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 給人的感覺天差地遠 2015.12.3日

  [今日最大聲]“思聰就算小有成功吧,有評論説他連續三年都是私募基金的前多少名,最關鍵就是投的企業,有多少IPO了。在中國的富二代中,他是比較有商業頭腦的。”

  ——王健林接受新京報採訪,談及王思聰

  一,“‘男青年閆某盜捕瀕危鳥類被判十年’讀者大概覺得無甚稀奇,‘大學生小閆掏鳥窩被判十年’就會讓人覺得可惜冤枉。所以孔子説為政首先要‘正名’,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給人的感覺天差地遠,而且一般人還很難察覺自己受了心理暗示,覺得自己是從事情本身得出的觀念。”

  ——科幻作家@寶樹

  二,“我個人對某些前同行的素質真是拜服,明明是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到他們那裏標題變成了掏鳥窩掏了十幾只鳥判了十年半,用標題誤導大眾。你們還有點兒新聞人的基本價值觀麼?還有新聞人的基本職業道德麼?要不是我知道國內、尤其是北方買鷹、熬鷹、訓鷹的活動,就會被你們忽悠。要點兒臉吧。”

  ——時評人@五嶽散人

  三,“扎克伯格捐價值450億美元是義舉還是避税。怎麼看:1)捐給慈善基金的資產法律上不屬於個人了。2)美國慈善基金規定上年末總額的5%必須用於慈善。3)儘管未來親屬可以為慈善基金工作,拿工資,但是政府嚴控額度。4)捐獻降低現實税賦,但是資產減少大的多。一般美國富豪避税目的慈善基金不超過30%資產。”

  ——@LifeTime

  四,“扎克伯格夫婦宣佈將捐出他們99%的Facebook股份,用於支持公益與慈善事業。這個消息讓我想起了一位千年前的先賢:范仲淹。范仲淹在他人生的晚年,也宣佈捐出他一生的全部積蓄,在蘇州成立一個宗族福利基金,即範氏義莊。這個基金,後來運作了一千年,至民國時還存在,是中國歷史上維持時間最長的NGO。”

  ——@吳鈎

  五,“這是隻有中國電商才有的錯誤思維。所謂的燒錢模式,一定要先把流量做起來。這個想法完全錯誤,違背了商業規律。商業的鐵律就是盈利才能支撐持久。中國最早成功的幾個電商都是燒錢模式,似乎顛覆了這個鐵律,大家就認為中國電商一定是要燒錢。錯,如果不找到盈利模式,完全靠燒錢,肯定活不成。”

  “現在所謂的餐飲O2O,我不看好,這是假流量,只要燒錢一停止客户馬上就跑了。而且流量轉化率對電商就是一個難題,如何把粉絲轉化為商業,現在電子商務還沒有突破這個難題。”

  ——王健林接受新京報採訪,談到現在各種O2O,燒錢補貼,大行其道的現象。

  六,“作為他的前輩我們結識多年,出現這樣的行為不可取,不可原諒,當然他有改正的機會仍然要鼓勵。我們接觸非常之少,我也要呼籲年輕的娛樂圈的孩子回到正道上來,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

  ——蔡國慶談毛寧吸毒。

  七,“早起讀了篇專欄,磚家説一個人錢包裏必須有‘年齡X40’的現金才好意思出門……突然感覺十分羞澀。”

  ——@小野妹子學吐槽

  八,“想起那句話:‘你的天真鬥不過她的無鞋’。”

  ——喜劇演員@黃西Joe_Wong。2日,網友@baby_1124爆料:乘坐曼谷飛往西安的航班,後座大媽不但將鞋子徹底脱掉,還肆無忌憚將光腳搭在前排扶手上。這一舉動持續了數小時的航程!有乘客呼喚空姐制止這種行為,空姐説她們對此感到無奈但無法制止。

  九,“説了這麼多IP,IP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是人類原創出來的,人為地區隔IP、原創兩大陣營毫無道理。如果國產電視劇一窩蜂地向國內的網絡IP看齊,那也會扼殺創作自由,使得國產劇變得空前模式化——迎接互聯網所帶來的生態變化以及受眾羣的代際更替是另一個問題,與原創影視開發並不衝突。”

  ——影評人圖賓根木匠《很多IP之説其實是個陰謀》

  十,“2016年將是公司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要積極向國家有關部委反映公司發展面臨的客觀實際和困難,爭取國家政策支持。”

  ——在日前召開的公司董事會會議上,中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宜林表示。

  十一,“本非律師訴中青報名譽侵權案,之前已定兩位‘非律師代理人’:一是當代著名法學家北大教授賀衞方,二是我子李亞童。需特別説明,兒子雖系正式執業律師,但本次將以親屬身份代理。不希望出現‘如何證明你爸是你爸’的難題。”

  ——李莊,另據@胡舒立 微博,從立案不被受理到開庭,前律師李莊訴《中國青年報》社名譽侵權案已歷時四年;原定12月4日開庭,“臨門一腳”之際因審判長“腰部扭傷”再度陷入停滯。12月2日下午,財新記者獲悉,因審判長“腰部扭傷”,該案推遲開庭,開庭時間“另行通知”。

  十二,“今年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新聞,竟是一個記者吐槽就醫經過的帖子。這事從社交媒體伊始,被其他各類介質的媒體反覆跟進,漸入佳境,慢慢指向有意思的地方,當然相信很快就會被踩剎車了。套路和十年前的鎮坪虎案基本雷同,區別在於那時還有新聞調查和南都等經典報道,現在只剩下眾聲喧譁的自發演進了。”

  ——媒體人@石扉客2014

  十三,“上一代中有許多人,紅衞兵時代衝鋒在前被拋棄在後,上山下鄉在農村一擲十年青春,現在回憶當年卻充滿温情與留戀,似乎那是最美好的年代,甚至情難自抑,穿上綠軍裝,背上綠挎包,抹上腮紅,集體上街發作一場癔症——因為啓動了心理防疫系統。”

  ——媒體人@王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0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最大聲: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 給人的感覺天差地遠 2015.12.3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