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演鄭方南無論如何都想不到,6年後的今天,竟招來諸多的侮辱和罵名。
他編劇並執導了一部叫《敵後便衣隊傳奇》的電視劇,很明顯這是關於抗日題材,在那個打鬼子的年代,軍人以頑強的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擊退了日本侵略者。在鄭導的影視劇裏,我們除看到精神上的強大外,武器也是世界先進,大炮、槍、手榴彈那是必備的,包子雷、黃瓜雷、西紅柿雷才是秘密武器。
低調而致命!
演員時光所飾演的“馬洛”就是“包子雷”的研發者,他設計的“手雷”不僅能吃,還能炸,炸之前不要太浪費,先吃上一口再讓它炸,味道從他的吃相上看,不會太差,按理説這樣的高效武器應該批量生產才是,但據史料記載,這樣類似手雷的東西無從考證,導演當時到底是咋想的?有位博主先替導演回答了。
看到了嗎?這種炸藥是美國情報機構專門為咱們設計的非常規炸藥,用的是環四亞甲基四硝胺、雞蛋和麪粉,三者混合在一起,做成了一個煎餅,是可以吃的!博主在一片謾罵聲中羅列證據,並艱難的找到了相關影像資料和學術論文。
小編了解到,這種炸藥吃了別説不致命,甚至一點兒副作用都沒有。可你千萬別認為這是用來做武器的,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運輸糧食的問題,要是被鬼子查獲就會全部上繳,有了這樣的炸藥,關鍵時刻能用來自衞。據瞭解,二戰期間,有15噸的“爆炸煎餅”運輸到敵後,沒被日本人發現。
不過,像影視劇中演的,包子一扔就炸,實在荒唐,這種非常規武器是需要引爆裝置的!此外,也不太可能用黃瓜和西紅柿做武器。鄭導的拍攝手法明顯具有誇張的成分。
2
馬洛飾演者是怎麼看該片的呢?他稱此片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蘇魯一帶民間武工隊的抗日傳奇故事,現實中的確有原型英雄存在。對於視頻的大火,他表示“萬萬沒想到”。
導演鄭方南則在罵聲中保持沉默,無任何發聲,但小編扒了扒他的資料,其實鄭導早在拍攝該劇之時,就已經解釋了一些“不成問題的問題”。
先説網友質疑的“審片”
他稱劇名其實有兩個,一是《敵後便衣隊》,另一個是《敵後便衣隊傳奇》,內容完全一樣。加“傳奇”是審片過程中一些專家的建議。本劇在創作中追求風格化和特定的藝術形式,正劇中加入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評書似敍事手法,幽默,諷刺,略帶調侃,使故事更加活潑生動,因此,有別於以往的戰爭題材劇。
究竟專家“心虛”在哪兒?其實是擔心播出引起某些爭議,有“戲説”之嫌,加個“傳奇”以明示“本劇為傳奇類”,少惹麻煩。
再説拍戲手法
在鄭導的眼裏,該劇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殘酷的戰爭現實與革命樂觀主義和對勝利的必勝信念相結合,是對革命戰爭題材的作品風格的一慣追求!《敵後》中更多地吸收了中國傳統“評書”“曲藝”等刻畫人物的手法,結合現代影視技術手段和一些現代語言方式,增加“藝術想像力和感染力”,讓觀眾看得過癮。
此外,鄭導毫不含糊的説:過癮就是一種審美的愉悦!
“打日本鬼子,殺漢奸就要打得痛快,殺得過癮,要大快人心。因此,運用各種手段打出各種戰法,中國人智慧,的氣慨,殺出中國人的英雄豪氣!”
3
早前。抗日劇中曾出現很多雷人的情節,什麼槍打飛機、褲襠藏雷、手撕鬼子,還有下面的世紀疑問:他到底是如何被抓住的???
老戲骨陳道明説了,有些劇自己是拒絕的,比如抗日神劇、偽歷史劇。它不光是一個電視劇的問題,牽扯到一個正確的歷史觀問題,要真這樣拍,90後、00後、10後,將來看現在的抗日劇,是不是認為抗日就是那樣,穿着皮大衣,拿着駁殼槍,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
他説的對,可為何電視劇會出現眾多雷人情節?編劇方美人曾道出了一絲真相,她稱:現在的電視台看到什麼情節吸引觀眾就要求編劇這樣寫,總之就是什麼雷就讓編劇寫什麼。
所以,這是電視台的責任?
13年5月,廣電對各衞視提出明確要求,對衞視電視劇黃金檔已報排播的抗戰題材劇進行重審和甄別,對存在過度娛樂化的抗戰劇進行修改,同時對以嚴肅態度進行創作的抗戰劇給予鼓勵和支持。
雷人的抗戰劇往往收視率不錯,成本較小,這是市場需求的結果,可“包子雷”式偽英雄主義寒了英雄的心。近日,有行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一部戲要是拍法上太雷,就很難過審,太正了又沒人看,慢慢地製片方拍得就少了。
這是令人感到温暖的事實,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抗日劇上千部,“灑狗血”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加上現在製片方拍得很少,大可不用太擔心“劣幣驅逐良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