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圖片
劃重點:
1.《建軍大業》全片拍攝時間為117天。其中,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兩場重頭戰爭戲就拍攝了60余天,足足佔了一半。影片中超過90%的爆炸場面都是現場實拍。三河壩戰役中,更是出現了一場單鏡頭200炸點的戲份。
2.《建軍大業》劇組中,僅工作人員就超600人,主演54人,羣演25000人次。劉昊然、等“小鮮肉”在進組前,全部接受了軍事訓練。導演為了讓他們快速入戲,專門給每個人發了一張所飾角色的大照片,讓他們每天起牀看、吃飯看、睡覺看。
3.在《戰狼2》中炸燬了上百輛車,包括等比坦克模型2輛、飛機模型1架、ATV(四驅山地越野車)4輛,摩托車4輛,北汽吉普毀了6、7輛,北京八〇2輛,以及數十輛其它車型汽車。
4.拍攝時,由於爆炸太猛,吳京離炸點太近,“眼看着火焰從身邊擦了過去”,導致耳朵暫時失聰。那段水中打鬥的戲份,劇組整整拍了半個月,他曾連續26次跳水,後來出現體力不支狀況,險些溺水。
騰訊娛樂專稿(文/耿颺 責編/子時)
同天公映的《建軍大業》和《戰狼2》兩部主旋律大片,徹底點燃了沉寂已久的華語影壇。自7月28日上映至今,《建軍大業》票房已超過2億,《戰狼2》更是打破了最快破10億的國產片紀錄,朝着20億的目標進軍。
兩部影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讓“燃”這個形容詞變成了一種能感同身受的觀影體驗:《戰狼2》開場就有驚心動魄的水下動作戲,高潮時的“坦克漂移”足以讓觀眾大呼過癮;《建軍大業》不僅用震撼的戰爭大場面帶觀眾回到南昌起義的歷史瞬間,更有在三河壩戰役中落到實處的真情實感,讓大家動容落淚。
觀眾們確實被兩部主旋律大片“燃”到,這“燃點”不只是被所謂好萊塢式的場面取悦;更是銀幕之後,兩部影片主創的辛勞甚至“搏命”付出。我們開始知道,導演為了一個鏡頭就可以埋設200個炸點,吳京為了拍出滿意的水下打戲願意跳水26次,甚至差點被溺……
Part.1《建軍大業》90%爆炸戲是實拍 置景兩個月一場就炸飛
在電影《建軍大業》首映禮的前一天晚上,劉偉強導演一個人坐在酒店房間的大窗前,靜靜地看着窗外贛江兩岸漂亮的燈光,腦中不時浮現電影拍攝期間的各種場景。
作為一名香港導演,他坦言在拍攝《建軍大業》之前,對這段歷史並沒什麼概念。要想在一部時長兩個小時的電影中,展現建立人民軍隊的原因、過程、遇到的挫折……難度可想而知。從他拿到劇本的第一刻,就感到身上揹負了巨大壓力。為了更好地瞭解史實,他查閲了大量的書面資料,並把電影故事涉及的實地場景全都走了一遍。
影片的初始劇本篇幅很長,劉偉強認為在重大歷史時刻不能省略的前提下,要儘量控制簡化對白數量,否則就會損傷電影的質感。因此,在最初創作階段,劉導就和監製以及編劇團隊,將影片情節劃分為四大部分:以“四一二”慘案作為電影的開端,到井岡山會師為時間終點,中間重點放在了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這兩個情節上。
在電影中,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的場面規模宏大,也是全片最重要的兩個情節。我們如今在銀幕上看到震撼的爆炸效果和火焰躥升至三層樓約十餘米高的奇觀,都是全體主創一同努力的結果。
這兩大戰爭場景有多難拍?從時間上就可以體現。影片中南昌起義和三河壩戰役共拍攝了60余天,而整個《建軍大業》的拍攝期為117天,足足佔了一半。
為了追求呈現在銀幕上的真實感,監製黃建新透露,影片中超過90%的爆炸場面都是現場實拍,而不是採用電腦特效。
爆炸的戲劇效果,建立在場景和環境之中。在場景搭建上,劇組再現了上海杜公館、湖北武漢都府堤、南昌牛行火車站等60個場景。因為導演劉偉強的要求很高,所以每個場景的搭建質感都非常好。
比如在電影開頭,“四一二”慘案中被炸燬的商務印書館,這個場景的搭建過程就花了兩個月時間。館內印刷機器、鉛字、尚待印刷的書籍等等細節一應俱全。最後,這個場景在一場爆炸中,灰飛煙滅。
在《建軍大業》中,經常會出現一個鏡頭引爆十幾個炸點的畫面。對於演員來説,這樣的臨場感讓他們在表演時可以“一秒入戲”,因為自己確實就身在戰火之中。電影裏飾演青年粟裕的劉昊然,在拍完吊威亞衝過20多個炸點的鏡頭後表示:“拍完我都嚇傻了”。
飾演周逸羣的也回憶,他有個鏡頭是和飾演賀龍的王景春一起往前跑,炸點就在離他們之後5米的地方爆炸:“當時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最真實的反應,導演也很滿意。”
Part.2 《戰狼2》玩坦克“漂移” 車輛炸了一百多
在《戰狼2》北京首映禮的映後見面會上,一位觀眾問吳京,片中炸了多少輛汽車?吳京毫不猶豫地回答:“100輛”。
這就是《戰狼2》整個拍攝過的一個真實寫照。擔任本片動作指導的薩姆·哈格里夫透露,電影不僅爆點位置多、火力大,更是不惜血本來營造爆炸效果。“算下來炸了上百輛車,還有2輛20噸的等比例坦克模型和1架飛機模型。”後來,劇組做了一個炸燬車輛的具體統計:“坦克(模型)2輛、ATV(四驅山地越野車)4輛,摩托車4輛,北汽吉普毀了6、7輛,北京八〇毀了2輛。其它車型也買了幾十輛,毀了很多。”
電影中出現的坦克是中國的59D式坦克。有網友好奇非洲怎麼會有中國坦克?其實,這和包括電影中出現的國產89式裝甲輸送車一樣,都曾經是中國大量出口非洲的商品。
《戰狼2》整個拍攝過程共使用了10輛坦克,劇組還做了兩輛1:1的模型,專門用來拍攝爆炸鏡頭。
“坦克漂移”是吳京個人的一個情結:“坦克是陸戰之王,《戰狼1》拍坦克的時候我覺得沒過癮。你在好萊塢大片裏‘車漂移’見多了,但‘坦克漂移’你見過嗎?”
開坦克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尤其是“落後”的59式坦克。簡單説,59式坦克靠機械傳動,沒有助力裝置,掛檔全憑臂力。只要坦克變向,駕駛員就要不斷地拉桿。
而且駕駛室空間狹小,沒有的皮椅,都是堅硬物,脖子和肩膀很容易受到碰撞而導致受傷。吳京在拍攝坦克追逐自己的情節時,他一方面要考慮坦克在撞擊牆柱時駕駛員的安全;一方面還要命令自己全力奔跑,避免被飛濺下來的磚石砸到。
“從上面掉下來的磚頭都是真磚頭,我命大吧?算是我以前做的好事挺多,也算是我兢兢業業,老天眷顧。”吳京説道。他雖然嘴上説笑,顯得特別無所謂,但劇組在實地拍攝時,卻格外注意安全問題。
通常的步驟是這樣的:在拍攝前,先讓羣眾演員按照設計好的路線走位,然後是坦克單獨走位,最後再讓坦克跟羣眾演員一起走位。在走位路線確定之後,才埋炸點,這之後還要再進行兩次單獨的走位排練。在正式拍攝的時候,要拍一條有真實爆炸的,和一條沒有爆炸的。這樣在後期製作時,可以用二次曝光的手段將幾個鏡頭疊加起來,既保證了安全,又不影響畫面效果。
即使這樣,爆破指導杜國強還記得當時由於爆炸太猛,吳京離炸點太近,導致耳朵暫時失聰:“眼看着火焰從他身邊擦過去了。”
不止這些,電影中演員們所持槍支雖然裝的都是空包彈——只有火花,沒有。但是,開槍時槍口的火花會噴多遠,攝影要離演員多遠,都要注意。
吳京就在現場向不同距離的白紙開槍,讓所有的工作人員、演員看到不同距離火藥的巨大威力,檢查是否會有火藥殘渣,讓所有人做到心中有數。
Part.3 《建軍大業》光主演就有54位 羣演超過25000人次
在籌備過程中,《建軍大業》總共有6個團隊從數百名備選演員中,選出了最契合角色特質的這54位主演。其中,大多數演員都是在監製黃建新的牽線下加盟的。
起初,在劇組公佈主演陣容的時候,輿論對於片中大量啓用“小鮮肉”的做法頗有微詞。可是,在監製黃建新和導演劉偉強看來,這反而是忠實於角色的考慮。在故事發生的年代,那些歷史人物都正值青春年少。
博納影業總裁在採訪時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在邀請劉昊然出演粟裕的時候,他聽到這個名字就一臉懵,問粟裕是誰?然後回去問他爸,他爸是軍人出身,給他講了一晚上粟裕。他再看書研究,看完沒兩天就説我要演。”
劉偉強也對年輕演員們印象深刻:“他們很認真地去處理每一場戲份,不是隨隨便便來客串着玩兒的。這部戲在我看來並不是‘數星星’的電影,他們真的很努力去演出。”
對於這些年輕演員來説,拍攝《建軍大業》本身也是一次歷練。為了讓他們快速入戲,劉偉強專門給每個演員發了一張所飾角色的大照片,讓他們每天起牀看、吃飯看、睡覺看。
除了對於歷史人物的研究之外,他們在進組前還進行了軍訓。在八一訓練場,劇組通知所有能來的演員必須到場。氣温三十八九度,“小鮮肉”們就在底下曬着,其中有兩個人中暑了。黃建新説:“劇組預算有限,50多個演員,全組只有5輛休息房車,沒有人提出任何其他要求。”
而到了正式拍攝時,歐豪和甚至因為疲勞過度出現嘔吐的狀況,但由於導演不希望用替身,他們倆只能吐完了,歇一會兒,接着繼續拍;在拍攝一個向後倒地的動作時,由於用力過猛,頭直接撞到了地面,他下意識地抬手去摸頭,結果整條作廢。再回看監視器時,張藝興自己看到這個摸頭動作,也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除了讓我們刮目相看的“小鮮肉”們,這部電影還有一批不能忽視的“無名英雄”——所有參與拍攝的工作人員和羣眾演員們。
整個《建軍大業》的拍攝過程中,劇組工作人員達到600多人,共有25000人次的羣眾演員參與演出。
現場的動作副指導夏小龍,已經從事這一行19年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給演員拉威亞。電影中觀眾們看到“被炸飛的士兵”,劇組的爆炸自然不會有如此強大的威力。為了更有視覺效果,這樣的鏡頭背後都有許像他一樣的工作人員在付出。
拍攝時,被威亞拉飛的羣演們雖然會摔在預備好的墊子上,但是小傷總是難免。落地時不湊巧被悶了一口氣,也要緩好一陣子。當然,他們嘴上都會説着沒事,接着準備下一條的拍攝。
在拍攝大場面戰爭戲時,由於涉及到的現場工作人員數量眾多。劇組也讓他們穿上戲服、換上軍裝,完全“隱身”在戰場中。這樣既能保證拍攝質量,也減少了後期製作時因穿幫加大的工作量。
還有那些飾演女兵的跟組演員(非主要角色的合同演員),她們的鏡頭可能根本不會被觀眾注意到,可是為了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一律被要求減掉長髮。在剪髮的那一刻,姑娘都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當然,片場也會有温馨的時刻。劇組為了讓現場的工作人員,尤其是羣眾演員們有一個調整的空隙,還專門安排了下午茶的茶歇。有時候,導演劉偉強還會自己親自下廚,犒勞大家。做什麼好料?——三明治和方便麪。
Part.4 《戰狼2》非洲拍戲危機四伏
那張《戰狼2》劇組在非洲拍攝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內容寫得比較搞笑,而在網上瘋傳。然而,大家卻可能忽視了其中的嚴肅性。
原定4個月、120天拍攝週期的《戰狼2》,最後超時、超支嚴重。“差不多超支了三分之一”,吳京説。尤其是在非洲拍攝期間,更是驚險重重。去非洲勘景的先遣團就曾遭遇搶劫,在實地拍攝時,劇組前腳剛離開機場,後腳就有持槍劫匪闖入。用吳京的話來形容:“真是逃命逃回來的。”
在南非拍戲,第一怕被搶劫。劇組為此僱傭了15個當地的黑人保鏢,荷槍實彈為劇組安全進行保駕護航。可這並不是萬全之策,因為在貧民窟勘景的過程中,如果停車對裏面拍照,隨時有可能被裏面的人開槍射擊。此外,他們還必須在天黑之前拍完,因為一入夜,白天的保鏢就有可能“反戈一擊”。
非洲的野生動植物也不能小覷。劇組當時有7、8個人被蜘蛛咬了,攝影師半身麻痹當場被抬進了醫院;製片主任則撐到上飛機的前一刻,也進了醫院;還有4個人好不容易回到國內,下飛機後依舊直接去了醫院。電影中冷鋒用植物做毒箭的設計,也是實地取材,當地就有這樣一種劇毒的植物真實存在。
和非洲羣演的合作也是拍攝過程中的一味調節劑:“跟他們在一起很簡單,你隨便給他們一瓶啤酒,他們就能唱歌、跳舞,high一晚上。他們就有那種天生的韻律感,能歌善舞。這個真的是讓我非常非常的羨慕,很可愛。”
Part.5 大場面背後有驚險:《建軍》爆破戲無人受傷 吳京拼效果險溺水
爆炸戲對於任何導演和演員以及現場煙火師、特效師來説,無論之前做過多少次,每一次的危險係數都還是存在的。的劇組,就曾經在拍攝時因為意外,現場的火勢無法控制,最後導致一死七傷。
拍爆炸戲,每一個細節都非常關鍵。比如導演現場倒數“三二一”爆,到底是數到“一”的時候爆炸,還是數完“一”之後再等一秒才爆?這些細小的差別都關係到演員的生命安全。
《建軍大業》劇組的特效技師金水個子不高,戴眼鏡,一頭銀髮,他從業已過30年。在每次拍攝前,特別是有大數量的爆破點的場景時,他都會和特效技術顧問霍錦棠按照設計圖紙細細排練。
在《建軍大業》的拍攝過程中,還經常會出現“燒火人”的鏡頭,這是個行話説法。演員全身包括臉部都必須穿防護服,拍局部火燒的鏡頭還要在皮膚上塗上防護油。一個鏡頭拍完,導演不僅要喊“卡”,還會直接喊“救援”,而現場的其他演員則會手持滅火器隨時準備將火撲滅。
尤其是三河壩戰役中,有一場單鏡頭200炸點的戲份。劉偉強坦言,這是他從業以來拍攝難度最大的一次,也是最讓他有“興奮感”的一次。當然,安全比什麼都重要。在拍攝完成之後,劉偉強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人受傷?”
最後看回放,不僅沒有任何人員意外,效果也特別好。“一條過!”劉偉強開心得不得了。
像三河壩戰役這樣的大場面完成之後,沒有人受傷是最好的消息。同樣的,在《戰狼2》的拍攝過程中,吳京最擔心的,也是片場萬一發生意外怎麼辦。
在片場,不僅吳京自己“搏命”,其他主創也都被他的拼命精神所感染。攝影師在拍攝坦克的畫面時,離坦克太近,幾次差點被炮管“爆頭”。
進組裏,光舉槍就練了20多天,練到可以單手換彈夾。拍動作戲時他意外傷了腰,因為不願耽誤劇組進度,只休息了兩天就直接復工。腰疼得厲害時,需要別人抬進坦克。
當記者問吳京,拍坦克碾過直升機的爆炸鏡頭時,爆炸物是否能夠控制在安全距離範圍之內?如果一個碎片飛出去怎麼辦?坦克碾壓的時候,爆炸的衝擊力對坦克駕駛員會有危險嗎?
“我特別擔心這種事情。萬一讓他們出什麼事,他們也有家人啊。所以每次拍完了之後,我心裏都感到特別慶幸。哎呀,沒出人命。”吳京説。
可是,最危險的,實際上就是吳京自己。影片的飛車指導長毛就透露,電影中那些危險的動作,多數都是吳京親身上陣的,極少使用替身。
在《戰狼2》開場那段6分鐘的水上水下一鏡到底的鏡頭,劇組整整拍了半個月。每天10多個小時的水中拍攝,吳京連續26次跳水嘗試。有一次他體力透支,幾乎被身上揹負着的鉛塊拖沉水底,幸好救生員及時發現,把他救了上來。
不只吳京,演員和攝影師每天也要在水中泡超過10個小時。為了趕時間,大家都是直接在水裏吃東西,補充能量。拍到後期,攝影師都累到靠在泳池邊就能睡着。
總結陳詞:
在騰訊視頻獨播的《建軍大業》紀錄片《暗夜之光》的結尾,是這樣一個鏡頭:無人攝影機從空中慢慢飛下,導演劉偉強看着鏡頭,伸出手,像是在打招呼,好像要抓住什麼,鏡頭又離他遠去……他伸出的手又像是告別。
這一刻,配上他的獨白,突然多了一份詩意:“無論導演、演員、服裝等等每一個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最重要的是,我們同心協力。對我來説,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無論是《建軍大業》還是《戰狼2》,在拍攝過中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人的付出,最後凝結成了兩部足夠優質的電影。上面的這些故事和細節,無關票房數字,無關宏大的歷史命題,是關於所有愛電影的觀眾,和所有為電影奉獻自己的電影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