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變“養成”換湯沒換藥

選秀變“養成”換湯沒換藥

《明日之子》和《2017快樂男聲》兩檔節目剛剛上線,從節目類型來看,兩檔節目同屬“偶像養成”標籤,我們可以看作是最初選秀節目的進化版。相似的是,兩檔節目選拔的對象還都是男生,因此我們將這兩檔節目放在一起進行“多數派報告”。

從播出效果來看,在網絡平台播出的這兩檔節目網感都很強,各種符合年輕人語態的網絡元素也值得表揚,但形式的改變並沒有打破以往傳統的選秀邏輯,所謂的“偶像養成”還需要看後期對選手的養成過程。

★報告時間:

6月5日-6月11日

★報告對象:

《明日之子》《2017快樂男聲》

★入選原因:

兩檔偶像養成類節目正面對抗

■類型

選秀內核並沒打破

如果從2005年超女最輝煌的時期開始算,選秀節目到今天已經走過了12年,因為各種主觀客觀的原因,節目標籤也從選秀變為了偶像養成,幾乎所有製作團隊都試圖找到此類節目改變內核的一個新的突破口,《明日之子》和《2017快樂男聲》也不例外。

比如《明日之子》,打破過去三個評委坐在一排面對一位選手錶演繼而點評的模式,開通盛世美顏、盛世魔音、盛世獨秀三個賽道,很顯然節目試圖要主打多元化的選手類型,三個賽道的標籤很明確:長得帥的、唱得好的、個性或才華特別的,從賽道設置可以看出“偶像養成”與過去“選秀”的升級之處。可惜首期的美顏盛世組播出後,對於“美顏”的選拔標準似乎並不明顯,音樂水平依然佔很大考量因素。

而《2017快樂男聲》首期節目,同樣打破了以往傳統的選拔模式,評委輪流聽選手清唱幾句進行考核,注入了真人秀般的新穎形式,但看過韓國《Show me the money》節目的觀眾一定對這樣的節目形式不陌生,拋開這個因素,節目相比去年的“超女”可看性的確強了很多。

總體而言,兩檔節目從類型上的確試圖在注入了不同於傳統選秀節目的鮮活元素,但更多的是外在形式,而非模式,可看性不弱,但選秀的內核並沒有被打破。

■製作

網感對胃年輕受眾

兩檔節目沒有打破選秀內核,但可看性都不差,究其原因,在於兩檔在互聯網平台的同類節目找準了對準年輕人胃口的“網感”,這也是網綜節目成敗與否的關鍵要素。

《明日之子》無論是晉級標誌“666”還是星推官與選手之間各種套路與反套路的交流,無處不體現着節目的網感細胞。整檔節目從舞台的搭建,甚至到廣告的植入也都帶着鮮明的網絡標籤,這一點看得出製作團隊深耕年輕受眾的用心良苦。

而《快男》也在製作上頗具網感,少了以往超女快男中苦情、雞湯、出位的套路,而是讓三位評委輪流對各自隊伍的選手依次進行清唱考核,同樣也拒絕了“套路”的選手。要特別表揚一下《快男》的後期剪輯,節奏緊湊,營造出了年輕人更喜歡的緊張感。

■嘉賓

評委扔掉偶像包袱

過去選秀節目的評委高高在上,如今評委身份變了。《明日之子》變為“星推官”,《2017快樂男聲》變成“召喚師”,他們都丟掉了偶像包袱,少了幾分評委架子,網感在他們身上也得到了體現。

比如《2017快樂男聲》中扮娘、與選手尬聊;陳粒完全沒有套路出牌,憑藉“隨我”態度的選擇,都充滿了戲劇性也頗具喜感。《明日之子》中,的首秀質量也在線,一副假扮嚴格的傲嬌小公主樣子並不讓人反感,而放下偶像包袱不惜拿“腳臭”段子來自黑的態度也值得點贊。

再來説選手,年輕態、個性足是這兩檔節目共同的特點,很多年輕選手的一些舉動讓我們這些70、80後覺得詫異,當然這其中也有為了吸引眼球刻意為之,但這其實正是90後甚至95後的真實特點。例如,有認為比賽不公的選手扔衣服甩帽子;有質疑評委的當場怒懟的;有為了晉級不惜甜言蜜語討好評委的……總體來説選手比較多元化。

■點擊量

“快男”首期勝“明日”

去年超女比賽時,芒果TV就和優酷合作聯合播出,而今年《2017快樂男聲》同樣選擇在雙平台播出,同時還加上了來瘋直播等平台。

截至發稿前,“快男”在芒果TV播放量2.6億、優酷2.2億。《明日之子》在騰訊視頻獨播,截至發稿時點擊量為1.2億。

■口碑

各自俘獲一批死忠粉

從目前口碑來看,兩檔節目各自有一批死忠粉兒,而粉絲羣體的劃分自然也是根據明星嘉賓本身粉絲羣有巨大關係。《明日之子》有、、;《2017快樂男聲》有李健、、陳粒,很難對比兩檔節目哪個評委卡司陣容更強大,但偶像養成類節目想要走得遠,還要靠素人選手的個性來培養,畢竟選手在“養成”,節目的固定用户也是一個“養成”的過程,只有選手慢慢成長並吸引觀眾,才能讓其對節目產生收看黏性。

■亮點&槽點

後續培養是成敗關鍵

總體而言,無論是《明日之子》還是《2017快樂男聲》的播出效果比想象中都要好,一直讓人擔心的網感也做得不錯。但選秀和偶像養成兩種節目的本質差異在於,前者只承擔選拔的職責,而後者還要肩負養成的過程。

拿去年“超女”來説,雖然播出時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但一年過去了,卻沒有一位選手“走出來”,即便是作為冠軍的圈9,還作為選手去《奇葩大會》參賽,更尷尬的是當場竟沒有人認出來。因此,對於這兩檔節目來説,對於這些年輕男孩選拔之後的後續養成過程,或才是節目最終成敗的關鍵。今年的偶像養成熱潮能否再出來一個或,才是我們最期待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54 字。

轉載請註明: 選秀變“養成”換湯沒換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