預計
500
億。
投資建議
數字政通:
2008
年至
2016
年以來,公司歸屬淨利潤逐年增長,今年上半年歸屬淨利潤同比增長,經營狀況良好。
公司的“智信”平台作為全國智慧城市管理移動時代的開端產品,已進入雄安新區雄縣運營,雄縣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已採用公司城市管理數據外包服務。
顧比均線綠線組上穿黃線組,上升趨勢基本形成,多方力量佔據優勢,
K
線沿着綠線組上行,近幾個交易日遇到前方壓力位,有回調需求,綠線組
15
線作為強力支撐位,回調低點可進場。
【注】以上內容整理自《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wind資訊、《上海證券報》、互聯網等開渠道;所涉及股票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據此操作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2017-09-07)
今天雄安、蘋果概念、創業板等板塊全面開花,這走勢也是醉人。雄安的富煌鋼構走出三連板,區塊鏈等多以超跌反彈為主,雄安後期事件比較多,8月20日12家設計團隊提交雄安城市設計方案,9月份雄安設計方案要上報國務院,不過現階段還是處於炒作階段只能去找前期沒漲多少的龍頭或者等有實質參與雄安的公司出現;創業板的走勢還是比較漂亮,只是缺乏一個事件引導持續走強;資源類個股應該不會就這麼結束,只要漲價還在持續,就算不漲價了,資源類個股的三季報一定是亮眼的,可以考慮低吸。次新股主要炒作的是情緒,因不能容納大資金進出,暫時不是很受市場任何,但是次新股+XX概念的組合容易出現爆款。
(2017-08-14)
從行業代表性看,這些企業都是本行業的代表企業或領軍企業,具有典型性,在這些企業開展混改試點能夠發揮示範作用。從股權結構看,試點企業混改後股權結構都將發生質的變化,有的從國有獨資改為國有絕對控股,有的從國有絕對控股改為國有相對控股,有的探索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
從混合模式看,包括民企入股國企、國企入股民企、中央企業與地方國企混合、國企與外資混合、PPP模式等,各有特色。
聯通的復牌來看不知道能不能出現順豐借殼上市的5連板節奏,拭目以待。從以上的混改來看鐵路中大龍頭非鐵龍物流莫屬,軍工龍頭北化股份,石油的泰山石油,中字頭的中國核建,各種混改之間相互牽制,這裏肯定有很多投資者已經覺得錯失良機,本週沒有上車,這裏我們不做混改還可以把重心關注下雄安新區建設或者券商。
顏蔓清認為近期無論出現的雄安混改等消息無疑A股是要做多情緒發酵,結構方面走出雙頂結構趨勢,早在進八月之時已經説過券商長時間的不動來看可能是後半個月的保值產品,雖然上下波動但是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會搭載雄安的列車走出所謂的雄安2.0行情。週六晚間長江證券已經公告將在雄安新區設立營業部,此信息可能會被理解為雄安2.0的引線。目前流通盤55.29億,從技術形態上來看如果能借助雄安板塊和還未啓動的券商板塊説不定能走出底部行情。
雄安板塊來看:鋼鐵(鐵路基建)、環保、管道、水泥、建築、順序發力。
(2017-08-20)
北京晚報4月11日消息,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其定位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
如今,人們對雄安新區的建設充滿了期待。在關注新區未來的同時,也對雄縣、容城以及安新三縣的歷史產生了興趣。
這三個縣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安新縣古城安州的“陳氏三進士”和容城縣的“容城三賢”在歷史上留下諸多美談;雄縣是當年的軍事要地,曾抵擋住外族的千軍萬馬。
有趣的是,這三個縣在漫長的歷史中,與北京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為了治理白洋淀,康熙時期在此建起了四座行宮;被北京人視作“城隍爺”的明代名臣楊繼盛正是容城縣人。
本期品讀將和讀者一起溯源雄安新區不同尋常的歷史。
安新縣的“皇家情緣”
安新縣位於河北省中部,東與雄縣、任丘相連;南與高陽接壤;西與清苑、徐水交界;北與容城毗鄰。安新縣的縣名“安新”二字,雖然得名時間並不長,但這裏卻有着悠久的歷史。如今的安新縣境內,曾經有過兩個州縣:一個是新安縣,舊時也稱渥縣,其治所位於安新縣北部、今日安新縣政府所在地,另一個則是位於西部的安州,舊時也稱葛城,其治所在今日的安州鎮。“安新”二字也是新安和安州這兩個地名的合稱。從這個名稱就能看出,這兩個州縣有着深厚的淵源。
新安和安州的發展發源於戰國時期的兩座城:葛城與渾泥城(也做渾埿城)。史載,戰國時期,趙國築葛城,燕國築三台城、渾泥城。葛城,就是後來的安州,因為它在濡水之陽(北岸),也稱為濡陽。渾泥城則是後來的新安。
金世宗時期,設立安州,並將州治所遷至濡陽城,從此,濡陽就有了“安州”一名。泰和四年(1204年),金章宗設置渥城縣(其治所在渾埿城,即新安城)。此後數百年間,安州與新安縣開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分分合合。民國二年(1913年),廢安州,改安州為安縣,民國三年(1914年),安縣與新安縣各取其名之首字合併為安新縣。1950年安新縣政府駐地遷入原新安縣城內,而原有的安州則降為安州鎮,兩個地方的分分合合就此結束。
由此可見新安縣和安州都是有着悠久歷史的古城,《新安縣誌》中有一則關於“戾太子”的故事。戾太子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武帝晚年疑心病很重,而和太子有過節的大臣江充唯恐武帝駕崩後會被誅殺,於是便製造了“巫蠱之禍”污衊太子。太子得知此事後大怒,欲率兵討伐江充,可此時江充卻跑到武帝面前揚言太子意欲領兵謀反。武帝信以為真,發兵討伐。太子兵敗而逃。太子在新安縣躲避了一段時間,後來太子得知在當地有個比較闊綽的朋友,便令手下人去聯絡他。不想這一聯絡暴露了自己的行蹤,於是當時的新安縣令史(縣令的下屬)李壽便率領手下對太子進行圍捕。太子見大勢已去,便上吊自盡,而太子自殺之地,便是今日安新縣西的淶城村。
故事非常有趣,但仔細分析起來,卻有些牽強,《新安縣誌》的編者(該書成書於乾隆年間)或許是將河南洛陽的新安縣和自己家鄉的“新安縣”混為一談。《漢書》中曾記載,“太子之亡也,東至湖,藏匿泉鳩裏”。目前比較公認的説法是泉鳩裏即今河南靈寶縣底董村。但這本《新安縣誌》認為“東至湖”中的“湖”並不是指漢代的湖縣,而是指河北的白洋淀,是當時的編者故意為之,還是因為史料的遺漏,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新安縣在歷史上倒真的和皇室有過幾次“親密接觸”,其中第一次應該算是從金代章宗皇帝開始。金章宗時,重築渾泥城(即後來的新安城),並改名為“渥城”。當時還有對渥城修築後的情況作了記載:“周九里、高二丈、闊九丈,池深一丈、闊四丈。旋改渾泥城為渥城縣”。金章宗為何如此看重這座城?這與金章宗非常寵愛的妃子李師兒有關。
李師兒的故鄉就是渥城,李師兒雖然出身貧賤,但是卻極為聰慧,很多東西更是一學就會,再加上姿色貌美,很快便得到了章宗的寵愛。為了這位寵妃,章宗皇帝也是費盡了心思,他將李師兒故鄉的新安縣縣城大加修葺,設置了景寧、廣德、來遠、安仁四座城門,還將安州治所遷入新安縣,大大提高了新安的地位。在《新安縣誌》中還找到了諸如建春宮、望鵝樓、蓮花池等古蹟的記載,這些古蹟或是章宗為自己興建的行宮,或是其和李師兒遊賞之所。為了一位寵妃而興建了一座城池,這在中國歷史上也算是不多見的情況。
有趣的是,李師兒與北京還有一段關聯。金國的首都中都城就是今天的北京,當時在中都東北郊有一座風景秀美的皇家園林太寧宮,也就是今天的北海公園,這座太寧宮是章宗和李師兒經常光顧的地方。據説有一次兩個人一起在太寧宮的瓊島上賞月,章宗順口出了個上聯:“二人土上坐”,講的就是他們兩個人坐在這瓊島之上共享良宵,而且二人和土字正好組成了最後的“坐”字。機智的李師兒當時便對了句“一月日邊明”,將自己比作月亮,而將金章宗比作太陽,日月合在一起,正是最後的“明”字,這個下聯令章宗皇帝大加讚賞。這則故事如今是人們在逛北海公園時常提及的一段談資。
古城安州的“陳氏三進士”
安州(如今的安州鎮),同樣是一座歷史名城。在清代的《安州志》中,就提到了“濡陽八景”的説法,據傳,此八景為元代安州太守完顏安遠所定,清代道光年間俞湘在編纂《安州志》時曾依名核實。據記載,八景之一是“易水秋風”,此處有秋風台,為燕太子丹送別荊軻之處。
《安州志》還記載,道光七年,僧人源秀曾在秋風台立碑。碑刻後來遺失不見。不過,最近有人指出,在安新縣文化局院內發現一殘碑,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安州天寧寺住持按原尺寸重刻的碑,碑上記當年燕太子丹等於此送別荊軻之事。但也有説法指出,燕太子丹送別荊軻的地方在安新縣北部的定興縣。
古城安州,歷來文脈綿延不斷,人才輩出。宋代至清代,安州共有三十多名進士,在這些進士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安州“陳氏三進士”:陳德榮、陳德華、陳德正三兄弟。
陳德榮(1688-1747),字廷彥,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進士,曾在湖北枝江縣任知縣。在任時,他興修百里洲堤,免除民間各種雜税差役。雍正四年(1726年),陳德榮代理貴州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財政。他帶領百姓墾荒闢地,種桑養蠶,還到鄰省招募種棉、織布、養蠶等方面的技術人才,設立機構,進行技術培訓。雍正七年,幾個州縣開墾田地3600畝,開野蠶山場100多所,織機户户相聞。時至今日,遵義的“遵綢”享有盛名。
陳德華(1696-1779),雍正二年(1724年)一甲一名進士,也即狀元。雍正十年改廣(州)韶(州)學政。乾隆元年(1736年)升詹事,充經筵講官(向皇帝進講經史),還教皇子讀書。乾隆三十六(1771年)年,皇太后八十大壽,陳德華因曾為親近大臣前往京師祝壽,參與香山宴遊,乾隆命人作香山《九老圖》,陳德華列於致仕九老之中。
陳德正(1701-1774),幼時受教於長兄陳德榮和次兄陳德華。當時古文大師方苞見到他的文章,大為讚賞,譽之為當今難得之才。雍正八年(1730年)陳德正考中進士。乾隆八年(1743年),因審理陝西蒲城幼女被勒死一案時,陳德正與其兄陳德華有密摺來往,朝廷知道後,認為陳德正與陳德華兄弟倆有欺君罔上之嫌,陳德華被降職,陳徳正被革職,發往軍台效力贖罪。六年之後,陳德正才回原籍。陳德正在家鄉安州的書院教書,培養了大批人才。陳德正後裔陳士驊(1905-1973),是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教育家。1949年後陳士驊任北京大學工學院代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等職,同時他還是一位詩人與畫家。
《南巡盛典》(乾隆年間出版)中繪製的趙北口行宮。
康熙皇帝在白洋淀設行宮
雄安新區規劃公佈後,有專家指出,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大氣環境和水環境敏感地區,緊鄰“華北之腎”白洋淀,新區開發建設必須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全面實施生態、綠色發展戰略。白洋淀的地位和作用再一次得以凸顯。
北宋時期,六宅使何承矩在白洋淀一帶築堤貯水,引水灌溉建立屯田防線。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抵禦遼軍。到了明代,白洋淀一帶十年九澇,史籍上常見白洋淀災情的記載:“明成化十四年四月,安州、新安大水,城幾陷”;“明萬曆二十七年秋,大水浸城,新安城門壅土為障,四境尺地無餘”……
當時的水災給老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明清兩朝,皇帝都比較重視白洋淀的治理。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尤為重視。康熙五年(1666年),開始興修白洋淀地區的水利治理工程,先後若干次發帑築堤。這項龐大的水利工程一直持續到乾隆年間,乾隆時的直隸總督高斌協同中央派來的大員一起研究出了利用河道引導洪水的方案:利用河渠舊跡施工,將唐河引入府河,從保定府新閘到安州膳馬廟修建六座閘口。這樣,既解決了泄水問題,又開闢了新的航道。此後,保定南關舟船雲集,經府河,穿越白洋淀,直達天津,之後津保之間往返通航兩百年,對城鄉貿易、物資交流、經濟繁榮起到了很大作用。
當年,康熙皇帝在治理白洋淀時,先後圍繞白洋淀興建了四座行宮(郭裏口行宮、端村行宮、圈頭行宮和趙北口行宮),這些行宮興建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為了皇帝在這裏舉行水上圍獵(俗稱“水圍”)活動,其二則是為了皇帝閲視白洋淀河工駐蹕之用。
四座行宮如今已經蕩然無存,不過昔日這四座在白洋淀旁興建起的“水上行宮”還是頗有一番風景的。在乾隆年間成書的《南巡盛典》一書中,便有對於趙北口行宮的描述:“(行宮)在任丘縣北五十里,即趙堡口。《後漢書·公孫瓚傳》所稱‘燕南陲,趙北際’也。亙以萬柳堤橋,十有一虹(指下文所提的連橋,有研究者認為應為十二座)跨其上,為南北通衢。西澱諸水,由此東注。聖祖仁皇帝舉水圍之典,葺治行殿……湖光煙靄,帆影雲飛,水檻風廊,環映於蓮泊莎塘之際。晴空一碧,寫詠鳶魚,彷彿江南圖畫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趙北口行宮旁南北長約七里的長堤上,曾有十二座樣式不同的橋樑,作為長堤之間的聯絡。盛夏時節若從堤壩西邊的湖面乘船而來,遠遠望去,一片霧靄之中堤壩橋樑隱約可見,加上樓台亭榭的點綴,此種風情可以和杭州西湖的蘇堤六橋相媲美。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十二座橋樑如今只存留有廣惠橋,且已經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當然行宮裏也少不了皇帝日常的飲食起居。根據相關史料記載,乾隆年間皇帝駕幸趙北口行宮,並在這裏用膳。在品嚐了炸烹蝦段、魚蝦豆腐羹等名菜後詩興大發,當即揮毫潑墨,寫下了:“水路吉行三十里,煙宮駐蹕澱池濆。和門敞向春晴午,聯席聊酬奔走勤”的詩句,從中不難看出,康熙皇帝對白洋淀的喜愛。
提到白洋淀,不得不提到葦蓆,它是白洋淀的特產,唐宋時即作為貢品上繳朝廷。據縣誌記載,白洋淀葦蓆,自明清以來盛產於安州、老河頭一帶,“家家以織蓆為生”,其貿易遍及“直隸及於關東口北”。到了民國時期,葦蓆的種類、規格、式樣非常繁多。當時以安州的州席、關城的“花邊席”和邊村、壘頭的“小邊席”最為馳名。
但作為席民,生活依然清苦,整日的勞作也只能解決温飽。1925年,個別鄉紳勾結奉系軍閥要員,打算向編織葦蓆的老百姓徵收席葦税。安州名士、當地人稱“潘翰林”的潘齡皋(1867-1954)聽聞消息後,全力支持席民抗税。經過鬥爭,強收葦蓆税的陰謀破產,為此安州席民捐款在安州北門甕城建亭立碑,以示紀念。潘齡皋還親自撰寫一聯“賜福不聞寬大令,締苛憂存好生心”,刻木嵌於亭北東西立柱上。此亭備受保護,至今尚存。
雄縣曾是宋遼邊陲重鎮
雄縣位於白洋淀東部,東部與霸州相鄰。關於雄縣,有不少故事。明代成書的《楊家將演義》是一部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英雄傳奇小説,小説中的不少內容還演變成戲曲被搬上舞台。在這部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三關”這個詞,其中之一的“瓦橋關”便是今日河北省雄縣所在地。
“三關”這個詞的由來,還要上溯到五代十國時期。當時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為了坐穩寶座,不但認契丹(即遼國)統治者作父親,還將國境北部的“幽雲十六州”作為禮物割讓給了契丹。這十六州的大致範圍,東起今天津和河北中部地區,西到山西省北部,囊括了今日北京天津全境,是北方非常重要的軍事地帶,總面積近12萬平方公里(其中幽州、順州和檀州分別為今日北京、順義和密雲)。
此舉一出,使得中原政權失去了北方山脈的天然防線,將大北門直接打開,隨時有被北方政權侵襲的危險。於是五代時期後周的統治者,即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進行了一次北伐,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收復了十六州中的瀛州(今河北任丘)、莫州(任丘市鄚州鎮)和“三關”地區(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並在瓦橋關設置雄州,益津關設置霸州,這也是雄州得名之始(洪武七年,即1374年,雄州降為雄縣)。
不巧的是,收復這些地方之後,周世宗便生病了,北伐只能終止,大軍班師回京。不久周世宗去世,後周很快被北宋政權接替。終宋一世,幽雲十六州沒有全部收復,於是周世宗所收復的這三關地區,也最終變成了宋遼對峙的前線。畢竟平原地區非常不利於防守,於是宋軍想出了兩個辦法,第一是開挖“地下戰道”,第二則是利用河北中部地區多湖泊的特點,將這些小規模的湖泊連成大範圍的湖泊,以降低對方行軍速度。這其中前者無異於宋代的“地道戰”,而後者便是今日白洋淀水域的雛形,並且“白洋淀”這個稱呼最早便是在《宋史·河渠志》中出現,當時叫做白羊澱,與之對應的還有黑羊澱等湖泊。無論名稱如何變化,有一點是確定的,即白洋淀在北宋時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道水上長城。
當然,“雄州”並不是歷史上在這裏的第一個行政單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裏便被稱為“易邑”(並非今日之易縣),是燕趙兩國交界處的一座重要城鎮。到了三國時期,著名人物公孫瓚最終在此處敗在袁紹手下,並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説起這位公孫瓚,他可以算是劉備的同門師兄兼早期的“老闆”。劉備的五虎將之一趙子龍,最早也是公孫瓚的手下,因此在當時的北方,公孫瓚是一支足以和袁紹抗爭的力量。但公孫瓚的一個致命弱點便是非常好戰,他在和袁紹的鬥爭中漸漸消耗了實力,最終被袁紹逼到易郡一帶。他在易郡周邊挖掘了十幾道壕溝,並且利用挖出的土築起了若干座高大的土丘,其中位於最中央的土丘由公孫瓚駐守,他將這座土丘命名為“易京”,並在裏面囤積了大量的軍糧。因此袁紹在攻打易京之初還是頗費了些力氣。但最終袁紹通過挖地道的方式攻陷了易京,公孫瓚這支北方最後的軍閥勢力被擊敗,他本人也在城破之日自殺身亡。從此袁紹統一北方,並推進了歷史的進程。
容城縣走出來的北京“城隍爺”
容城縣在安新縣北,其南面緊鄰白洋淀。與安新縣和雄縣一樣,容城也有着悠久的歷史。秦朝在這裏設置郡縣,名為宜家,屬上谷郡。容城之名始見於漢代,據《容城縣誌》記載,漢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以匈奴降王徐盧封容城侯,是為容城侯國。容城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容城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容城三賢”:元初大學者劉因、明代名臣楊繼盛、明清之際的鴻儒孫奇逢。
劉因(1249年-1293年),元代詩人、學者,清人全祖望推他和許衡為元初北方的兩位大儒。劉因出身書香世家,不過元初沒有科舉取士,知識分子無由進入仕途,劉因只能授徒教學。他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讓每個人都有所成就,劉因名聲日隆。朝中公卿官員聽到劉因的名聲,登門拜見,而“先生授徒,深居簡出,性不苟合,不枉接人”。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世祖授他官職,劉因以母親有病為由辭官回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再次召劉因,他以病堅辭不就。此後劉因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劉因逝世後,元世祖稱他為“不召之臣”。
説起楊繼盛,熟悉的朋友可能不太多。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戰敗,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在即,赴京趕考的舉子們在康有為的號召下於此處集會,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在條約上簽字。這次集會發生的地點,便是祭祀楊繼盛的祠堂——如今位於西城區達智橋衚衕的楊椒山祠(亦名松筠庵)。
楊繼盛(1515年-1555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被朝廷授予南京吏部主事一職。在短短八年的仕途生涯中,楊繼盛詮釋了“忠臣”和“直臣”這兩個詞彙的含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楊繼盛調往京城。當時蒙古俺答汗部不時騷擾明帝國北部邊陲,而此時咸寧侯仇鸞主張開馬市與俺答汗部媾和。楊繼盛向皇帝上書陳述了“十不可、五謬誤”。這道奏疏令仇鸞十分惱怒,他想盡一切辦法陷害楊繼盛,先把他下了詔獄,接着將他貶官。後來嘉靖皇帝意識到楊繼盛的觀點是正確的,便將他再次起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楊繼盛上書嘉靖皇帝,歷數嚴嵩的“五奸十大罪”,寵愛嚴嵩的嘉靖皇帝聽信讒言,將楊繼盛打入詔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楊繼盛被斬首於西市(今北京西四路口)。楊繼盛去世後,京城的老百姓敬而憫之,將楊繼盛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並以其妻配祀。楊繼盛死後十二年,穆宗追認楊繼盛諡號為“忠愍”。
孫奇逢(1584年-1675年),字啓泰,號鍾元,出身儒學家庭,十七歲中舉,始終未中進士。明朝六次徵聘他出仕為官,他一一謝絕。明萬曆年間,孫奇逢與東林黨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曹玉汴結為摯友。明天啓年間,魏忠賢竊弄朝柄,荼毒忠良,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先後被誣下獄,而孫奇逢與鹿正、張果中卻冒死營救,其義行聲動天下,被時人譽為“范陽三烈士”。
清朝定都北京後,開始籠絡漢族士族。順治元年、二年清廷三次下詔,請孫奇逢入京為國子監祭酒,他堅辭不就。順治三年(1646年),滿清貴族圈佔土地,孫奇逢的家園也全部被佔。孫奇逢不得不開始數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直至順治七年(1650年)輾轉南徙到達河南輝縣蘇門山地區。孫奇逢在此生活了25年,其主要內容為講學和著述。孫奇逢筆耕不輟,著述甚豐,所著文字超過三百萬字。
(原題為《歷史上的“雄安”》)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請輸入暱稱”:貴胄之地
網友“深色的藍”:無趣。
網友“xosong”:想説啥?
(1970-01-0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