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革命鉅作,《建軍大業》,《建國大業》有網友表示傻傻分不清楚,記住這部在建軍節前夕上映的電影它叫《建軍大業》!
看了這部電影,我查了盧德銘戰士的資料,發現了很多自己未曾瞭解過的歷史,所以又惡補了一下這個時期的歷史!
感謝曾經的烈士,為我們開拓了今天的和平之路!他們無畏無懼也無憾的精神讓我們欽佩!
歷史上短短的一句蓋過了多少英雄人物的血和淚,蓋過了多少烈士的青春熱血,讓我們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
有多少前輩為了今天的和平傾盡一切,拋頭顱,撒熱血!如今的我們多麼幸運,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驕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聯繫刪除)
電影《建軍大業》是對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的莊重獻禮,影片真實再現正當青春的革命先輩們胸懷家國,創建一支人民軍隊的光輝事蹟。看過電影的朋友,一定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青年領袖一展熱血英姿,為革命振臂高呼;朱德、賀龍、葉挺、粟裕等年輕將領則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令人看到他們當年的風采;讓人目不暇接的爆破場面和聲勢浩大的戰爭戲碼也佔據全片重大篇幅。然而,人們最大的關注點不是54位歷史人物50%以上的神還原,而是蔣介石超高的髮際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聯繫刪除)
雖然蔣介石的髮際線較高,卻絲毫沒有影響霍建華的帥氣,今天我們就髮際線問題進行一下科普。
什麼是髮際線?
髮際線就是前額頭髮的邊際線,形態高低都影響着五官的協調。按照東方傳統審美來看,形狀以圓潤自然為美,高低起伏要有度,形成一個自然的“M形”,即要有“美人尖”才是標準具有美感的髮際線。
髮際線分類
1、圓髮際線
韓國女星標配,顯得温柔和善,配合平眉營造天真無辜感。缺點就是沒折角,所以相對顯臉大。
2、方髮際線
面相上來説,方髮際線的人比較冷靜理智,多見於男明星。臉下半部分寬的發友很適合這種髮際線,即拉長臉型,也可修飾較寬顴弓。
3、古典髮髻線
這種就是單憑髮際線就可以稱作好看的類型,有美人尖,有折角,一般配合比較高的額頭,顯得人聰明高貴,古裝會十分好看。
4、不規則髮際線。
髮際線的類型千奇百怪,要想仔細歸類非常困難,姑且就將不符合上述的髮際線通通歸為不規則。不規則髮際線是否合適,請結合下面的內容進行分析,看你的髮際線和你的臉型髮量顱頂氣質是否配套。如果配套就好,不需要一定強求古典髮際線。
完美髮際線判斷標準
我國自古以來就以“三庭五眼”作為評判美女帥哥顏值的重要標準。
“三庭”指臉的長度比例,把臉的長度分為三個等分,從前額髮際線至眉骨,從眉骨至鼻底,從鼻底至下頦,各佔臉長的1/3。
“五眼”指以眼形長度為單位,把臉的寬度分成五個等分,從左側髮際至右側髮際,為五隻眼形。兩隻眼睛之間有一隻眼睛的間距,兩眼外側至側髮際各為一隻眼睛的間距,各佔比例的1/5。
髮際線與顏值的關係
1、在前額或鬢角髮際邊緣有過多的毛髮,就會給人感覺發際過低、前額過窄,髮型不整潔,進而影響臉部整體效果,讓整個臉顯得不均衡,給人感覺不舒服。
2、髮際線過高可能容易顯老,類似於禿頂,髮際線兩邊太低則可能讓顴骨看上去更高、臉部輪廓下沉。髮際線調整時髮際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面部上1/3的比例失調,從而影響容貌的和諧。
3、通常男生的髮際線以方方的、高高的、寬寬的為佳,女生的髮際線一般來看則是圓形較好,很多人看來圓形髮際線的女孩個性較温柔。
4、還有人的髮際線呈m型,有些時候這個髮際線效果很好,會顯得成熟穩重,會利於工作地位的提升。
5、髮際線很低、很矮,甚至靠近眉毛的後面者,這樣這樣顯得額頭窄小,有時候會有種幼稚的感覺。
髮際線如何調整?
髮際線調整,主要是針對髮際線過高或過低而進行的自體毛髮移植手術。通過毛囊移植降低、抬高發際線原先的位置,以塑造一條高低合適的髮際線。髮際線調整效果具有一次性、美性!
科發源提醒各位發友:進行髮際線調整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植髮醫院,以免得不償失!
《建軍大業》劇照
今年是建軍90週年,電影《建軍大業》展現了革先輩們建軍時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建軍之後,電影中出現的各個人物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下文為你梳理。
毛澤東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周恩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共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屆、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 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在“文革”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儘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的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7歲。
鄧穎超
1932年至1934年,鄧穎超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黨和工農民主政府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局宣傳部和組織部幹事、中央機關總支書記、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等職。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徵。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鄧穎超在武漢、重慶等地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婦委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鄧穎超歷任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衞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92年7月11日上午6時55分,鄧穎超與世長辭,享年88歲。
朱德
在解放戰爭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49年4月和毛澤東一起發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南下的作戰命令,最後推翻了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連續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在1956年9月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並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曾遭到林彪、江青集團的侮辱和打擊,但受到毛澤東的保護。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賀龍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4年調中央工作後,一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等重要職務。在1956年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長期以來,他積極參與領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1959年底,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同羅瑞卿等領導了我國的國防工作建設。1964年初,主持軍委日常工作,與葉劍英、羅瑞卿等組織全軍羣眾性的大練兵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從建國初期開始,他一直兼任國家體委主任,是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國際事務中,他協助周恩來工作,多次出訪歐亞各國,為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賀龍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夥的殘酷迫害。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賀龍含冤而死後,毛澤東曾説過:“我看賀龍搞錯了,我要負責”。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曾多次指示為賀龍平反。1974年9月29日中央發了《關於為賀龍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為賀龍同志徹底平反的決定”。決定中充分肯定了賀龍為中國革命作出的不朽貢獻。
葉挺
抗日戰爭中出任新四軍軍長,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後,獲救出獄後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粟裕
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49年9月3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舉行奠基典禮。毛澤東主席是第一個上前剷土的,粟裕作為第三野戰軍代表團團長兼首席代表,緊隨朱德、賀龍之後第四個剷土。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84年2月5日16時33分,粟裕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逝世。
林彪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等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重大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組建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飛機墜落在温都爾汗附近,暴屍於異國荒野。
葉劍英
1941年2月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北平市市長。1946年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首席代表。1948年12月—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建國後,歷任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廣州市市長、市委書記,華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南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1974年1月,葉劍英受毛澤東、周恩來委託,同鄧小平一起指揮西沙自衞還擊作戰,收回了被侵佔的島嶼。1975年1月任國防部部長。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1983年辭)。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83年6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葉劍英遭受打擊迫害,實際上被解除了在黨中央和軍隊中的領導職務。1970年8、9月間,葉劍英參加在廬山召開的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同林彪、陳伯達等人搶班奪權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
1976年10月,在黨和國家面臨危險的緊急時刻,葉劍英和黨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根據政治局多數同志的意見,代表黨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從危難中挽救了黨。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9歲。
盧德銘
1927年,盧德銘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為掩護部隊突圍而壯烈犧牲。為紀念盧德銘,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修建了盧德銘烈士革命陵園。2009年盧德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何長工
1934年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同年2月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1952年任地質部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部長是李四光)。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他還是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何長工是我黨歷史上最早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之一,曾在紅軍時期創辦過紅軍大學,後長期領導抗日軍政大學。1948年4月出任東北兵工專門學校(瀋陽建築大學、瀋陽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前身)校長,並親自為學校選址。解放後又創辦了北京工業學院(現為北京理工大學)。1 9 5 6 年,經高教部批准,何長工在成都建立成都地質學院(現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病逝。
蔡晴川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代理團長。同年10月初在廣東大埔三河壩戰役中犧牲。
陳賡
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3年9月1日軍事工程學院開學,任院長兼政委、院黨委書記。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
陳獨秀
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二、三大)、中央總書記(四、五大)[1] 等職務,並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1927年7月離開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東路事件發表不同意見而被開除黨籍。1931年5月被推選為中國託派組織的中央書記。1932年10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抗戰爆發後,他於1937年8月出獄,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重慶(原屬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他是傑出的政論家,其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鋭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代表作。
張國燾
1932年進入鄂豫皖蘇區,成為根據地事實上的領導者。1935年4月放棄川陝根據地開始長征。6月懋功會師後,反對中央北上的決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佈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1937年3月在政治局擴大會議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黃帝陵之機逃出陝甘寧邊區,投靠中國國民黨;4月18日被開除黨籍。不久加入軍統從事反共特務活動,上演了一幕“中共創始人反對中共”的鬧劇。1974年著有長篇回憶錄《我的回憶》。1979年逝世於加拿大多倫多。
瞿秋白
1925年,瞿秋白先後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成為中共領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編《瞿秋白論文集》。1934年,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
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縣被國民黨軍逮捕,6月18日慷慨就義,時年36歲。
蔡和森
1921年10月,蔡和森從法國歸來,在中共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局委員,參與中央領導工作。並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隨後又兼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1年,蔡和森在組織廣州地下工人運動時遭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在廣州軍政監獄,終年36歲。
2009年9月14日,蔡和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鄧小平
鄧小平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鬥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
任弼時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委員、八路軍政治部主任,和朱德、彭德懷等率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抗戰。1940年3月回國後參加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1941年9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毛澤東領導“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並受中央委託主持《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工作。1943年3月與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組成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1945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1946年後,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轉戰陝北,協助毛澤東指揮國共戰爭,制定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和開展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指導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被推選為團中央名譽主席。
任弼時同志對事業和工作恪守着“能堅持走一百步,就不該走九十九步”的準則,長期抱病工作,“過度勞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46歲。
劉伯承
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相繼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譚平山
1927年8月,譚平山與周恩來、朱德、賀龍、惲代英等領導發動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流亡港澳。因他參加南昌起義,武漢國民黨中央於1927年8月8日開除譚平山的國民黨黨籍。同年11月,在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政治紀律決議案》,處分了一批黨內幹部,譚平山也受到了嚴厲的處分,被錯誤地開除黨籍。1937年抗戰爆發後他回到武漢,投入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冬,在香港出席了李濟深、何香凝等人組織召開的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48年初參與組織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委。1949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並參加了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政務委員、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監察部前身)主任等職。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2月出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並在會上發言,號召為和平解放台灣而奮鬥。3月當選為民革第三屆中央副主席。同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汪壽華
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江浙區委(上海區委)常委、區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上海總工會代理委員長,是五卅反帝愛國鬥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後參與指揮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被當選為上海總工會委員長。1927年4月11日深夜被青幫頭目杜月笙指使打手活埋於上海城西楓林橋,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第一位犧牲的共產黨員。
陳毅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文革期間,與四人幫鬥爭,被誣陷為“二月逆流”。 1968年,下放石家莊。1972年去世。
聶榮臻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建國後,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發明協會名譽會長。1966年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77年、1982年當選為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在“文化大革命”中,戎馬一生的聶榮臻元帥也沒有能夠倖免受到衝擊,“炮轟聶榮臻”、批判“華北山頭主義”、“二月逆流”等等莫須有的帽子把聶榮臻壓得難以抬頭。1977年8月,聶榮臻復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重新投身到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之中。1978年8月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1979年提出,武器裝備現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協同的思想,同時主張精簡整編,走精兵強國之路。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3歲。
羅榮桓
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15師政治委員、代師長,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統一領導山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黨政軍工作。1946年後,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人民解放軍副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同月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
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總幹部管理部部長,開始研究軍銜實施的準備工作,並於1953年開始主持上將以下、少將以上將銜評定。
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1952年領導籌建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後兼任院長。1955年9月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羅榮桓從1942年起經常帶病指揮作戰,1946年曾切除一側腎臟,以後長期抱病工作,1963年12月16日病逝於北京。
周逸羣
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後任第20軍第3師師長,率部參加瑞金、會昌等戰鬥。曾介紹賀龍加入中國共產黨。起義軍在廣州潮汕地區失利後輾轉到上海。
1928年1月,周逸羣任中共湘西北特委書記,與賀龍赴湘西北地區開展武裝鬥爭,途中參與領導鄂中鄂西地區年關暴動和桑植起義。1929年12月,主持召開鄂西地區中共第二次代表大會,制定並通過《關於鄂西黨目前的政治任務與方針》、《關於軍事問題》等項決議案,推動了鄂西地區革命鬥爭的繼續發展。1930年9月,調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書記兼湘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主席。1931年5月,夏曦取消湘鄂西特委,周逸羣改派做兵運工作,此時夏曦在蘇區進行了殘酷的“肅反”運動,其間,殘忍殺害了周逸羣、柳直荀、段德昌、萬濤、朱勉之、宋盤銘、葉光吉、盛聯均等千餘名紅軍高級將領和各級指揮員,以及大批地方領導和無辜羣眾。周逸羣時年僅35歲。
惲代英
在 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先後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後,在黨中央宣傳部工作。1930年在上海被捕,被關押在南京江東門外“中央軍人監獄”,化名為王作林。後來被叛變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特科負責人顧順章指認,暴漏了身份,三天後,也就是1931年4月29日中午在南京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36歲。
鄧中夏
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1930年回國後被任命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據地,任湘鄂西特委書記、紅2軍團(後改為紅3軍)政委、前敵委員會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2年到上海任全國赤色互濟會總會主任兼黨團書記。1933年5月被捕。1933年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昂首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譚政
1927年9月,參加秋收起義。192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中南局第一副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解放軍監察委員會書記,中央軍委常委等職。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60年10月,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林彪陷害,給他強加了“反對毛澤東思想”、“在總政結成反黨宗派集團”等莫須有的罪名,遭到錯誤的批判,受到撤職、降職處分。“文化大革命”中,他又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
1975年春,被解除監禁。1980年,中共中央對譚政受到的政治誣陷給予平反。
1988年11月6日於北京逝世,終年82歲。
楊開慧
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去領導秋收起義,開展井岡山根據地鬥爭。楊開慧則獨自帶着孩子,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鬥爭,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她拒絕退黨並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脱離關係,隨之被害。
宋慶齡
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在南昌發動了武裝起義,當時她雖然不在南昌,但仍然與周恩來等25人組成革命委員會並被推選為7人主席團成員。1932年12月,宋慶齡與蔡元培、魯迅、楊杏佛等人在上海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和各種形式的鬥爭,營救了許德珩、羅登賢、鄧中夏、鄒韜奮、陳賡、廖承志、丁玲和救國會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愛國進步人士。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衞生與福利事業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
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
向警予
她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及早期領導人之一,女權主義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在有跡可循的史料裏,她是中國共產黨唯一的女創始人。1928年3月20日,由於叛徒的出賣,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餘記裏空坪刑場,年終33歲。
彭援華
1927年經組織批准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後到南昌參加了“八一”起義。起義後按組織安排,從事黨的地下鬥爭,統戰、工運等,抗戰時期擔任中共岳陽中心縣委書記,1944年到解放區工作,直到全國解放。新中國成立後,彭文曾任北京師大女附中第一任校長、國家教育部副司長、上海市教育學院副院長等職。1994年病逝。
範桂霞
南昌起義後,周恩來率部隊南下廣東,由於勞累過度得了嚴重傷寒症。黨組織決定護送周恩來到香港醫治,在香港租了一套別墅供周恩來居住治病。周恩來扮作別墅的主人,會見同志或友人及參加一些秘密會議,每次外出範桂霞都以“夫人”身份陪伴左右。建國後,範桂霞一直在廣州從事教育工作,1994年因病去世,終年89歲。
張作霖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閲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張學良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斯烈
1925年投奔廣東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師第七團團長。1927年,參加北伐,由閩入浙。1928年5月,進軍濟南,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五三慘案”,因反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憤而辭職南歸,在杭州閉户讀書達7年之久。1936年6月,應陳儀之邀,出任福建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7月,去職,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長。
1937年8月,任諸暨抗敵後援會副主任。194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糧食管理處副處長。1948年,任浙江地方銀行董事長,兼管糧政。1953年病逝。
斯勵
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曾任北伐軍獨立師長兼黨代表。與郭沫若交誼甚篤,曾獲贈“嘯平兄,男兒為國輕身死,願將馬革裹殘屍”條幅一軸。“四一二”政變中曾經營救周恩來,後於1931年在海棠村滅門案中被殺害。
蔣介石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獨裁統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終結。1958年,引發“金門炮戰”。 1969年,實行“黨政革新”為蔣經國接班鋪平道路。1971年,聯合國宣佈不承認蔣介石政權。
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宋美齡
宋美齡與宋藹齡、宋慶齡並稱為宋氏三姐妹,父親為富商宋嘉澍。憑藉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活躍於政治、外交等領域,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美齡晚年長期定居美國,1997年宋美齡歡度百歲壽誕。2001年好友陳立夫、張學良先後去世。台灣政黨輪替後,首次接受民進黨領導人致敬104歲祝壽賀禮。2002年歡度105歲生日。2003年慶祝106歲誕辰,於北京時間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逝世,享年106歲。
宋美齡逝世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給其親屬發唁電,對宋美齡女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賈慶林並發表談話説,宋美齡女士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影響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對國家分裂,期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興盛。
汪精衞
1921年孫文在廣州就任大總統,汪精衞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1924年任中央宣傳部長。後期思想明顯退變,於抗日戰爭期間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淪為漢奸。1944年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腫”病死。
杜月笙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1949年4月,蔣介石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他能和自己一同前往台灣,而共產黨也通過秘密渠道會見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留在上海。杜月笙最後決定既不前往台灣也不留在上海,而是選擇前往香港。
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張發奎
1925年冬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2師師長,次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佔汀泗橋、武昌城等作戰中,因有戰功升任被譽為鐵軍的第四軍軍長。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面軍司令官等職,率部參加過淞滬、武漢、崑崙關等戰役,被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是著名的抗日名將。
抗戰勝利後,任廣州行營(後改行轅)主任,1947年改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1949年3月任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7月辭職,去香港定居,直至1980年3月10日病逝。
錢大鈞
早年積極參加反清倒袁,後在軍閥混戰中為蔣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陸軍中將加上將銜,是蔣的八大金剛之一。曾擔任重要職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軍統局局長,上海市長兼淞滬警備司令,“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國民黨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中央評議委員、“總統府”戰略顧問、“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台北市私立戲劇學校董事長、“中華全國田徑協會”名譽會長、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錢大鈞在華清池全力保護蔣介石脱險,指揮警衞部隊拼死抵抗,被亂槍擊中右胸重傷,被東北軍急送醫院搶救才倖免於難,25日事變和平解決,27日錢大鈞等要員被釋放。1939年初,錢大鈞經宋美齡批准分配一批航空特別費時,只分給了少數幾個高級官員,有人將此事密報蔣介石,被撤職查辦,他在成都創辦西泉中學,自任校長。
1963年,錢大鈞任台灣“中華航空公司”董事長。1966年1月,“華航”向美國採購波音七二七噴氣客機五架,開創了中國民航史上使用噴氣客機的先例。1982年7月21日,錢大鈞因肝癌在台北“三軍總醫院”去世,終年九十歲。
俞濟時
1937年王耀武的51師與俞濟時的58師合併組建了第74軍,任七十四軍第一任軍長。
1942年任蔣介石侍衞長,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等職。期間,隨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抗戰勝利後,歷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軍務局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總統府第三局局長。1949年去台灣,歷任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總務主任、侍衞長,1990年於台北逝世。
曾仲鳴
1912年留學法國,後獲文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歷任國民政府秘書、汪精衞秘書、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副秘書長、鐵道部次長兼交通部次長等職。1938年12月,追隨汪精衞離開重慶經昆明到河內,叛國投敵,從事賣國活動。1939年3月21日凌晨,在河內汪精衞寓所中,被前來刺殺汪精衞的軍統特務誤刺身死。
王文翰
1925年入黃埔軍校任校長辦公廳副官處長,黨軍第一旅三團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副官處少將處長, 總訓練部少將專門委員,軍事參謀團副教育長。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1941年2月在重慶病逝。
李大釗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在北京逮捕李大釗等80餘人。在獄中,李大釗備受酷刑,但始終嚴守黨的秘密,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北洋軍閥政府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臨刑前,李大釗慷慨激昂:“不能因為反動派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他高呼“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孔祥熙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亦是一名銀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岳父是宋嘉樹。孔祥熙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係。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等。1939年孔祥熙當選為中國第二個國際奧委會委員。1946年長江公司的糧食案,1948年揚子公司的囤積案,轟動一時,孔祥熙受到社會輿論的指責。
1947年秋,孔以接獲宋靄齡在美病重的電報為由,匆匆離滬去美國。1948年一月,孔辭去中國銀行董事長職務。1949年大陸解放,蔣介石集團退處台灣,曾聘孔祥熙為“資政”。1962年孔赴台灣暫住。1966年宿疾復發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因心臟病在紐約去世。
張宗遜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軍長、紅軍大學校長、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兼富甘警備司令、八路軍旅長、第一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北伐戰爭、秋收起義、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徵、冀中抗日、百團大戰、解放西安、解放蘭州、解放青海等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委軍校部部長、總後勤部部長等職。1950年10月,代理西北野戰軍暨西北軍區司令員職務,指揮所部完成了圍殲國民黨軍隊殘餘和剿滅土匪的任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
李宗仁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着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1954年3月,蔣介石正式罷免李宗仁“副總統”職務。1965年7月20日,衝破重重險阻,曾任“國民政府代總統”的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從美國回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到機場歡迎。李宗仁在機場宣讀聲明,表示要為完成祖國統一作出貢獻。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徐特立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1934年參加長征。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68年11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著作大都收集在《徐特立教育文集》和《徐特立文集》中。黨中央曾評價他“對自己是學而不厭,對別人誨人不倦”,“中國傑出的革命教育家”。
唐生智
1934年12月兼任國民訓練總監部總監。1935年4月,被任命為陸軍一級上將。
1937年指揮南京保衞戰,在12月11日發佈撤退令,自己坐小船逃離南京,但因其指揮不當,下屬軍隊不恪守命令等原因而造成軍隊慘痛傷亡。
解放戰爭末在湖南投共,此後他在湖南軍、政機構任職到湖南省副省長等。1970年4月6日,因腸癌復發不治死於長沙,終年79歲。
何鍵
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湖南省政府主席。他仇視農民運動。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他在漢口密謀策劃兩湖反共軍事政變,指使部下餘湘三串通獨立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瘋狂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羣眾,6月29日發表反共宣言,為汪精衞集團叛變革命充當急先鋒。
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結髮妻子楊開慧,就是1930年11月14日被此人殺害於湖南瀏陽門外識字嶺,逝時年僅29歲。紅軍北上後,被迫辭去第4路軍總指揮職務,所部全調江、浙,軍事實力被剝奪。1937年11月底任國民政府內務部長。1939年春任軍事委員會撫卹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辭職,往南嶽休養。
1949年春遷居香港。次年夏到台灣,被聘為台灣當局“總統府”國策顧問。1956年4月在台北病死,終年69歲。
蔣光鼐
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參加中原大戰。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兼淞滬警備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領十九路軍抗擊日軍的侵略。1949年,開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又歷任中國紡織工業部部長,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1967年6月8日病逝於北京。蔣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1997年與蔡廷鍇一同遷葬於廣州19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將軍墓。
張太雷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始人之一和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是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他是第一個被派往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的使者、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派往青年共產國際的使者之一,是黨內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廣州起義戰鬥中被敵人槍擊身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 歲年輕的生命,成為中共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鬥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2009年9月10日,張太雷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運營人員: 黃醒夢 MZ016
誰規定偶像派就不能演歷史人物了?顏值和實力怎麼就不可以並存了?看看電影《建軍大業》的歷史對比定妝照,一眾小生,你覺得誰的還原度更高呢?光看照片,小編投霍建華一票!
劉燁飾毛澤東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朱亞文飾周恩來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黃志忠飾朱德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董子健飾鄧小平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霍建華飾蔣介石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歐豪飾葉挺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白客飾瞿秋白
原標題:《建軍大業》曝人物定妝對比照 小生們誰的還原度最高
韓庚飾張學良
熱血戰爭鉅製《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全面公映,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任總策劃兼藝術總監,黃建新監製。近日,片方延續之前“講歷史曝花絮”的“老規矩”,在社交平台上介紹了王慶祥、韓庚、王挺、陳赫、霍建華、張天愛、餘少羣、張涵予、餘皚磊、楊祐寧、鄭元暢等演員飾演的角色,形神兼備的眾演員再次引發關注,網友點贊“忠實還原”的同時期待也更增。
形神俱備貼近人物 王慶祥韓庚霍建華餘少羣張涵予楊祐寧走心還原
此前,《建軍大業》片方就已陸續公佈了一系列演員,以“先講歷史再曝花絮”的方式向觀眾講述戲裏戲外的精彩。近期片方又通過社交平台公佈一批角色介紹,引來“坐等每日更新”的網友圍觀,王慶祥、韓庚、霍建華、餘少羣、張涵予、楊祐寧等演員對歷史人物的塑造贏得網友一片贊聲,“還原度夠高”、“不僅形神兼備,還都很走心”。
為了精準地展現人物鮮明的特點,各位演員都力求“形神”貼近人物。年近70的戲骨王慶祥為了演好52歲的張作霖,特意要求畫上眼線上演“眼神殺”;韓庚全情投入表演,精準地抓住了張學良對父親既尊重又有所保留的微妙感覺;霍建華用細膩的細節和表情展現了蔣介石野心勃勃又心思縝密的特點,讓網友驚歎相似度之高超出預期;餘少羣不只貼近汪精衞的外貌形象,還用眼神和動作細節刻畫角色心機深沉、不怒自威的特質;張涵予選擇接受過程漫長的倒模特效化妝打造杜月笙的高顴骨,“神還原”一代江湖大佬;楊祐寧在展現錢大鈞冷峻氣勢的同時,還演出了與得意門生戰場敵對時尊重又痛惜的微妙情感。
挑戰不同表演方式 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各出奇招
除了形神兼備,《建軍大業》中有不少演員還挑戰了以往從未接觸過的角色類型。為了更貼近演員,包括王挺、陳赫、張天愛、鄭元暢、餘皚磊等在內的演員,都選擇了與以往不同的表演方式。
其中,一向以硬漢形象出鏡的演員王挺收起好身手,與朱亞文展開唇槍舌戰,上演複雜的內心戲;以往喜劇形象居多的陳赫飾演軍人斯勵,他對自己執行了嚴格的表情和肢體管理;張天愛強抑出演宋美齡的興奮感,充分展現人物的青春和優雅穩重,更獻上大銀幕婚紗首秀;一直渴望飾演軍人的鄭元暢,側重於表現俞濟時年輕卻不失嚴肅冷靜的狀態,在“快、準、狠”的拍攝節奏中感受到了戰場拼殺的緊迫感。
更多角色花絮曝光後,一直關注電影的網友也對用心演繹角色的演員連連點贊,“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挑戰,用心的演員表現一定不會差”、“用心的挑選與忠實的還原,尊重歷史又緊跟時代步伐,期待期待!”《建軍大業》將於7月28日全面公映。
運營人員: 馮玉鵬 MZ014